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昌太极道 | 和氏太极“耍拳”论

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

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

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2014年11月,'和氏太极拳'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和式太极拳具有三直、四顺、六合等一般太极拳要点外,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它遵循“中正松柔,轻灵圆活,顺遂自然”之要领。演练时身体中正安舒,不偏不倚,不贪不欠,脊背骨节垂直贯穿,经络通畅,气血循环。

由形体到意识均要放松,由松入柔,积柔成刚,以柔走化,以刚击敌,阴阳相济,刚柔并用。

拳架集练、架、扒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可检验印证,推手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与实用,推手又是太极拳走向散手,自由搏击的过度阶梯,练拳是提高散手、推手技法的本源。

故和式太极拳理论有“耍拳时眼前无人当有人,交手时眼前有人做无人”之说。

和氏”耍拳”论 。

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的取法是根据老庄自然之道,《易》学阴阳之理及以弱胜强、无为之为之论。以柔中求刚为目的,以轻灵自然为原则,以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

此三者为和氏“耍拳”之准则。

此拳由起步学习,至精、气、神一元化,始终要求自然、松柔、轻灵,像顽童玩耍那样随便。不要用意、使气,更不可显示发劲。如能由幼童般的体质。因此,按和氏太极拳耍拳准则用功者,可获返老还童的功效。

和氏“耍拳”之用功准则,可使任、督二脉畅通,丹田劲随姿势运转而运行。所谓劲由脊发,膂力无限,是奠定内劲之基础,惟以此准则用功始有此硕果。

走架不能故意,意念要守中。

如果用意走架行气,心就不能静,必致拳势顾此失彼而散乱。

和式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意自心出,心意合一,自然而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