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VS 台湾:在社工教育方面有什么区别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欣

前言 : 笔者有幸带了三年大陆医学高等院校连续3年共12名实习生(大四,笔者也毕业于这所福建省重点高校),因地理位置和所在医院性质特殊,2018年有幸代教2位高雄医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大三).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及观察,显著发现两岸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显著区别,现就这些区别,进行分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成长环境

目前大学生主流群体,以96年至2000年的群体为主,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发展并未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像社会服务、各种福利政策尚未像现在这么普及,在他们的概念里,“社工”这个名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大学之所以读了这个专业,多数是因为被调剂,或者是分数不够,并不是自主选择入读,即使是在211/985这样的重点院校,情况也是如此。

大部分人在入学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这个专业是读什么的,网上能找到的介绍,也几乎都是空虚的一个概念,很可能,他们需要花上四年的时间,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职业的意义。

而台湾的同龄人,成长的时候,台湾经济社会已趋于成熟稳定,社工已经在台湾普及了几十年,从小耳濡目染,电视、新闻上社工的形象屡见不鲜,平时学校有青少年社工服务、就医有医务社工,甚至自己的小区也有社工,社工已经和老师、医生等一样成为日常所见非常普遍的一个职业,他们在报读大学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日后要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未来的择业、发展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师资水平

社工引入大陆,满打满算30多年,真正开始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也就是这十几年,国家政策支持社工事业发展,也就是这五六年的事情,这就导致了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社工教师,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正统的社工专业出身,他们可能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时候才转读的社工专业。

另一部分年轻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在香港或者欧美社工专业深造过,但是国内的实务经验较少,所以在授课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画饼”的怪圈,就是课堂上侃侃而谈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就是和国内实际情况不匹配,实务的时候也较少给学生有建设性的指导,仅停留在理论(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都是如此,但不是绝对)。

这样就造成了目前大陆的社工本科生,理论都很不错,但是实务能力欠缺,对实务部分只存在感兴趣及观摩的阶段,没有很想主动尝试的欲望,即使想要尝试,也面对诸多困难,且这些比较积极的学生,多数都是想要继续深造,并不重视实务能力。

在这方面,台湾老师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多是正统社工专业出身,每个人有专精的特长,并且有多年历史渊源,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实务的机会比大陆多得多,台湾社会也比较接近欧美的社会形态,福利制度健全,他们的所学能够在实务上有所发挥,自然在讲课的时候内容会丰富很多,也能够更好的带着学生们做课题,设计方案,实习的时候也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安排任务,所以学生不仅理论基础好,实务方面也能得到更多的指导。

实习目标

光看实习手册,两岸高校在实习目标方面的要求差不多,但在三年的带教生涯中,笔者接触的大陆医学院校社工实习生出奇一致的烦恼就是论文。笔者当年实习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困惑,这群学生,想的是论文要写什么才会过答辩?什么题材好写?要怎么找材料?老师能给的建议也非常少,直到实习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依旧没有什么进展,论文仿佛成了他们的中级目标,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论文的方向。

在今年暑假接触了高雄的实习生的时候,他们在实习之前已经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对于论文也有了自己想要写作的方向,老师会每周追踪他们的实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几乎没有论文写不出来这类烦恼,能全身心按照计划投入实习生活。

专业素养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今年暑假来院实习的台湾学生中,其中有一位是大陆人,高考后到台湾上学,在赴台就学之前,对社工也是一无所知,高考成绩甚至不如这些在大陆学习社工的学生,此为前提。

在经过了三四年的学习后,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专业素养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并不体现在理论上,而是体现在做事的思路,做方案的细致程度以及讨论案例、分享时的一些见解,台湾学生能很快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和专业有关的疑问。

而内陆的学生,在提出问题方面和台湾学生相比有所欠缺,笔者猜想,这或许和两岸不同的培养方式有关,毕竟,笔者带的实习生所在高校,并没有太多给学生做实务的机会,而从事这个工作,更需要的,却是做事情的思路和做方案的能力,理论不能转化为。

社会认可

在笔者大学时期,曾经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过一两次小区活动,当时居民完全不知道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在社工不普及的时代,居委会主任对我们非常冷淡,那次活动下来,我们很多同学心灰意冷,甚至有一些以后再也不想做社区活动了。

8年过去,询问后来的实习生小区活动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有改善,但是改善的重点并不是居民对社工的认可度提高,而是现在居委会、街道都有相应的考核,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才会配合,居民参与活动,也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礼品,笔者相信,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让还未真正就业的未来社工看到了,会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来看300公里之外的台湾,学生们对于做小组活动、社区活动有非常高的热情,他们说,居民都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很欢迎他们来做活动,对他们的评价也比较高,除了社区,各大福利院、敬老院、医院,都向他们敞开大门。社会大众真正的认可,是对这些孩子一剂非常有效的强心剂。

就业

在笔者大学时期,老师给我们的概念就是,社工的就业范围很广泛,医院、学校、妇联啊、救助站、福利院还有政府单位都可以去。

然而直到8年后,这些单位社工的身影也非常少(购买服务除外),笔者的学长、学姐,就业范围是真的很广,但是80%和专业无关,到了今天,就业情况依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国考省考几乎没有社工的岗位,面对这种情况,能不从事本专业的,大多数都没有选择留下,试问,这会让学弟学妹们怎么想呢?

而台湾的“公务员”每年都会招录一部分社工,NGO组织也稳定成熟,机构社工比比皆是,各有各的优劣,“公务员”竞争激烈、工作辛苦,但是薪水较高。NGO和机构社工工作轻松,起薪较低(应届生约人民币5000元/月),大家可以随心自主选择,专业满意率明显较高。

就以上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国内社工教育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趋于成熟稳定,当然,改善更需要的是社会的进步发展,学校能做的微乎其微~在笔者看来,目前高校能做的,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不要一味的给这些学生不切实际的希望和梦想,让他们能够客观的认识目前的现状,反而能减少抱怨,降低专业不满意率,对于这些学生以后的择业也有很有效的帮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两岸社工教育差异你感受到了吗?有什么想对社工专业学生说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