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钱而花钱,零期待的双11真的有你喜欢买的东西吗?

先说一个去屈X氏购物的经历。

周末去商场,进门看到屈X氏,突然想起洗面奶没有了,于是接了导购的宣传页进店选购。导购一通介绍,被店内满199元减100的海报吸引,于是拿了洗面奶后,左挑右拣,想要凑够199,但是你发现无论你怎么选购,东西都会超过199元,减去100元,你已经购买了100多的东西。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又给你推荐他们的会员卡,办卡需要收费25元,但是店内双11活动,现在办卡可以返15元购物券,下次购物满100元可以用10元抵扣,然后剩余的5元可以无门槛购物,相当于10元办一个会员卡,当天购物可以直接积分。但是你环顾店内,根本找不到5元的产品,想要把这5元购物券使用掉,你必须得选购超过10元以上的产品,而屈X氏店内最便宜的产品都是10元以上的,仅有的几个特价小物件不超过10元,但是又规定特价产品除外。

于是,被收银员忽悠办了一张会员卡,你好像是多赚了5元钱,但是想要花掉这5元钱,却要付出10几元的代价。

这就是双11线下优惠的套路。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在看看网上的双11天猫活动。临近双11,打开各个APP和网页,都会跳出一个又一个宣传页面,“瓜分2.3亿红包”、“码上双11,瓜分11.11亿”、“第二件0元起”……

五花八门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双11再次刷屏,每一个摩拳擦掌的购物狂又要用自己男人的钱为一个叫马云的男人成为中国第一富豪添砖加瓦了。

仔细想一想,在戏精泛滥的今天,对于每年一次乃至愈演愈烈的“双11”,现在越来越有一种飙戏的尴尬。

主办者想要维持小时候吹过的牛逼,为了坚持所谓一年更比一年高的销售传奇,参与者含泪花钱忍痛刷榜想要挤进当天销售品类前三,购买者为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别人买了我就要买的从众心理,一门心思地买买买。

我们不禁想问问,为花钱而花钱,零期待的双11真的买到你喜欢买的东西了吗?

当所有的广告都在教你怎么花钱的时候,双11为代表的购物节越来越变成了一个绞尽脑汁花钱的时刻。

今年随着拼多多的上市和参与混战,一场看得见硝烟的低价驱逐劣质,假冒诋毁假货的撕逼战争,也在双11真假难辨的各种打着优惠到让你措施不及乃至怀疑人生的购物中,一不小心就陷入一个又一个陷阱而无法自拔。

你有买买买的权利,但是,我要奉劝那些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女生千万不要为了买买买而囤货,也告诫那些感觉聪明过头的男生以为捡了便宜买一堆卫生纸后发现,去年双11买的卫生纸还有一大堆,更让他们崩溃的是,双11过后再看曾经购买过的卫生纸却发现,厚度与硬度完全和平时卖的同类产品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双11带来的套路,根本让你猝不及防,分分钟要被收智商税。

还有在做了多年微商后,你就会发现,每一个特别的节日都会有一场特别的预谋,也就是俗称的“双11特供产品”。从里到外,根本看不出区别,但是当你真正使用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特供产品和平时产品就犹如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你以为买对了产品就万事OK了吗?

更让买家崩溃的还在后面,平时3、4天能收到的产品,在双11快递爆仓后,等上半个月乃至一个月才收到心心念念盼望的产品就成了一种常态。

常常是一个月之后接到快递员电话,你要回忆半天,自己什么时候网上买过东西啊?究竟买的是什么啊?是不是快递员打错电话了?

那种期待和拆快递的快感早已被岁月无情摧残。然后收到快递后随手一扔,反正也是当时冲动的惩罚。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双十一什么都不买会有什么损失吗?”

答主“毕导”回复:看你怎么定义“损失”。比如一个东西是你本来需要的,手纸、洗发水blabla,这些东西在双十一的确会更便宜。那你不买,我觉得的确损失了……如果你本来没那么需要它,比如一件大衣,你不买好像就也没什么损失,买了无非就是增加了一个自己不那么需要的东西,也谈不上什么损失……所以这种事情,主要靠心态……

其实今年双十一的新玩法也就是名字看起来高大上了点……比如“全球精选好货”,大概就是全球的顾客精心挑选之后剩下的货;“全球潮流盛典”,就是在全球都卖的比较火的淘宝款;“火炬红包”说的是让好友点亮火炬,想想以前你五福集得咋样就知道了;“定金膨胀”就是你付了个定金就以为自己赚到了,整个人都开始膨胀。过于复杂的规则导致我们在购买时的决策心路历程极其复杂,产生“买到就是赚到”的虚幻。

今年商家的一个心机在于满场乱飞的各种优惠券和天猫的满减津贴。许多人为了用券而凑单一些不那么需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些券究竟帮我们打了几折。

例题1:已知某店铺有以下三档优惠券:满200减20,满300减50,满500减100。它们均可与天猫购物津贴满400减50叠加使用,但使用优先级顺序是先用店铺优惠券再用天猫购物津贴。试求买多少钱东西的时候折扣率最大?

解:这道题我们先采用穷举法分析,在每一档购买金额下都会有对应的省钱数。

简单的三张店铺券就埋伏了这么多弯弯曲曲的陷阱!人们往往为了凑满优惠价格而忍痛多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在例题中,如果你买了300多块的东西,可能会为了凑满420减70而购买更多东西,但实际上折扣率几乎没有变!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双十一复杂的规则本质上是价格歧视。一个人懒得研究打折规则,说明他是土豪不在乎价格;一个人愿意花时间研究复杂的规则,说明他的时间不值钱,是个穷人。把越复杂的规则计算得越透彻还画出数据图的话,说明这个人真的非常穷。

双11马上就到了,终极三问:今年你还期待吗?你的购物车清了吗?上个月的花呗还完了吗?然后再想一想今年还买什么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