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品】河南巩义“相见欢”老手艺系列作品节选《下粉条》外一篇
老手艺系列:
文/张献策
一:下粉条
今天我去看望二舅和妗子,路过他们村边时,发现以前晒粉条的场地变成了村办幼儿园,不由得想起了以前下粉条的一些事……
一九九八年我高中毕业后,想找点事干干,二舅知道了,就让我卖粉条。主要是他们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下粉条,二舅也不例外。可是,他们家里没有人去卖,刚好我有空。就这样,二舅在家里下,我出去卖粉条,一干就是好几年。接触的多了,对下粉条有了充分的了解。
下粉条的第一道工序是选粉。原先都是他们村自己家种的红薯磨的粉,随着产量的加大,不够用了,就去伊川拉粉。我跟着去过几回,顾县往西南,过龙门,到白沙,水寨。那一个村子里全部是磨红薯粉的,一家就有几万斤。我们一车最多拉四千斤,一屋子粉,四千斤只是一个角而已。一般我们早上五六点去,装完粉基本中午了,货主管顿饭,喝点啤酒,就回来。那时在龙门石窟对面的公路上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二点禁止货车通行,我们就等到二点以后再回家。有一次在龙门对面的公路边等,司机吸烟,烟头扔到地下,还被护林员训了几句。
红薯粉拉到家后,就压场。一般都是在家里加工,农田里压场。场子很重要,好的晒场平时可以晒粉条,冬天不耽误种小麦。先挖坑,竖木立柱,之后柱子上绑铁丝,最后平整场地,每个步骤都很重要,丝毫马虎不得。
一切准备就绪,家里就开始下粉条了。一般是两个男的,三个女的就行。两个男的,先和粉,就是把红薯粉一袋袋倒在水泥地上,按一定比例,掺水和成团状。这个工作比较重要,稀了稠了都不行。所以下粉条请的师傅很重要。和成后,就开始下了。一个人烧火,大锅里盛满水,水达到一定温度就开始了。师傅坐在锅台上,左手一个大漏瓢,右手一个橡胶锤,下边一个男的不住手往漏瓢里加粉团,师傅就用手里的锤敲漏瓢,粉条就从漏瓢里下来,流到大锅里,遇热水就熟了。一天下来,师傅累的是腰酸背痛手抽筋的。锅旁的妇女们赶紧拉出,到大概五六十厘米长用手拉断,搭到一边的晒杆上。粉条的长短,完全看师傅的手头,手头越大,下出来的粉条越长,这不是捞粉条的妇女决定的。差劲的师傅,锅里的粉条不用妇女去截,就断了,只有三四十厘米长。短粉条没有长粉条好卖,所以主家往往不惜掏大价钱请个好师傅来下粉条。
下好的粉条,在家里晾一天,就拉到晒场里晒。那时都是改装后的架子车,一天能下二千斤,都拉到晒场里。一般是五六斤一杆,晒场的铁丝上挂满了布条做的绳子。杆两头往绳子上一搭就行了。如果有风,温度在二十度左右,两天就晒干了。晒得时间越长,晒出来的粉条越难吃。所以晒粉条最怕阴天或者雨天。有人买了粉条回去吃着不筋,不是粉不好,而是晒得时间太长的缘故。那时候经常有外地的客商开着汽车直接去晒场里花大价钱买二舅家的手工粉条。
现在发明了成本低的机器造粉条,成本高的手工粉条逐渐消失了。但是论口感,还是手工粉条好吃啊。一个新的发明,必定促进旧事物的消失。现在二舅不再下粉条了,但是以前下粉条的情景,却永远记在了我的脑海里。毕竟是卖粉条让我得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和经验。
二:说书
每当我看到书柜里的这本郝艳霞老师的大鼓书《巧摆牤牛阵》时,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听说书的年代……
我是个70后,小时候的娱乐项目非常少。记忆中,谁家结婚生孩子,或者埋人三周年了,只要条件不是太差,就会花钱请个说书的,一般是说上三个晚上。种类繁多,有弄块醒木纯说书的,还有用鼓敲着说大鼓书的。不管说什么,我们都非常高兴。一到晚上,挂几盏煤油灯,围着说书的台子就照亮了。周围人山人海,还有卖糖葫芦的,吹糖人的,卖气球的。纯说书的醒木一响,全场寂静,然后艺人就开始了。手中的醒木,传说是朱元璋封的九块国宝木头之一。其余的还有县令的惊堂木,和尚的木鱼,将军的兵符等等。一场下来,掌声不断。大鼓书,当时也不知道是河洛大鼓不是,印象中是夫妻俩说的,二人一人敲鼓,一人拉弦。他们俩都是盲人,但却生了个健康的女儿,女儿在一旁给她们端茶倒水。我一直纳闷,盲人是怎么生出健康女儿的。就在这一场场听说书当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杨家将》,《呼延庆打擂》让我知道了古代的忠臣孝子,《平鹰坟》让我看清了地主老财们的残酷本性。这在今天看起来也许有点可笑,许多人冒着天寒地冻,听一场大鼓书,值得吗?然而在当时是很值得的。村里人都是点煤油灯,晚上没有娱乐节目,更没有娱乐场所啊。说书的为数不多的几件道具,时刻变幻着它们的功能。有时候是扇子,有时候是匕首。大鼓书的单弦和鼓,也能模仿出许多声音。就像林嗣环在《口技》中写的,“唯一人,一扇,一抚尺而已。”通常一晚上听完,他们总在关键时刻结束,逼的你第二晚早早过来听结果。他们最常用的结束语就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时候,能多听几回大鼓书在我们看来也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90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电影的普及,说书艺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能从收音机和电视上看到了。然而,这一古老的文化,却给我们枯燥的童年增加了不少乐趣。随着国家重视民间艺人的发掘,特别是对我们巩义大鼓书艺人尚继业的支持,我相信总有一天,说书艺人和大鼓书艺人会重新登上舞台 ,为大家奉献上新的节目的。
相见欢,本名张献策。70后,河南巩义人。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业余时间爱好写作,心中自有文学梦。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主编:诗人思归
微信平台责编: 梦儿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271068608@qq.com邮箱。
编者寄语:
1、《华夏思归客会员》火热办理中,会员作品,平台优先推出,文章足够优秀,还可以刊登《思归客》诗刊,成为思归客特邀作家;费用300元,(包括洗照片,证件,和全年杂志)。
2、投稿,题材不限,必须原创首发,作品图文并茂,文笔精美,优先采用(作品、个人简介、清晰近照)。请自行校对,一经发出,恕不更改,文责自负!
3、 投稿者请添加思归个人微信为好友,以便稿酬发放,酬金来自一周文章打赏,百分之六十发放(十元起发),百分之四十用作平台维护,谢谢支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