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中的三国文化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颐和园长廊中的三国文化。颐和园占地302公顷,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3/4,它是一座在自然山水环境基础上经人工精心改造而成的大型皇家园林。

那么颐和园中的长廊又为何物呢?长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也就是1888年又按原样将它重新修建。它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两面透空是一条长长的赏景线,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廊中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亭。东西两段又各有短廊伸向湖岸,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水榭。西北部连着山色湖光共一楼。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而起伏,它的走向随着昆明湖北岸的凹凸而弯曲,建筑师巧妙的利用廊间的建筑作为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避免了长廊过直、过长和地势不平,营造出曲折、绵延、无尽的廊线。长廊的每根廊枋上都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共14000余幅。内容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许多画面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临摹的沿途景色。人物画大多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封神演义》中的故事。1990年,长廊以1。4万余幅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彩画被收录于《世界吉尼斯大全》,是全世界目前公认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条人工画廊。

长廊中的第一幅彩画就出自于《三国演义》。我想诸位也许都听说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百余年的中国历史。在颐和园长廊中三国文化就是从这一幅幅长廊彩画中尽现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有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的一开篇就揭示了这部书的主题--龙虎争斗,它的作者便是明代的大文豪罗贯中。那么清代统治者为何如此钟爱《三国演义》这部书呢?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自幼喜欢读这部书并随身携带,他的许多战法、战策、战略皆源于这部书。他的第八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对这部书,以达到痴迷的程度,并靠这部书的哲学思想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大清国,奠定了殷实的满清基业。尔后清代历代帝王对此书也是钟爱有加,特别是到了清中叶的乾隆时期,《三国演义》这部书几乎是当时臣工们的必备品,他们的主子弘历更能背诵其中的部分章节,那么清代帝王把三国故事绘在自己经常游玩的长廊之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何为三国文化呢?三国的主要文化在于它反映中华民族的瑰宝-《孙子兵法》,而实际上《三国演义》就是《孙子兵法》的一个实例版。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谚语。那么长廊中的第一幅彩画“孟德献刀”说的就是他的故事,西凉刺使董卓欺主弄权,朝中忠义之士曹操借机行刺未果。在三国的历史中,他又是何许人也呢?曹操字孟德、谯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注解的人。他的一生可谓辉煌,二十岁时陈留起兵,便开始了其一生的战事,讨伐董卓、生擒吕布、陈兵官渡并战胜了当时不可一世的袁绍,而后又歼灭袁术、诛张绣、降刘琮,最后统一了当时中国的北方,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幅彩画说的是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的场景,名曰“桃园三结义”。刘备是一个曾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枭雄,他又是何许人也呢?刘备字玄德,与关羽、张飞结拜于桃园而后便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他虽身为贵胄,但当时的他却毫无权势,因此他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基业。前期虽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他的不屈的精神值得借鉴,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也开始了其一生的转折,而后又建立蜀国,世称蜀汉昭烈帝。

这副彩画叫“草船借箭”,它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赤壁之战是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的战争。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孙策之弟,他继父兄之基业,发扬光大了吴国的基业。赤壁大战之后连当时的曹操都不禁称赞到“生子当如孙仲谋”。

依本人来看,三国时代虽战事频繁,但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吕布、许诸、典韦、夏侯惇、关羽、张飞、马超、周瑜、周泰、邓艾、姜维、钟绘……。可谓不胜枚举!

《孙子兵法》中的思想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现实中,阻力最少的路线即为最短路线。三国后期,司马昭派邓艾率兵攻打蜀国,蜀国大将姜维屯兵剑阁,邓艾深知剑阁易守难攻,逐绕道阴平,袭取蜀国都城,刘禅迫于形势,降魏蜀灭。邓艾凭借着“以迂为直”便灭掉了蜀国。“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在《三国演义》中也尽有体现,魏国大都督司马懿被曹爽剥夺了兵权,并赋闲在家,他在家里装病,蒙蔽了政敌曹爽,待时机到来,便取得了魏国的军政大权。诸葛亮曾设空城计,诱骗了魏国大督都司马懿,从而击退了魏军50万雄兵,诸葛亮“不能而示之能”虽为险计,但也取得了退敌的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征刘表,刘表得之这一消息后,当即吓死,其次子刘琮继位,刘琮惧怕曹操,逐率荆襄九郡投降了曹操,“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的用兵战法,很难实现。“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孙策欲得江东,遂把传国玉玺赠于袁术,从而借兵10万创吴国之基业……《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璀灿文化中的瑰宝。

一部经典的《三国演义》在颐和园的长廊中演绎着它的光芒,据统计在长廊中关于三国彩画约30余幅(不含重复)。长廊中一幅幅三国彩画讲述着它们当年的传奇。我的讲解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感谢您对出书的支持

(0)

相关推荐

  • 扑克收藏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上)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上)

  • 会讲故事的古建筑装饰!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是清官式彩画的一种,而非字面上理解的"苏州地区彩画".苏式彩画色调与其他官式旋子.和玺彩画类似,以青绿两色为主,早期常用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晚期写实性绘 ...

  • 精美的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位于万寿山南下坡和昆明湖北岸之间,有山有水木质结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全长728米共273间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 ...

  • 扑克收藏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下)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下)

  • 颐和园长廊中《水浒传》的故事

    解密颐和园文化真谛的新书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颐和园长廊中的<水浒传>故事.颐和园占地近300公顷,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3/4,它是一座在自然山水环境基础上经人工精心改造 ...

  • 颐和园中的关羽文化

    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尽头处的宿云檐城关,又名贝阙门,是清漪园时期西所买卖街的水陆通道和重要屏障.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坐北朝南,为方形城关.乾隆时期,昆明湖3面没有围墙,宿云檐城关东控山路,西 ...

  • 颐和园中的文昌帝君文化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为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是道教众仙人的一员,为道教神明,在道教中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实际上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文曲 ...

  • 三国中魏蜀吴三国的面积有多大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2.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quo ...

  • 心标象外,志结霞门 一一论金熙长书道中的隐逸文化

    作者/ 丁白 宋高士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世人谓之梅妻鹤子.其人志趣高雅,避世闲居,醉心书画.大科学家沈括述之近乎神异:"林逋隐于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宵,盘旋 ...

  • 四大名著中的猪文化

    2019-03-04 07:42:06 <三国演义>是猪脂肪火攻出来的,<水浒传>是雪花肉打拼出来的,<西游记>是猪神仙陪衬出来的,<红楼梦>是腌腊肉滋 ...

  • 秦小丽:中原国家形成进程中的南方文化因素

    中国考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小时前 摘要 : 在中原国家文明化进程中,曾经因吸纳周边地区多元文化因素与成果得以强盛.除了青铜器.牙璋与绿松石镶嵌外,还有以海贝.象牙制品.鳄鱼骨板等远距离交流而来的 ...

  • 阆中:保宁醋文化博览园

            在阆中古城,我们参观了保宁醋文化博览园.该博览园建于2012年,占地面积50余亩,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历史底蕴的食醋博览园之一.博览园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寺为依托,按照& ...

  • ​浅谈象棋中的团队文化

    2018-09-20 09:17 来源:冠锦咨询 象棋作为中国的国粹,历史久远,趣味浓厚,千百年来,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凡是象棋爱好者都知道,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布,它的魔力决不亚于一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