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铜:坦然抒怀,秉承古风
黄堡文化研究 第354期
坦然抒怀,秉承古风
赵建铜
铜峰善书,闻名已久。近日得其荣获第二届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三等奖消息,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常获大奖,是国家级的奖。
早在2012年,他就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最高优秀奖;同年还入展“全国颜体书法大赛”,入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围兰亭雅韵第二届兰亭电视书法大赛,入展全国“柳公权杯”书法大赛,入展第二届千字文书法大赛。2013年,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 “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大赛,荣获首届西安碑林奖最高优秀奖和大秦岭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入选“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作品展;入展“红荔飘香,文化旅游”(中韩名人书画组委会);入选日出东方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得“心系雅安”全国网络书法大型公益活动优秀奖;入展“美丽湄潭·中国茶海”全国书法展;2014年,入展全国首届“雷锋杯”公益书画展,荣获第三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三等奖……
记得书法家、学者吴川淮先生曾说张铜峰是“根植传统,独标其异”,说他的“书法不随俗,有来源,也有他自己所化解的东西……”。川淮先生此言不是随意讲的。见了他的作品,不难看出魏碑的风韵,当然,期间融汇了“如二王、颜真卿、徐文长、徐生翁的风骨,特别将徐生翁与章草有机结合,所以写出来奇异生涩,不同凡响。这也是他屡屡进入‘国’字号展览的重要因素(吴川淮论言)。这就得从其治学风格来追溯其因。
他酷爱书法,可以说把书法艺术的追求当做事业,视为生命,除此之外几乎鲜有其他爱好。其在书法艺术的“专”与“攻”方面,无须罗列一一赘述。但他数十年临池,并无懈怠,在其同行中传为佳话。古人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其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奇志,闻鸡起舞,拜名师,读名帖,从一做起,循循渐进,步入书法艺术殿堂,逐步朝巅峰攀登。
至于说其很多“字”“生涩”难辨,那正是其不俗之处。可以这么讲,看惯了印书体以及楷书、行草等较为大众化的字体,乍接触不常见的书体以及表现方式似乎不习惯,那是少见矣。因为大多数人在许多年以来并不刻意地留神国学、学习传统文化、更别说领悟精髓了,尤其是中华历史浩如烟海的璀璨艺术,“这里特指书法艺术”,所以造成认识上的严重缺失。既然作为艺术的门类一种,多姿多彩是必然的,但绝不能无“法度”,像一些江湖“书家”那样、天马行空,任由想象,随意亵渎。古人云:“篆隶相熔,苍雅品训。古今殊迹,妍媸异分。字靡易流,文阻难运。声画昭精,墨采腾奋。”艺术相通,书法艺术与其他门类艺术一样,不可能只局限于起起伏伏、行云流水,而是具体在细节表现、章法布局体现、及作者艺术涵养与世界观等等诸多认识上有所有机地结合,不可能随意为之。“夫文爻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
铜峰处世低调,为人谦逊,虚心请教,不端“书法家”架子,因而亦得众人爱戴。他在揣摩古人对书法认识上受益匪浅,欣赏他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里贯穿着各种书体的痕迹,巧妙地融入书写过程中、为了字的平稳和字形结构体现、在全文中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风,难能可贵!书法之所以为艺术,就不可能面目相同,必须有所追求,有异于他人,有独立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否则,千人一面,千人一腔,那就失去了“艺术”的存在意义。川淮先生所讲其“根植传统,独标其异”,正是这个意思。但是,在他骨子里却保持着古风,流露在日常生活中,因而其做派也显得脱俗不凡。
他严以律己,严格治学态度,绝不随意拿张字就去应付人,而是跟他想法一致,追求完美,即使每幅作品也力求“可心”才行,更别说随意模仿谁了。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足以使人格魅力增长。他不要求出名,只要求“良知”,这点跟一些“名利思想者”格格不入。我们知道,临摹不是创作,创作意味着作者在艺术领域里的成熟,铜峰就进入了创作阶段。是思想升华和艺术趋于臻善的有机结合,不可能随意想创作就能创作的。需要有思想认识,艺术技艺,文化修养,道德修炼,品行一致情况下才能为之。否则,沽名钓誉,谋图捷径,利益熏心,则万万不可的。例如:有一自称“书画家”者,为了出名图利,抄袭人家连环画,被人发现,诉诸法庭,害人害己,却依旧大言不惭地对别人品头论足,不知廉耻。况此类人皆有同病――好为人师,混迹于文人之间,装傻充愣,自以为是,止增笑耳。当然,此类者或许能得点蝇头小利,得点虚名,终究不会成器。
而铜峰不一样,在他名声鹊起时,求他字者不胜其数,他依然有求必应,并不随意标榜,漫天要价,而是随缘。一个人有了精神追求,他的思想就不会入俗,尤其是追求艺术者。为了书法,他没有去找其他工作,而是凭借一技之长受人书法,取一些菲薄收入养家。为了艺术追求,守得了清苦,这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做到的人不会太多,铜峰就是一个,他做到了。潜心艺术,再无旁物,孜孜以求,不亦乐乎,正是这种态度造就了他艺术净地,不跟风,不随流,不吹嘘,不自大,自有主见,自成一体,因而书法个性日益彰显。观其他《颜氏家训·劝学篇》《诸葛亮诫子训》,顿觉古风盎然,似闻古乐萦耳,高山流水。我于书法乃门外汉,有时遇见他,便向其讨教一二,他也会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他说:“作为书法艺术爱好者,不能浪得虚名,唯有踏踏实实学习,虚心向古人学,虚心向同行学,再就是刻苦习字,仔细揣摩,除此之外,哪有其他路径?”他也并非只顾一门心思搞学问,在公益事业上,他也做出很多贡献。譬如参与社团组织的重大社会活动,义写春联,赈灾活动,书法义务培训,以及书法进校园等等一系列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以搞书法而职业化的他,依然追求的是艺术高峰,而非金钱名利,实为难能可贵!这不正是“魏晋之风”的再现吗?
注:张铜峰书法《太岳吐春云·沧海腾紫浪》荣获第二届铜川市重大文艺精品三等奖。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