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西溪】回不去的徐家村
一张照片,就是一抹记忆
一抹记忆,代表一个年代
一个年代,追寻一段岁月
岁月改变了你我
却改变不了一颗怀旧的心
本文的故事,从六张照片开始······
文 | 东子
图 | 徐军辉、徐兵峰提供
无聊翻翻朋友圈,看到表弟发的几张照片甚是漂亮,而且非常熟悉,仔细一看,啊!居然是西溪的老照片。
西溪是我外婆家,也是我初中三年学习的地方。对于如今不复存在的西溪来说,这几张照片在我看来那是弥足珍贵。
照片共六张,每张都如山水画般的美。早春拍的,一条小溪静静地卧在村子中间,水还不是很丰盈,几座桥横架在小溪上。夏天桥的边沿坐满了嬉戏纳凉的人们,于是桥的功能更加强大了,多了村民间的沟通与交流。
每座桥边上的景观也都不一样,有的桥边垂柳点水,很有“烟柳画桥”的意境;有的桥边桃花正红,平添一份艳丽;有的桥头合抱大树遮天蔽日,树下几块供人休息的大石头已被岁月磨得非常光滑。
几座桥各有风姿,难分高下。唯有一座桥与其他的都不一样,村民土话都叫“大拗桥”,其实就是石拱桥。
昨天问我同学那年近八十的爷爷关于这座桥的历史,他说,他母亲小的时候这座桥就有了。桥有差不多一米来高的栏杆,边上似乎有些雕刻,桥面很是平整。小时候学《赵州桥》课文,我那时认为这桥和赵州桥差不多,也去桥下找过,是否有手印。西溪在1988年的时候遭遇历史上最大的洪灾,其他桥无一幸免,唯有此桥岿然不动。
而更有传奇色彩的是,这座桥从没发生过事故,即便从桥上掉下,也没啥大事。我母亲说,曾经有一位村民夏天躺栏杆上纳凉,睡着,一个转身掉下桥,安然无恙。另一位村里的姑娘,因感情问题,来到桥边愤然跳下,也无事,现在光鲜依旧。而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这座神奇的“大拗桥”。
过桥左拐穿过一个走廊就是徐家祠堂,高高的旗杆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旗杆座是几块丈余的大石板做成。不穿走廊行走,往右拐不到一百米就是西溪初中。西溪初中共两进三层的房子,前面是教学楼,后排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宿舍。西溪初中门口一条路通往瓦垚山,背靠着茶山,四季常青的茶山倾听着朗朗书声,也看着懵懂少年的朦胧情谊。
黑瓦白墙的村舍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桥的两侧,经过岁月沧桑,本该白色的墙也慢慢变了颜色。几丛翠竹在红砖小屋边尤为青翠,主人也许是位雅士,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每座桥边都有台阶,傍晚时分,妇人少女端着洗衣桶,循级而下,来到清溪边,寻一平坦处洗衣,也许能看到纤细的手指捏着红红的衣纱在青绿的溪水里舞动。不知名的嫩草在岸边风中摇曳,而一簇簇水草在溪底下婀娜荡漾。
远山如黛,云雾缭绕。
这是我魂牵梦萦的外婆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溪徐家村。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有了山,才能显水的灵动,有了水,那山才能更俊秀。而世代耕息的农民才使这灵秀的水有了生机。如今,这如画的山村,长沉西溪水库底下。哎!只能一声叹息,可又不仅仅是一声叹息能表达得了的。也许只能长存水底不能再见天日,我们才会更加珍惜她以往的美。
想说再见了西溪,
可自己怎么和自己说再见。
此山此水
已在我的血液中,
在我的呼吸里,
如何再见?
如何再见?
如何再见?
寻 踪
美景再现 西溪水库
东子笔下的西溪,如今成为风景幽美的宁海西溪水库。
西溪水库是我们宁海县自主建设的一个重点水利工程,为多年调节型水库,是宁海历史上移民人数最多的工程和投资最大的水利单体项目。工程淹没耕地及永久占地3309亩,拆迁房屋15.5万平方米,迁移人口1206户3524人,移民定向集中安置到城关镇庙前丁和赵郎场两处。
想要梦回外婆家,或许可以潜入这深深的水底······
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95.64平方公里,总库容0.8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47米,日最大供水20万吨,确保农田灌溉2.96万亩,保护人口10余万人,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功效的综合利用型水库。
造福于民,利在千秋。让我们跟着东子一路收拾起失落的记忆,跟着山水尤一路欣赏水库旖旎风光。
感谢山水尤提供西溪水库摄影
编辑:紫岚
审核:文化宁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