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年前对妈妈的态度预示着他必然患上社交恐惧症?
古人曾经深信的“因果报应”,近来却被人们当成一种迷信思想进行批判。
事实上,无论是毫无缘由的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因果报应”,还是不假思索的否定“因果报应”,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成为一个专职的心理咨询师之前,我和大部分经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一样,对“因果报应”的说法嗤之以鼻。
但是,随着咨询案例的积累,我越来越相信“因果”的存在。而小岳就是我遇到过的咨客中,被“报应”制裁的最惨和最典型的一个。
因果报应并不是迷信
不敢出门的青年
小岳的父母是“拆一代”,原本生活在农村,因为拆迁而迁到城市来生活。
第一次到我的咨询室时,他们显得特别的拘谨,脸上写满了沧桑和疲惫。
从言谈中,可以发觉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在平静的外表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绪。
他们来的原因,是他们的独生子小岳已经辍学在家一年有余了。
这期间,小岳一直把自己反锁在卧室中,基本上拒绝和任何人接触。
他们也曾经尝试把小岳从卧室中拉出来,去外面吃饭、逛街。
但是,每次回来之后,孩子都会变得更加的自闭。近期,甚至连吃饭也要等家里没人时,才愿意出来吃。如果家里一直有人,他就等夜深人静时才出来。
社交恐惧症的几种表现
之所以会有这些异常的表现,小岳自己的解释是他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只要和其他人相处,他就会感觉异常的痛苦,哪怕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他也感觉非常的别扭。
别人家的孩子
在高三之前,小岳一直都是周围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像许多“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他最核心的优点就是学习成绩好,而且学习特别的用心、努力。而他妈妈从他上小学开始,就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他。
为了让小岳能够安心学习,她几乎包办小岳除了学习之外的所有事务。
而且,除了对小岳的学习严格要求之外,小岳所有的其他要求基本上都会得到她的满足,哪怕是犯了一些错误,也能够得到她无条件的谅解。
小岳也不辜负她的期待,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但是,在成绩优异的光环之下,却一直隐藏着一个危机,而这个危机在小岳初二时爆发了,导致了他们母子俩长达几年的冷战。
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家庭暴力
其实,在小岳还上小学时,就表现出了对妈妈的暴力倾向。在他妈妈的记忆中,在三年级时,小岳就曾经对她动过手。
那次动手的原因,是她叫小岳起床晚叫了十几分钟,让他有可能迟到。
他就在那里大发雷霆,用桌子上的书本砸了她。
但是,因为是自己的失误,对此她也是很内疚。
所以,对孩子打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十分的在意。
之后,她“伺候”孩子就更加的用心,基本上很少出什么错误。
所以,尽管他经常会对她吆三喝四,但是,动手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再发生过。而且,在孩子学习懈怠时,她也会打他。孩子也从来没有还过手。
尽管,现在回忆起来,小岳妈妈感觉当时她和小岳之间缺乏正常母子之间的那种亲密的氛围。但是,由于沉浸于孩子的成绩给自己带来的自豪之中,这些异常并没有引起她足够的重视。
初二时,小岳在一次考试中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严重失误,导致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而小岳把自己失误的原因,归结为妈妈昨晚在客厅看电视吵到了他,让他没有安心复习所致。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跟妈妈说。而是,在当晚妈妈看电视时,跑出去把电视给砸了,并狠狠的推了她一把。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白眼狼
从那之后直到现在,他就没有再叫过她“妈妈”。
发病
如果不是因为成绩一直很优异,小岳心理疾病发病的时间,可能会更早。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本市最优秀的高中之后,小岳的学习开始出现问题。并不是他学习不够努力,或者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而是他的同学们的优秀程度和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高一时,他还能够勉强的跟上学习进度。到了高二上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开始出现下滑的迹象。
到了下学期,就出现了一泻千里的情况。而就在这时,他开始出现各种心理上的不适。
刚开始最明显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容易被各种与学习无关的声音、事物所干扰。
接下来,就是怕和别人对视。然后,就是各种强迫性思维,让他完全无法安心学习。
辍学
尽管学习状态大受干扰,小岳还是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因为怕自己的心理问题无法控制,所以,就没有选择复读。
但是,到了大学之后,仅仅一个多月,他就开始出现严重的恐惧社交的症状。
由于无法见人,甚至无法在寝室里和舍友们相处,他不得不选择了休学。
而由于学校规定“休学”不能超过一年,今年他已经算是辍学状态了。
辍学后,在家里独自面对那满墙的奖状
回到家中的小岳,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几次严重的冲突。
最严重的一次,趁着妈妈独自一个人在家,他按着妈妈的头往墙上撞,把妈妈撞得头破血流。
最终,邻居报了警,才在警察的干预下结束了这次冲突。
因果报应
为什么说小岳的“社交恐惧症”是报应的结果呢?
在小岳父母接受咨询之后,我也曾到小岳家里做过家访,隔着门和小岳做了一些沟通。
按照他的描述,从高中开始,他在看到其他人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想揍他们的冲动。
后来,到了大学这种想揍别人的冲动没有了,反而是见到别人就有一种焦虑和恐惧的感觉。
其实,他这种想揍别人的冲动,非常好理解。
在高中之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备受老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尊重。在家里面也是唯我独尊,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丝毫不顾及妈妈的感受。
也就是说,在成长过程中,他只有一种和别人相处的模式,就是他和妈妈之间的交往模式:只要努力学习,其他的时候都可以为所欲为。而显然,这种交往模式,只有他的妈妈能够忍受。
由于在初中时,他的成绩非常优异,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所以,他在班级里也基本上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因为成绩好,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对他过于苛责。
恐惧是一种以自我保护为目的的本能反应
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成绩开始下滑,他开始承受来自同学、老师的压力,这让他内心里充满了怒火。所以,才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而到了大学之后,为什么会在见到人就出现焦虑和恐惧的感觉呢?
这就是因果报应。在高中时,尽管有想揍人的冲动,但是,他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来转移自己的冲动。
而到了大学,到了一个不再那么重视学习成绩的氛围里,当他体验到内心里强烈的愤怒时,当他见到一个人就想去揍他时,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就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不然,结果很有可能是他天天都要被揍的鼻青脸肿。
而这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只有有人就会被激活。所以,最终他只能逃回自己的家里。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觉到安全。
结语
小岳的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出自于他本能性的自我保护的需求。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被镌刻在我们的基因里,在我们生下来那一刻就已经具备了。
在妈妈的控制之下,小岳只学会一种和他人交往的模式。
这种颐指气使的模式,也只能在“以学习为中心”的特殊的情况下,在妈妈身边能够行得通。
所以,当脱离了这种特殊环境,小岳就会本能性的感觉到焦虑和恐惧。以免他用这种方式和其他人交往,被别人嫌弃和伤害。
而那些被镌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性的模式,就是我们生活中“因果报应”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