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孩子距离学霸还差几分,拿下初三数学压轴题型就不怕——持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经典例题解析

前言 PREFACE

姜胜昊老师  专注初中数学压轴

定时更新最干货的初中数学压轴题型讲解。添加微信:QGCZSXYZ(全国初中数学压轴)即可免费领取“数学熟能成巧习题大礼包”

姜老师每天更新关于初三数学压轴题型内容,每年的中考数学成绩是决定学生能去哪所优质高中,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学科,其中压轴题、拔高题尤为重要,姜老师总结的内容都是历年中考考点,有需求的同学尤为关注。

因为时间有限,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整理关注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方面的内容资料,所以每天更新公众号的内容只有我亲编资料《秒杀反比例专项》的一小部分,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在寒假期间姜老师可能还有其他的活动,敬请关注!


压轴题型讲解:

15.(2018·河北模拟)如图,一次函数y=k1x+b(k1≠0)与反比例函数y=k2/x(k2≠0)的图象交于点A(﹣1,2),B(m,﹣1).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n,0),使△ABP为直角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

【点评】此题是反比例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2)分三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把A(﹣1,2)代入y=k2/x得:2=k2/-1
∴k2=2×(﹣1)=﹣2
∴y=﹣2/x
把B(m,﹣1)代入y=﹣2/x
得:m=2,
∴B(2,﹣1)
把(﹣1,2),B(2,﹣1)分别代入y=k1x+b得:
- k1+b=2;2 k1+b=-1
k1=-1;b=1
∴y=﹣x+1
(2)解:∵A(﹣1,2),B(2,﹣1),P(n,0),
∴AB²=18,AP²=(n+1)²+4,BP²=(n﹣2)²+1,
∵△ABP为直角三角形,
∴①当∠ABP=90°时,AB²+BP²=AP²,
∴18+(n﹣2)²+1=(n+1)²+4,
∴n=3,
∴P(3,0),
②当∠BAP=90°时,AB2+AP2=BP2,
∴18+(n+1)²+4=(n﹣2)²+1,
∴n=﹣3,
∴P(﹣3,0),
③当∠APB=90°时,AP²+BP²=AB²,
∴(n+1)²+4+(n﹣2)²+1=18,
∴n=(1±√17)/2,
∴P(1+√17)/2,0)或(1-√17)/2,0)
即:P点的坐标(3,0)、(﹣3,0)、(1+√17)/2,0)或(1-√17)/2,0).
(2016·济南)如图1,▱OABC的边OC在x轴的正半轴上,OC=5,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经过点A(1,4).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如图2,过BC的中点D作DP∥x轴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P,连接AP、OP.
①求△AOP的面积;
②在▱OABC的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OM是以PO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①求出EP长度;②以OP为直径作圆,找出点M的位置.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通过作圆来确定点的数目与位置是关键.

【分析】(1)由点A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点A、O、C的坐标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

(2)①延长DP交OA于点E,由点D为线段BC的中点,可求出点D的坐标,再令反比例函数关系式中y=2求出x值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由此即可得出PD、EP的长度,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②假设存在,以OP为直径作圆,交OC于点M1,交OA于点M2,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出点M1、M2的坐标,此题得解.

【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m/x(x>0)的图象经过点A(1,4),

∴m=1×4=4,

∴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4/x(x>0).

∵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且点O(0,0),OC=5,点A(1,4),

∴点C(5,0),点B(6,4).

(2)①延长DP交OA于点E,如图3所示.

∵点D为线段BC的中点,点C(5,0)、B(6,4),

∴点D(11/2,2).

令y=4/x中y=2,则x=2,

∴点P(2,2),

∴PD=11/2﹣2=7/2,EP=ED﹣PD=3/2,

∴S△AOP=1/2EP·(yA﹣yO)=1/2×3/2×(4﹣0)=3.

②假设存在.以OP为直径作圆,交OC于点M1,交OA于点M2,连接PM1、PM2,如图4所示.

∵点P(2,2),O(0,0),

∴点M1(2,0);

∵点A(1,4),点O(0,0),

∴直线OA的关系式为y=4x.

设点M2(n,4n),

∵S△AOP=3,OA=√1²+√4²=√17,

∴PM2=√(n-2)²+√(4n-2)²=√(17n²-20n+8)=2S△AOP/OA=2S△AOP/OA=6√17/17

即289n2﹣340n+100=0,

解得:n=10/17,

∴点M2(10/17,40/17).

故在▱OABC的边上存在点M,使得△POM是以PO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点M的坐标为(2,0)或(10/17,40/17).

温馨提示

“知识“无价,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同学提升自己,也是我的初衷。初中数学压轴公众号除了中考数学必备题型、知识点、特殊题型内容的讲解,还有一些关于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等内容。学习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文化知识只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而已,个人教育更是贯穿人的一生。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持续关注后续更新的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