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反复发热,究竟是谁在“捣鬼”?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B
作者:JC简川
近日,小编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我简明的叙述一下:
1.1 现病史:
◆ 因劳累受凉后,间断发热2个月余入院。起热时伴寒战,体温最高时达40℃,可自行恢复正常,但常大汗淋漓。
◆ 2个月前曾经在某三甲医院诊治,接受抗感染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其后又发作过2次,均未能明确病因诊断。
◆ 一般情况良好。
1.2 其他病史:
◆ 患者自述有多年泌尿系统感染病史,既往查抗核抗体阳性。
◆ 查体未见明显毒血症状,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象偏低,尿常规示隐血阳性,炎症反应指标铁蛋白、血沉异常,其余巨细胞病毒抗体、嗜异性凝集,肥达反应、疟原虫检查阴性,生化、肿瘤指标、免疫学与风湿病相关指标正常,B超示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
2.1 负责此患者的刘医生从各方面分析,考虑败血症的可能比较大,因此在患者畏寒阶段,抽了5次血送来我科做血培养,但是结果却均是阴性。
患者抗核抗体滴度1∶1000,其他的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的检验结果也全是阴性。
患者,张某的病因确诊一时陷入困境!而他的体温仍然是时升时降。
3.1 刘医生很快就打电话过来咨询与询问:“是检验科吗?我是XX科的刘医生,我们科患者张某,住院号是2020XXXX,抽了5次血,做培养,你们都反馈是阴性结果,这个和他临床症状不是太相符啊!你们是不是弄错了呢?会不会是假阴性呢?”
我们知道确诊败血症依赖于血培养,但是血培养阴性,就能说明患者血液内不存在致病菌吗?不能!血培养受诸多因素影响,患者入院前、后所应用抗菌药物、所采取血量是否充足(由于取了5次血,基本可以排除)、是否是血培养系统设计原理造成假阴性、是否是细菌的培养环境不适合呢?
3.2 患者张某发热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很快就打给了刘医生,告诉他:血培养做了5次都是阴性,应该不是来自我们检验科的操作原因。我建议给患者做骨髓涂片以及骨髓培养检查。骨髓培养结果受到的其他影响相对要小一点,阳性率高。
结果是:有革兰阳性球菌生长,后进一步鉴定为西宫皮球菌。西宫皮球菌所致败血症在临床上相当罕见,惊讶的同时也感到相当庆幸,庆幸及时做了骨髓培养才能明确诊断。
4.1 但后面的问题又出现了,败血症是患者间断高热的罪魁祸首吗?检查结果也提示有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能性?
◆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之后,很快患者高热的次数逐渐减少,并且每次高热的峰值也越来越低,最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
◆ 同时,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慢慢降低,抗核抗体滴度也由1∶1000降到1∶320。至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依据不足,最终还是确定败血症在“捣鬼”。
5.1 患者张某为什么会感染上西宫皮球菌?
答: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及人类的皮肤和呼吸道,对人体的致病性相对较弱。该患者有多年反复的泌尿道感染以及抗核抗体阳性病史,显示该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免疫功能异常,因此才为西宫皮球菌感染创造了机会。
5.2 面对多次出现的血培养阴性结果,如何改进呢?
答:①检验科应注意培养基、培养方法的选择,细致观察集落生长情况,应用增敏培养等措施提高菌落生长阳性率,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在反复多次血培养均为阴性结果的情况下,考虑骨髓对药物的自然屏障能力,可以有效减少治疗药物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在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下,果断建议临床医生选择骨髓培养而获得确诊依据。
6.2 对检验结果要多做动态的分析观察,不能仅仅根据一次检查结果就认定或者否定疾病的诊断,动态分析结果还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
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离不开检验的协助,但毕竟所作的检查项目常常仅是反映疾病的一小部分,就如同冰山角,而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是整座冰山。临床医生需要以患者的病史资料、检验报告为基础,综合分析疾病进展和药物疗效,逐步去伪存真而获得疾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