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自幼赢弱多病而发奋学医。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他以“白首之年,末尝释卷”的精神致力于岐黄之学,勤求博采、泽兰济世,终成隋唐一代大医。《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载述广博、条理清晰。其巾有关针灸的内容约1000多条,在卷二十九、卷一十有专论,在其他各卷亦有散在论述,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经过学习和反复研读,兹就《备急千金要方》巾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1遵从《内经》旨意,提倡防病早治
孙氏重视疾病的早期防治,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凋神大论》)。孙氏遵《内经》之义,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中明确将人的疾病状态分为“末病”、“欲病”、“已病”三种,他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故孙氏的“治未病”思想包括三层含义:未病先防、邪伏防发、既病防变。
《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中,孙氏给出了具体的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就早期治疗问题,《备急千金要方·论风毒状第一》有云:“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由此可见,防病早治是孙氏重要的学术思想。
2注重诊脉施术、提高临床疗效
孙思邈作为一代大医,对待医学的态度十分严谨,他认为:“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故临证之时,诊脉是他十分重视的环节。在他看来,凡不通三部九侯及四时之经者,不思脉道、反治其病者.皆为愚医。《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详细论述了三部几候脉诊法,《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提出了“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的施术原则。“脉好”指虽见病脉,但无败象,故可针刺治疗,“脉恶”指绝脉已见,证属危重,故不宜针治。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依脉施术的病证颇多,详见于卷二十八。如“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微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期门章门。”又如“尺脉迟,下焦有寒,宜服桂枝丸,针气海关元泻之。”
3临证灵活选法、针灸药物并重
孙思邈在《备急下会要方》中列举的病症治疗方法不拘于一。针刺、艾灸、汤药,依证灵活选择,针灸药物并重是孙氏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有云:“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故是良医。”又说:“故《经》曰: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由于熟请针灸药之妙,所以孙氏对诸多病证的治疗都采用了针药并用的方法,尤其是汤药与灸法的结合为其治疗特色。如《备急千金要方·偏风第四》中孙氏用防风汤主治偏风,并提出“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即一度针,九剂九针,即瘥,灸得之。”义如“尺脉紧,脐下痛,宜服当归汤,灸天枢,针关元补之。”对月经不凋、痈疽瘰疬、目病、痹病、口病、齿病、伤寒汗吐下后诸证、坚癥积聚……都可见附方后另附有灸方数首。然临证之时,孙氏并非机械地组合针、灸、药诸法,而是依其所长、依病所需,辨证选法,他认为“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
4丰富艾灸疗法、临证讲究权变
艾灸疗法为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从灸疗体位、顺序、艾之生熟、艾炷大小、隔物灸等方面进行论述与发挥,使灸疗法趋于成熟。孙氏谓:“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立点则立灸之。”这是说点定腧穴后不可移动体位,保证用穴的准确方可施灸。对于施灸顺序,孙氏提出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外气勿生、内气勿熟”则是讲灸之“生熟法”的具体应用法则,即病在外在经脉,灸的壮数宜少、艾炷宜小;病在内在脏腑,灸的壮数宜多、艾炷宜大。当然,施灸量还要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和病情轻重来确定,”若壮丁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但孙氏亦强调“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灸之生熟,亦宜樽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即灸之大小、生熟应根据具体病情而灵活选用。此外,《备急千金要方》还辑录了多种隔物灸,如隔蒜、盐、豆豉、葶苈子等,甚至还有特殊的麻花灸、苇简灸等,这大大丰富了灸法的内容。
5重视奇穴、首创阿是
经外奇穴是针灸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备急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之多,散见于各类病证的治疗篇中。宋高保衡在《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中说:“凡针灸孔穴,已具《明堂》篇中,其逐篇诸穴多有不与《明堂》同者,及《明章》中所无者亦广记当时所传得效者耳,故不必尽同旧经也。”这说明后人存孙思邈的著作中已发现异于十四经的穴位,即奇穴。《备急千金要方》巾所涉及的奇穴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具有穴名、有部位及取穴方法的,如寅门、当阳、钱孔、浊浴。一类仅有部位和取穴方法而无名称,如治“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 七壮。又灸脐下横纹七壮。”义如治“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又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
阿是穴为孙氏首创,《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有云: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小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也,故曰阿是穴也。孙氏的阿是穴取穴方法实际上代表了一种针灸取穴思维,按之或压痛或舒快的地方均可作为施术的部位,这对现代针灸推拿临床施术亦有较大指导价值。
6辑录针灸处方、指导后世临床
《备急下金要方》载针灸处方千余条,诸方散见于前二十几卷。卷述于卷三十,许多都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卷三十从头面、心腹、四肢、风痹、热病、瘿病、杂病、妇人病八个大方面详列了千余针灸处方。孙氏组方配穴精当、单方占了绝人多数,如”劳宫主人人小儿口肿,腥臭“、”鱼际主舌上黄.身热“、”委中主热病,夹脊痛“、”复溜主寒热无所安,汗出不止,风逆,四肢肿“这些经典的穴位主治现今川之仍验。孙氏所辑之方涉及的病证之广实为它书所难及,可作为现代针灸医家临床的参考宝典。
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堪称为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综上所述,其中关于针灸的内容对现代针灸学有积极的指导作川和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整理与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