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老师和学校带向哪里?
把学生、老师和学校带向哪里?
陶行知先生曾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顶层设计和教育定位决定着一所学校将走向哪里?
昨天下午,李素怀老师旁听了一场论坛,几位教学校长根据学校的现状,进行了优劣势剖析,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方案。也切身感受到现在的教育进入到困境期,校长们也遇见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育要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寻求新的出路,那我么到底该如何破局?这份责任应该落在每一个教育者的身上,而校长的思考和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这让李素怀想起《觉醒年代》的蔡元培校长,带着一大批优秀之人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他在北大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他还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
百年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也有精华需要吸取和传承。在教育这条路上,我们似乎偏离了轨道,应该对我们的教育进行重新诊断和思考,让教育回到正轨,回到教育常识里。
几位教学校长都是农村中学校长,根据他们的交流分享我也梳理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生源不足,怎么办?
生源逐年减少,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生源外流才是真的雪上加霜,是什么让生源外流,是因为教育资源匮乏,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源少,老师们干劲不足,办学滞后,教学质量不佳。又因此导致学生大量外流。
那我们怎么办?
我一直觉得,哪怕我带一位孩子,我也会尽心尽力的教他,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即使他成绩不好,即使他带着各种问题。我也会尽我所能的让他感受在学校的快乐。孩子来到学校除了学到知识,还要学会观察和发现世界,孩子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自丰富他的思想。如果一开始,他就想逃离学校,那么将来他就会逃离单位。
乡村学校还要面临一个挑战是生源质量不佳,该怎么办?也就是如何教授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作为教育者,研究儿童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我们不能只接受成绩优秀的孩子,面对成绩不优或是有各种问题的孩子,我们更要拿出耐心和爱心研究他们面临什么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有时教育者就像一位医生,医生总是投入的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是当孩子出现问题,老师却告诉孩子:你病入膏肓,无法救治。如果医生对病人说这样的话,他是不是很绝望。
对于学习困难和有问题的孩子来说,不管他已经耽误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帮助他保住底线,让他们在公民教育、精神生活上站住脚,享受成长的快乐。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师要成为儿童的研究者。去唤醒学生的思维觉醒。
老龄化的教师结构现状怎么办?这又是乡村教育的一大挑战,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有的都快接近五十岁,一位校长说,学校有一位58岁的任课教师,好不容易申请了一位特岗教师,年龄26岁,两位教师平均年龄42岁。看不上像一个玩笑,但也是一个事实。我已经工作20年,那一年中师毕业的如今都成为了学校里的中梁砥柱。
教师年龄偏大,学习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方式老化。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这些老师重新定义自己,发挥优势。
专业教师不足,资源短缺,我们需要国家给予支持,但也要从自身上挖掘,想办法解决和克服。唐琦校长做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如,抗日时期,我们不管是从人的能力还是资源上都不如日本,最终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基于当下现状,我们创造了很多的不可能,调动了人的潜能,还有做了科学的顶层设计。
老龄化的教师结构,还面对教师热情不高,课程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这是我们又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学校要把老师带到哪里去?
这让我想到《觉醒年代》的那些民国先贤们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他们是如何找到救国之路的?
时代的不同,但是有一种精神应该在,那就是教育信仰、教育责任、教育担当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研究。
很多老师们的教育观还停留在几十年前,时代不同,我们不仅要重新定义自己,也要重新定义学生,建立一个新的学生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沟通能力,合作和创意。这个不连续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塑”自己。
这个时代教育只灌输知识是不行的,比如人的韧性,意志力光靠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如何停止旧有模式,必须用新有模式来代替它,才会有改变发生。
最近李素怀老师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睡觉”,孩子们上课睡觉,因为在课堂他能做的只有睡觉,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老师又不允许做其他的事情,“睡觉”便成了双方最安全的模式。
我们的老师也很无奈,不让睡觉,就搞小动作,扰乱课堂。睡觉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针对“学生上课睡觉”做一个课题研究,比如是什么让学生上课睡觉,或是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参与学习中。
李素怀之前和学生探讨过“上课睡觉”这种现象,他们说,是因为课堂上自己根本无法参与进去,老师又不允许说话,做小动作,只能睡觉。
我问他们:“你们心目中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好玩一点,有趣一点,能够参与。“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怎样做,学生才能喜欢上你?“
“不要评判学生,动不动就说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在他们眼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否则就都不是好的学生。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学更多东西,以各种方式和他们学习,和他们做朋友,有时间也会听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
“关于睡觉这件事,你想跟老师说点什么?”
“老师,我们也不想睡觉,只是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真的听不懂。”
和他们聊天时,我也能够感受学生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学习好,我的理解是“上课睡觉”的孩子是不是学习上遇见了困难,他们的功课落后于别人,最终导致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而选择性的睡觉。
当然学困生出现不是瞬间造成的,他是由于早期所受教育和周围环境不够好而形成的,久病不医,病入膏肓,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教育他,这需要每一个老师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研究他,给到他足够的信任和耐心,帮助他建立一个内在强大的系统,让他坚信自己,自己只是暂时遇见了困难,会通过自己的挑战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老师们如何才能愿意研究学生,如果外部环境没有研究的氛围或是评价机制,靠老师的内驱力是有一定困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风格来决定。
我们要把一所学校带到哪里?
我们要把学校的老师带到哪里?
我们要把学校的学生带到哪里?
……
当我们带着一些思考重新的审视教育,去研究孩子,我想问题也许会有答案。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是一个学习者,因为我们在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学习者,首先我们要做一个爱学习,善于思考,能创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