前叉之家 - 创立于2014年,是一个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康复交流平台,致力于帮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复知识,创立于叉友,服务于叉友。当时的我正跳起和对方一名后卫争顶头球,一秒钟后,我失去了我左膝的前叉韧带。
当我落地的时候,清晰地听到了“咔”的一声,因为之前同一条腿做过半月板成型的手术,我对膝盖很敏感,所以怀疑是半月板受到伤害。躺在地上疼了几分钟后,竟然自己能够站立和走路,我心想膝盖可能并没有多大的伤,于是在球场外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就骑车回家了。回到家中,我仍然不放心,自己稍微检查了一下,发现膝关节并没有多疼,自己还能够跑跳,就没有多在意,洗漱后就睡觉了。我是被疼醒的,当时我下意识的看了看膝盖,已经开始肿胀,并能感觉到膝盖里面发烫,这时我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中午,我赶紧向领导请了假,到医院做了检查。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自己还安慰自己,说这次受伤,应该没有比上次半月板受伤的程度重,可能又是半月板受伤了之类的。医生查体,说半月板受伤,韧带可能受损,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做完了核磁,第一时间冲到医生的办公室,需要医生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前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还年轻,手术后可以恢复,住院吧”,于是给我开了住院单。当我拿到了住院单的时候,虽然外面是盛夏,但是我的心却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术前的这几天,我一直没有休息好,因为自己的这个伤病,耽误了太多的事。工作只得停止,生活也像是被拖进了另外一种模式:每天检查-输液-做康复训练。有几次我心里面竟然产生了不想做手术的念头……虽然等待手术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天,但是在这种焦虑无助中,我仿佛度过了几个世纪。我心里面既期待着手术,同时又害怕手术。期待是因为当时认为做了手术,就可以快速恢复。害怕是因为我知道术后的康复,是需要付出异常的努力。而后面的情况,则印证了我的判断,同时还大大超出我的预期。
我的主治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骨科大夫,我曾经在手术前,几次三番向他请教手术的情况,而他也不厌其烦地耐心给我讲解,让我焦躁不安的心,慢慢静了下来。
术前一天,我根本没睡好,一是因为心里知道要手术了,二是隔壁床的大爷,真的是太能打呼了。一晚上一直在打呼,吵闹得让人睡不着。就这么迷迷糊糊、半梦半醒地挨到了天亮、
我起床上了个厕所,因为我知道一旦手术结束,上厕所对我来说,是首要面对的问题。
终于等到了护工上来,叫到了我的名字。那一刻,我紧张不安,手心全是汗。和隔壁床的哥们儿打了个招呼(他和我一样,也是前叉+半月板受伤,还是同样的一条腿,且缝合+处理的部分都是一模一样,他比我早4天做手术),就被护工推着,送往了手术室。期间一位护士给我打留置针,结果打进去居然不行,只得重新找地方扎。(我……)准备就绪,我被护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室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冷……麻醉师进来了,简单询问了我的姓名,以及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后,就和旁边的护士开着玩笑,而我,就只能仰面望着天花板,插不上话,也不想插话。记不得过了多久,麻醉师给我套上氧气面罩,对我说了一句话“我看你有点紧张,来,吸点氧”后,我就昏睡了过去。“XXX,醒醒,XXX,醒醒”,主治医生叫着我的名字,而此时的我,才慢慢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做完了?”。大夫嗯了一句后,啥也没说,就让护工把我推出了手术室。1.导尿管,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插上的这玩意儿,用了它,你根本都不用想尿尿,直接就排了,我觉得挺好。好歹熬过了术后观察的6个小时,被允许喝水了。口渴厉害,喉咙很痛,一问,才知道做手术的时候,被插了气管,现在喉咙痛,是正常的。还好,手术后的第一晚,我觉得还行,没有过多的痛感,我想可能是我使用了镇痛泵的原因吧,居然还能睡着(估计也就睡了4个小时左右)术后第二天,医生来查房,让我抬腿。我很轻松的就抬起来了,医生表示不错。接着就开始给我换药,拔除导流管,我看了下,袋子中小半袋的血和积液,也没有更多的淤血和积液流出了,我知道情况还好,就放心了。接着是护士给我拔导尿管了。这滋味,体会过一次,就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再想体验的。那酸爽,真的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受到!不愿再回忆……晚上到了,又要面临睡觉的问题。因为这几天都是平躺着睡的,屁股那里早就不是自己的了,术后一段时间,也必须要平躺着睡,睡到后面,我的屁股只要挨着床板,就会很疼很疼……术后第二晚,我发烧了,(后面我才知道这个是正常的吸收热)有点低烧的样子,因为隔壁比我早做几天手术的哥们儿跟我说了会发烧,我也就释然了,盖着被子就睡。第二天醒来,果然没有发烧了,后面也没有再发烧。比起很多其他叉友,我就只烧了一晚,还算幸运了。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在练习直抬腿,踝泵中度过,波澜不惊,暂且不表。好不容易挨到了出院的日子,挺高兴的,毕竟从做了手术后,我都没有怎么下地(因为有半月板缝合)。那种心情,我感觉就跟刑满释放的人员一样,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对大地的眷恋。
早早办理好了出院手续,等待着医生对出院前的交代。
出院前,医生交代完注意事项和训练目标,转身就走了,留下了一脸懵逼的我……回到家真是舒服,但是由于不能下地,只能把患肢平躺,这段时间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沙发和床,每天做着医生交代的功能训练。术后2周,到了拆线的日子,心里面挺高兴的,毕竟可以见到主治医生,问问我的情况。到了医院,来拆线的人和复查的人可真多啊,还有好几个叉友,大家自来熟,一下子就聊起了。大夫给我拆了线,说我伤口恢复得挺好,又给我做了下检查,允许我开始做弯腿的操作了,这下噩梦开始了。。。。。。这是所有叉友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也不例外。我是从第三周开始弯腿的,也是按照网上教的方法,坐在床边,自然垂腿,一开始还挺好,进度都能跟上医生的要求。能弯曲到60°-70°,当时还想着,这个会不会进度太快了,后面才知道是我想多了。快到第四周的时候,我的角度也接近90°了,但是还不够明显,需要多下几次角度才能达到。我心想着,这也差不多到了医生要求的角度了,于是,到了一个月的时候,我轻松愉快的去医院复查了。
医生让我坐在凳子上说:“直接弯到90吧” 。
什么?!直接?!90°?!我平时可是要弯曲很多次才能够到90°的,这不是要我命么?我强忍疼痛,弯曲到了80多度,就实在下不去了,满头大汗,疼得要命,膝盖紧。“你这进度可不行啊,得加快了,都一个月了,90度还不到,以后要粘连得严重了,可是要重新做手术的。”What?!粘连?!重新做手术?!我真是五雷轰顶啊!我辛辛苦苦在家按照医生的要求,每天不敢偷懒,做着锻炼和弯腿,可现在却连90度都达不到!我可不想重新再做一次手术,真的不想要!心如死灰!同期一起做手术的那个哥们儿,听到了医生对我下的结论,走过来说:” 你要不去做做康复治疗试试?”
怀着忐忑的心,来到了哥们儿介绍的康复治疗中心,他自己也在这里做康复。
康复师给我做了评估,我记得当时患腿的腿围已经比正常腿的腿围少了4cm,可见肌肉萎缩得有多么严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萎缩得特别严重,腘窝还有牵拉的疼痛,拄双拐,患腿仅能承受1/2的重量。
康复师给我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以为只要遵循康复师制定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现康复,事实证明,是我太天真了。
90度对我来说是一个坎,在得到了康复师的指导后,在家使用滑墙的技能,慢慢地滑到了90度,虽然很痛,但是真的很开心,毕竟达到了医生要求的第一个点。
但是膝盖在下角度的时候,依然觉得紧绷。
能够弯曲到90度后,我每天坚持进行下角度的训练,因为附带半月板缝合,所以不敢下得太快,实力也不允许我下得太快……
120度,是医生给我设定的另外一个门槛,仿佛过了这个门槛,幸福的大门就会向我敞开,事实证明,还是我想太多了。
从90度到120度的过程,也不算太艰辛,每天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在我眼里,犹如一日三餐一样很正常了。
日子就在每天固定的训练中度过:直抬腿、侧抬腿、蚌式开合、静蹲、坐位体前屈、重心转移等等训练帮助我恢复了肌肉力量和膝盖稳定度。
120度的大关终于来了,很痛,特别是腘窝后面,痛的厉害,康复师说,我的关节囊增生,需要使用手法进行治疗,撕开粘连。在康复师的治疗下,我渐渐突破120度的大关了,达到了医生要求的第二个点。
在康复的过程中,真的是需要耐心,加倍的耐心。因为康复的进度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在我突破了120度以后,以为后面的角度就会轻松地突破,实际上,越往后,越不容易下角度,角度会卡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会特别沮丧,当时都怀疑自己能否真的下得去了。
还好康复师鼓励,说角度和肌肉力量,还有膝关节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康复的目标。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角度慢慢下去了,同时关节囊的问题,也慢慢解决了,现在脚后跟离屁股只差3指的距离了,期待我全角到来的那一天……
我记得是在第一次康复后,康复师给我用了刺激肌肉的仪器,让我找回了如何使股四头肌发力的感觉。当那次康复课程结束后,我竟然能够丢掉拐杖,自己站立了,但是自己忘记了行走的感觉,不会走路了。同时我的大腿肌肉萎缩地太严重,找不到自己发力的感觉了,膝盖无力,往前走,大腿不停使唤,只能往前扑倒……
在康复时,下角度,真的比自己下角度还要猛,疼得我直冒汗。
经过几次康复,我使用了加强版的直抬腿,不停拼命地练习,直到力竭,再到后来可以做静蹲练习了,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强,现在终于可以走路了,且步态正常,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久违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的朋友,是无法体会的。
肌肉力量恢复后,上楼梯也变得简单了,像正常人一样,一步一步,交替上楼,完全没有压力。
目前还不能支撑我交替下楼梯,还需要练习。
这个伤,就是一个需要你耐心的伤病,不仅仅是角度问题,更多的还是整个膝关节稳定度、灵活性、角度等综合的康复,如果你只是角度很快恢复,肌肉力量跟不上,那么你的康复进度也不会很快,甚至还会拖累你的角度,因为有可能还会继续粘连。
从此我开启每天锻炼肌肉力量和下角度的日常训练。每天都有进步,比如走路的步态从极其不正常,到慢慢变得看起来正常;上下楼梯的困难,到后面的轻松自如。
每天都有进步,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了期待。耐心、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我相信会恢复到身体痊愈的那天!
前叉之家小编:小林老师的断叉、手术、康复史就好像教科书一般标准,从运动,到断叉,再到诊断、迷茫、手术以及令人困惑的康复...几乎和我们每个叉友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不过就好像我们每天的日常:黑暗之后必将是黎明!断叉的叉友也必定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复道路,时间或长或短,但是终究叉友们都会信心十足的面对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