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小说,作者也是蒲松龄?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涌现出大量的优秀小说作品,世情小说就是其中一种。
世情小说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世间百态,人际关系的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这类小说为世情书。
世情小说最著名的的代表作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
一部被埋没的长篇小说杰作
古典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共一百回,长达百万字。
《醒世姻缘传》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一部非常杰出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称其为“一个时代的社会写生”,描绘出明末中下层市民之骨髓。胡适先生也称赞说:“这是一部十七世纪的写实小说”,展现了十七世纪中国的社会风俗、科举教育、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是专家学者必不可少的研究参考书籍。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未提及《醒世姻缘传》,在致国学大师钱玄同先生的书信中他曾论及此书,说:“间尝览之,其为书也,至多至烦,难乎其终卷矣。”鲁迅先生厌烦书中的“报应因果之谈”,才读了几下就半途而废了。然而他还是认为这本书描写仔细,讥讽锋利,“盖诚乎其杰出者也”。
“西周生”就是蒲松龄
和研究《红楼梦》一样,一直以来,《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论。但主要分为两个观点,一个是西周生就是蒲松龄,另一个是西周生另有他人。
胡适对《醒世姻缘传》下了一番考证功夫,撰写了《〈醒世姻缘传〉考证》,洋洋三万余字。他把《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的小说《江城》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二者的情节变化、悍妇形象描写等许多地方内容相似,且书中多用山东土语方言。胡适还从地理、灾样、人物等三项内容分析,推断考证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即蒲松龄。
此外,《聊斋志异》十分注意妇女问题,除《江城》外,《马介甫》、《孙生》、《大男》、《张诚》、《吕无病》、《锦瑟》等小说篇中,也都出现悍妇形象。《聊斋志异》的一系列悍妇形象,实际上是《醒世姻缘传》奇悍素姐、寄姐形象的“炭画小稿本”。
再有,《醒世姻缘传》描写的自然灾害,与济南、淄川等地方志、《蒲松龄文集》记载的淄川县的灾害多所吻合。
《醒世姻缘传》所用的语言是蒲松龄家乡一带的土语方言,以蒲氏所写的通通俗词曲《禳妒咒》、《寒森曲》等与小说相对照,有不少奇特的土诂在通俗词曲和小说中写与法相同,这证明两者同出一人之手。
这些见解是从研究小说本文而得出的,具有较强说服力。而且,《昭代丛书》癸集杨复吉的《梦阑琐笔》中有一条笔记,明确记述《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为胡适等人的考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条记述为:
蒲留仙《聊斋志异》脱稿后百年,无人任剞劂。乾隆乙酉、丙戌,楚中、浙中同时授梓。楚本为王令君某,浙本为赵太守起杲所刊。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盖实有所指。书成,为其家所讦,至褫其衿。……岁庚子,赵太守之子曾与留仙之孙某遇于棘闱,备述其故;且言《志异》有未刊者数百余篇,尚藏于家。
《梦阑琐笔》的作者杨复吉主要生活于乾隆时期,与鲍以文过往密切。鲍以文即鲍廷博,是代赵起杲刊刻《聊斋志异》的人。鲍以文的话应该是从赵起杲处得来的。赵是山东莱阳人。由此可见,在山东一些地方,人们都知道,蒲松龄写有《醒世姻缘传》小说。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某学者曾亲自到蒲松龄的故乡,淄川蒲家庄询问那个年代挖掘蒲松龄墓的领头人。
据挖墓人介绍,当时他们在墓中发现了几枚印章,如今这些印章都保存在蒲松龄纪念馆,而重要的是,盗墓人在回答学者的提问时,明确表示蒲松龄枕下的书稿不是《聊斋志异》,而是另一部厚厚的书稿,只是因为不懂保护,书稿出土后很快风化碎掉了,未来得及看清书稿的名字。
从以上这些信息可看,蒲松龄去世后,竟然未将《聊斋志异》带入墓中,那另一个可能就是《醒世姻缘传》了。
西周生另有其人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考证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以来,学者们又提出了丁耀亢、贾凫西、淄川人高顺治年间无名氏、崇祯年间无名氏、蒲震等人选,致使该小说的作者之争成为一桩旷日持久的疑案。
否定蒲松龄的学者用来压阵的证据是周在浚写给颜光敏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恶姻缘小说,前呈五册,想已阅毕,幸付来价。因吴门近已梓完,来借一对,欲往寄耳。”
论者考证出这封信写于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从而推定《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弁语所记的“辛丑”为顺治十八年(1661),即成书不晚于本年,进而断定,蒲松龄本年只有22岁,不可能写出《醒世姻缘传》这样一部皇皇巨著。
小说是用山东中部方言作成,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章丘的别称)明水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间写到明代末年这一带地方的实有人事,如济南“守道副使李粹然”(第二十一回),“癸未”(崇祯十六年)除夕“大雷霹雳,震雹狂风”(第二十七回),《济南府志》里都有记载。这说明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位文人,小说作成于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