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发黑无力防治调理眩晕实用偏方治疗头晕眼花
眩晕是一种临床自觉症状。眩,指眼前发黑,视物不清;晕,指视物旋转不定。民间又常将眩晕称为“头晕”。眩晕轻者闭目休息一会儿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难停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
西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一是由内耳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引起,称耳源性眩晕或梅尼埃综合征;二是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历代中医家对眩晕的论述中,侧重于某方面的解释。《素问》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曰“髓海不足……眩冒”。《河间六书》曰“风火相搏则为之旋转”。朱丹溪曰“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曰“眩晕一症,虚者居其八九”。
现代中医认为,眩晕症虚实夹杂。虚指肝肾阴虚,血气不足;实指风、火、痰、瘀
眩晕可分为四个最基本证型:外感风寒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血瘀脑络型。临床应根据病因,辨证施治。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眩晕的验方。
清肝泻肝胆方
柴胡、枳壳、龙胆草、竹茹、苍耳子、栀子,青皮各9克,黄芩、大青叶各15克,半夏,蔓荆子各12克。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煎所得药汁。每日1剂,分次服用。清泄肝胆。适用于内耳性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耳胀耳鸣口苦,苔白腻,脉弦。
祛风活血汤
苏叶、红花、天麻、胆南星、川芎、僵蚕各10克,赤芍、桃仁、丹参各15克,全蝎、生姜各6克。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次所煎取的药汁,备用。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用。待眩晕消除后,继续服10~15剂来巩固疗效。散外风,熄内风,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脑络型眩晕。
丹参红化汤
丹参、生珍珠母(先煎)各30克,红花、茯神、泽兰、钩藤、白蒺藜各9克,甘草田七(研末,分2次服)各3克。水煎取药汁。口服,每日1剂。清利头目,通络祛瘀。适用于晕眩,失眠多梦。
半夏白术天麻汤
白术、瓜蒌皮、竹茹各15克,法半夏、甘草、陈皮、天麻、生姜各10克,茯苓20克。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次所煎取的药汁,备用。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用,6剂为1个疗程。健脾和中,化痰熄风。适用于痰浊中阻型眩晕,症见痰多、胸闷、恶心呕吐、神疲气短、少食多寐、舌苔白腻等。
定眩汤
党参、生龙骨、白芍、生牡蛎、白术各30克,陈皮、半夏各6克,川芎、柴胡各9克泽泻、荷叶各15克,赭石粉18克,当归、茯苓各24克。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次服用。健脾祛痰,补气养血,升清降浊。适用于耳源性眩晕。
根黄芩汤
葛根、黄芩、白蒺藜、白薇、桑寄生、茺蔚子、牛膝、泽泻、川芎、野菊花、钩藤(后下)各12克,磁石(先煎)30克。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滋阴潜阳,清肝平肝。适用于虚阳亢型眩晕。
菊花散
菊花、牛蒡子、独活、羌活各6克,炙甘草1.5克,旋覆花3克,生姜3片。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即成。每日1剂,分次服用。清热解毒,除风通痹,镇静安神。适用于眩晕,面目浮肿。
天麻钩藤饮
天麻、龙胆草各10克,钩藤(后下)夏枯草、菊花、牛膝各15克,杜仲、茯苓各20克,桑寄生(先煎)、夜交藤、石决明(先煎)各30克。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次所煎取的药汁,备用。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用,6剂为1个疗程。降火平肝,育阴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血压高。
祛风定晕汤
党参、茯苓、连翘、僵蚕各15克,苏叶蝉蜕、防风、藿香、菊花(后下)各10克,芎、橘红各5克。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次所煎取的药汁,备用。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用。6剂为1个疗程。补气活血,驱风通络。适用于外感风寒型眩晕,症见恶寒无汗、头痛、全身拘急、身重不适、舌苔薄白等。
黄芪泻火汤
黄芪、白芍、甘草、淮牛膝、山栀、制军、生地黄、钩藤各适量。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两煎所得药汁。每日1剂,分次服用。清肝泻火。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有降压去火的功效。
温馨提示
中老年人眩晕该怎么调理些中老年人患有眩晕症,除了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下调理。
1.调节饮食。眩晕症病人应吃富含营养和新鲜清淡的食物,以青菜、水果、瘦肉为主忌食辛辣肥腻的食物,如肥肉、辣椒、白酒等这些食物生痰助火,可加重荤眩症状。
2.调养精神。忧郁、恼怒等精神刺激会诱发眩晕,所以眩晕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
3.起居有常。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可诱发眩晕,因此眩晕发作前后都应注意休息,必要的时候应卧床休息。另外,休息的地方一定保持安静,光线暗淡,因为声光的刺激也能加重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