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动情”是山水画创作之核心法则,不明此理,难入化境

导言:山水画创作并不是由主体凭空捏造、闭门造车得来的,而是在“感物动情”的基础上发酵酝酿而成。本文就此问题展开简单讨论,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多多批评指正!

关键词:山水画;用笔;感物动情;笔法;创作;

如想了解更多的书画笔墨知识和用笔技巧,点击加关注,下期更精彩!

明 唐寅《春山伴侣图》上海博物馆藏

专栏
中国传统山水画心路探密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199
22人已购
查看

一、什么叫“感物动情”?

何为“感物动情”?

所谓的“感物动情”,是指创作主体在外物的感发下,很自然的萌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情感,不吐不快,没有丝毫的勉强。

例如,文学家以诗文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家以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歌唱家以声音来展现,而山水画家则通过笔墨的挥洒来体现等等;虽然各主体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其最终目的却惊人相似,那就是创作主体受到外物的感发,很自然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

石涛《唐人诗意图》

专栏
石涛山水心路探秘
作者:山水弘毅xsy107
¥56
47人已购
查看

二、“感物动情”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法则,培养一颗敏锐的“感物之心”极为重要。

山水画中创作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方可笔无妄下,天趣自得。这些准备包括笔墨技能的修炼,人文素养的积累等等。如果没有前期这些充分的准备和铺垫,拿上毛笔就胡乱画上一通,哪里画得出山水之性情,何来气韵生动,怎么能够打动得了观众。

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之前,除了必要的笔墨修炼之外,培养自己敏锐的“感物之心”是极为重要的。

“感物之心”的培养,可以通过“内交”和“外感”获得。

何为“内交”、 “外感”?

所谓的“内交”,就是独处自省,在无人处安神静坐,收视反听,心游万仞,神超理闲。也可以静下心来品读古人经典画作或古典诗文,从古迹或文学作品中熏染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异常敏锐,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你能捕获得到。

所谓的“外感”,就是要求除了静心读画读书之外,还要多到名山大川中走走,接受造化的洗礼。大自然带给你的启示和创作灵感是无穷无尽的,会让你终身受益。凡是遇到奇树异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勾写,多默记。久而久之,到自己创作时,这些独特的山石林木就会很自然地在眼前跳出来,栩栩如生,笔下的形象宛如天成,真正达到“笔补造化”的境界。

石涛 清溪独钓

三、结语。

总而言之,“感物动情”是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的核心法则,需要你静心感悟。只有内心受到外物感发,笔下形象才能脱去刻板呆滞的习气,才有可能真正进入自由创作的大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