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学校的“教案怪象”

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预案”,是一节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能够写好教案,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但是在一些学校,却存在很多“教案怪象”,这不仅不利于学校教学,还成为一线教师的负担,最近某学校的校长就做出了这样的改革:不再检查教案,要求老师们上交相关材料即可,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

一线学校“教案怪象”

1、要求老师们必须“手写教案”

在二、三十年前,条件不允许,老师们必须手写教案,这也练就了老师们的一手好字。随着时代发展,电子办公的实现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让老师们的备课更加轻松,把网络上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的教案设既实用,又高效,但是很多学校却强调老师们必须手写教案,并且还要每周检查,于是就出现了老师们为应付学校检查“抄写”教案的情况。

学校要求老师们手写教案,究其主要原因,是对老师们的极度不信任。害怕老师们无教案上课,或者从网络上随便找一些现成的教案打印出来“应付”学校的检查。这样做的结果既浪费了老师们的时间,也浪费了大量的A4纸。

2、对教案格式、内容模式和书写张数设“硬性指标”

一节正常的教案设计,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备学法、备教具、备习题、备板书设计,老师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做出适当的调整,好的教案设计不仅考验老师的教学技术,更体现的是老师的教学艺术。

在一些学校,对老师们的教案格式、内容模式和书写张数进行硬性规定,其实是很不科学的。一节教案除了包括正常的复习、导语、讲授新课、练习、复习回顾、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固有格式外,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加入老师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如果把教案格式和内容进行“固化”,就扼杀了老师们的创造性。

更加可恨的是,一些学校对老师们的教案书写张数也有硬性规定,例如,要求教案书写不能少于5张。其实这也是大可不必的,每节课的内容不一样,有一些重要的课,5张教案肯定是不够的,而一些并不重要的课,完全不需要书写够5页纸。

当学校把教案格式、内容模式和书写张数进行硬性规定,不仅抹杀老师的创造性,而且会浪费老师们大量的精力。

不再检查教案,更实用的“教案设计”被校长重视

某一线老师出身的校长也对“教案怪象”深恶痛绝,上任以后,就宣布不再检查老师们的教案,但是做了以后要求:

同学科教师一定要实现“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前,同学科的教师对下一周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工,每人主备一节或两节课,然后抽出三节课时间,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其他老师对别人“主备”的课进行补充,最终集全学科教师的智慧,把下一周的课给备出来,备课的内容可以书写在教材上,也可以是几张实用的A4纸,复印后供大家共同使用。

如果哪位老师需要晋升职称,上级要检查教案,自己自行准备,但是学校不做统一检查要求。

这样的集体备课更加高效,教案设计突出实用性,校长做出这样的要求后,老师们拍手叫好,大力支持。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存在“教案怪象”,如果你们学校校长也对教案做这样的要求,你会支持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