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如何做好线上儿童小组活动? | 案例分享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晴
单位 | 梓闻社工
活动名称
“厉害啦我的娃”一周生活记录打卡小组活动
活动背景
2020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阻挡了很多人上班和上学的脚步,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多数人大多呆在家中,在社工开展的前几期活动中通过观察与线上访问,了解到几乎每个家庭中的家长都会在疫情期间做的事就是各种各样的家务,如打扫卫生、下厨房做饭等。
但大多数的父母因担心儿童身体承受不了家务的压力、害怕儿童进厨房不安全等等原因,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未给困境儿童一个锻炼生存技能的机会;困境儿童虽身心处在劣势,但是自身也具有自我转变的能力,需要一些机会进行锻炼,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进行技能提升。
为了帮助儿童通过观察学习生活技能,发现自身优势,鼓励家长学会放手,给困境儿童提供锻炼生活技能的机会,社工特开展“厉害啦我的娃”一周生活记录打卡小组活动。
活动预告
活动理论
(一)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即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多数是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模仿而进行的。
学习者在通过观察进行学习时,可以不必做出外部反应,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仅仅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来进行学习的;这是在替代强化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学习。
社工通过开展这一小组,旨在帮助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家长及群内其他儿童榜样的行为,从而提高儿童生存技能。
(二)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优势视角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所以,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认为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
“厉害啦我的娃”小组旨在挖掘困境儿童自身潜力,相信儿童通过学习生活技能能够应对生活挑战,也鼓励他们发现自身优势,进行自我转变。
活动目的
1.帮助困境儿童通过观察家长与儿童榜样进行学习生活能力,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应对生活挑战。
2.降低困境儿童的生活依赖性,增强困境儿童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实践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
3.鼓励家长学会放手,给困境儿童提供锻炼生活技能的机会,促进亲子合作,增强亲子关系,并鼓励家长记录困境儿童成长的点点滴滴。
活动形式
困境儿童线上小组活动
歌词接龙游戏互动
活动对象
“金色童年”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项目服务群“守护花开”内所有困境儿童家庭。
活动时间
2020年2月26日——2020年3月1日
活动内容
活动记录
活动成效
本次小组活动共分为“清洁小能手”、“整理小高手”、“洗刷小巧手”、“厨房小助手”、“夸夸我的小帮手”五个主题内容。通过本次小组活动,促进了部分家长意识的改变,由之前不让孩子做家务到现在鼓励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榜样示范儿童增强了自身的生活技能。
“清洁小能手”活动中家长开始尝试让儿童做家务,儿童由用物质吸引才会愿意拖地到后边几节主动要求拖地,让家长和儿童都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也促使了儿童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为之后生活技能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整理小高手”活动中儿童自己叠被子、吃完午饭之后整理自己的书架、整理家里的沙发,这些小的举动充分表明了他们对做家务的好奇和需求,也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潜能,本节小组锻炼了儿童的整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儿童的耐心;
“洗刷小巧手”活动中看到家长分享儿童洗刷衣物的视频,有的儿童不仅洗自己的小衣服,还帮助家长洗袜子,增强了儿童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体会父母的辛苦,本节小组出现了转折,个别儿童由被动转为主动;
“厨房小助手”这一节小组也逐渐达到了成熟阶段,成员进行充分的良性的互动,活动中有的儿童之前从未进过厨房,这一次开始帮家长洗菜择菜,有的小朋友已经能做很多菜品,收获了大波的赞美,成为了很多儿童的榜样,在榜样示范效应下未尝试过做饭的儿童也第一次开始主动要求做饭,本节小组增强了儿童进厨房的信心,也让家长见到了儿童的潜能,促进了亲子合作增进了亲子关系;
“夸夸我的小帮手”活动是一种类似于正能量传递的夸夸群,群内大家彼此互相夸奖,看到对方的优点,家长也主动夸奖自己的孩子,本节小组活动让家长看到儿童更多的潜能,促进了儿童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夸一夸游戏互动
活动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参与家长开始意识到让儿童做家务的重要性,看到了儿童的更多潜能,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儿童生存能力的提高,增进了亲子关系。
问题与反思
1.参与人数较少
活动共分为五场,第一场有六位组员参与,其中新增两位组员,有两位已报名组员未参加;第二场有四名组员参与;第三场有六名组员参与;第四场共有六名组员参与;第五场共有六名组员参与。
其中只有四人是全部参加了本次小组五场活动,且发布了视频并分享了感悟,其余报名的四名组员均有不参与的现象,私下社工与其沟通,得到的回馈是:自己孩子在家中做了,但是害羞而没有发出去;对群内其他人员不太熟悉,对大群缺乏信任感;因为有其他的事情而忘记了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在线上活动开始前:
1.在微信招募过后可以电话招募,邀请有意愿有时间的服务对象参与活动以提高参与率;
2.建立小群以给参与者建立一个安全舒服的氛围,方便害羞的组员分享内心想法;
3.多多鼓励害羞的家长及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活动前一天,电话再次确认组员的时间安排,防止组员因临时有事或忘记而不能参加活动。
2.活动秩序难以维系
活动当天社工发布活动内容,活动中家长分享的视频较多样化,甚至会把五节的内容全部发出来;社工在带领组员分享的过程中也会有组员突然分享视频;有一些组员报名了但最终未参加活动也未向社工请假。
如果接下来开展活动,社工可以1.强调小组规则意识,建立奖励制度,在小组结束后对任务完成度高的组员进行奖励;2.完善请假制度,提醒组员如若有事可提前告知社工。
3.节与节之间存在重合部分
“清洁小能手”与“洗刷小能手”区分不是太大,虽然社工会将具体的活动内容要求发至群内,但是从严格的角度来讲,洗刷与清洁存在重合的部分,清洁的范围更大,洗刷的范围较具体;“厨房小帮手”与“洗刷小能手”也存在重合部分,在厨房活动范围内,可以刷碗洗碗,洗刷从字面上来看也可以洗碗刷碗,只不过在开展的过程中“洗刷小能手”这一节侧重让儿童尝试做洗小衣服和刷鞋等事情。
这种重合可能会对服务对象造成误解,导致他们在发视频时不知所措,也不利于节与节之间的递进和升华,如果之后再开展此类活动,节与节之间不可以模棱两可,后一节小组与前一节小组在围绕主题的同时又要有质的不同,同时又要做好递进,直至最后一节更好地升华主题,达到小组活动目的。
4.部分活动设计超出儿童理解能力
服务对象为困境儿童,在活动设计时要针对
经验总结
1.利用榜样力量
在小组发展的前期,大家都处于害羞阶段,很少有拔尖的成员表现出来,但是在小组中后期,小组已经逐渐成熟,小组内部也有相对安全的氛围,便逐渐有优秀的成员显现出来,此时社工应当合理利用榜样力量,带动其他组员完成小组目标。就像在本次小组内部,有一名儿童做饭很好,群里的家长都会夸奖他,当所有的家长都会夸他的时候,他便会成为群里的标杆,社工利用榜样力量,利于让更多儿童观察学习榜样的行为,后来群里有儿童主动要求做饭的行为也是在榜样的影响下产生的。
2.重视正强化与替代性强化
人们学习表现某个行为是因为随后会有一个令人愉快的,或者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东西出现,这是一种正强化;替代强化就是人们还会观察他人做出行为后得到了什么后果,这种后果也会影响人们是否以及怎么样做出相同的行为。在困境儿童完成一项家务过后,进行语言或者行为鼓励,有助于他们将做家务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而后来有一位小朋友化被动为主动也是一种质的转变;而替代性强化是一种间接强化,有的儿童刚开始没有做过任何的家务,但是看到群里的儿童受到很多的表扬,这种表扬也让他们作出了相同的行为。
3.活动内容兼并实用与趣味
“厉害啦我的娃”小组旨在帮助困境儿童通过实践提升生活技能,本次小组共有“清洁小能手”、“整理小高手”、“洗刷小巧手”、“厨房小助手”四节实践内容,社工引导家长带领儿童通过清洁、整理、洗刷、做饭等实践活动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儿童的生存能力。但是在开展小组活动前的游戏互动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本次小组每一节游戏互动都不一样,但是小组成员明显更加喜欢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游戏,大家进入感也更强,对于之后的家务实践包括分享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