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185 苏秦的策略——纵横术金科玉律第一条:利用敌友消耗敌友实力
苏秦来到了齐国,齐闵王在首都临淄,姜太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齐闵王高度赞赏了苏秦的国际主义精神,并表示苏秦先生的到来将使齐、燕两国放下历史恩怨,携手合作,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国际环境而不断地努力奋斗。同时齐王也以请教的口气给新来的苏秦先生出了一道难题:“苏先生这一趟来得确实好,非常好,极好,太好了!秦国的相国魏冉,也刚刚离开嘛。我已经答应了他,齐、秦两国东西称帝,开创一个新型的军事联盟,共同讨伐北方的饿狼赵国。苏子以为如何啊?”很显然齐王这个时候已经掉入秦国的圈套里,而且不但不知道危险,还在为他端洗脚水。
苏秦就赶紧点拨他:“大王不要打赵国。赵国那是什么?那是出了名的硬骨头不好啃那。我建议,您那,眼光得向南边看-宋国,宋国是膏腴之地,得宋国一里土地相当于得其他北方国家十里广漠啊。宋国的陶邑,乃天下之中心,交通方便四通八达,那是啥呀?那是全世界有素质的倒爷群聚的地方。
想当年范蠡先生,就在这儿经商,20年之间,发了三次大财呀,在这儿经商,那就是当大款的命。而且国家可以在这里收很多的商业税,有了这一笔财政收入,那军费就不是问题了。这块地方,历来是列国垂涎的城市,您值得拥有。而且一旦您占有宋国,就可以向西威胁中原的魏国,向南与楚国人争淮北之地,北面的赵国,更是在您的威逼之下。从此天下诸侯,谁敢不听您的?退一万步来说,当今宋王那是一个天下知名的大淫棍、昏君,您就是为了仁义,也应该出兵去教训他,只要您出兵,天下诸侯,包括宋国的人民必然一呼百应,从此您国重名尊,此汤武之举也。”
一番话把齐闵王说得二五二五的。是啊,要个虚帽子干什么呀,我称帝天下人就以为我是东帝啦?那我干嘛不像苏秦说的一样,吞点实在的东西,只要宋国到我的怀里了,那实惠不比一个虚情假意的称号要有用得多吗?齐闵王下定决心了,决定把偏离的方向拉回来,贯彻齐国取宋国的一贯的信念和方针。
后来的事情您也知道了,才两天时间,他就把东帝的称号给取消了。齐王这么做,可把旁边的相国韩明,气得直翻白眼。韩明是秦国人派来的,不用说,是亲秦派的。是奉行秦国的相国魏冉的政策,是秦国在齐国的特派员呢。那主张的就是忽悠齐国去打赵国,从而防止齐国人向南,向宋国人动手。
而这下好了,苏秦一来三言两语,自己的方向就完全被拧过来了。而且更让人咬牙切齿的是,苏秦之前写信过来的时候也模棱两可的,含含糊糊的,承诺过是以燕国的力量帮助韩明抵抗赵国的,所以韩明才屁颠儿、屁颠儿地给苏秦赶马车,一路上眉飞色舞的。现在好了,过了桥拆板。一看苏秦变卦了,韩明急得不行,也不顾什么外交礼仪了,就在宴会上,就咆哮起来了。
“苏先生你这叫啥?你这叫厚脸皮你知道吗?国家大事,岂是你这种人用嘴皮子上下一翻就能改变过来的呢?”
苏秦一点不慌,用嘲讽的眼神看了韩明一眼,说:“相国啊,我从前和您说的意思是以燕国帮助齐国,齐燕合二为一,赵国必然害怕。如果赵国不服,我是说如果赵国不服,我们就合伙抽他,赵国如果服了那我们就一起拉他入伙,向南吞掉宋国。您看看,您现在光知道讨伐赵国,把讨伐赵国作为终极的目的,你这是本末倒置。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吃掉宋国,分他的地。赵国人服了就行吧,不捣乱就好,干嘛老跟他过不去呢?”
听了这话,韩明更加歇斯底里了,想让赵国人服,除了扁他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不打能服吗?如今之计,一定要讨伐赵国,伐赵、伐赵!看见韩明脸红脖子粗,苏秦倒是一点不急,反而更加镇定了。“相国稍安勿躁,我们是可以用外交手段促使赵国人服气的,能说的事儿,干嘛要动手解决呢?向赵国人动武,有那么容易吗?赵国人胡服骑射,国力大增,他的军队也未必是一口吃掉的吧?”韩明这下没词儿,气得干吹胡子瞎瞪眼。“那好,那好,有本事你去找赵国,你做给我看,你说服他,说服他,算你了不起!”
两个人吵得热闹呢,边上的齐闵王一直在看,听到这儿,心里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结好秦国人的打算了。他看了一眼苏秦,苏秦微微一笑;他再撇了一眼韩明,韩明却气得扭过头去不愿意看他。齐闵王狠狠心说:“好吧,寡人打算放弃东帝称号了,秦国人摆明就是诓我的,以称帝和打赵国为诱饵,就是担心我向南取得宋国的土地。他愿意称帝,那自己就称吧,我也不跟他打赵国了,咱家还是讨伐宋国去。”
这话一出就等于宣判了韩明在齐国政治生涯的结束。因为他就是秦国派来的,是秦昭襄王的好朋友,齐王让他当相国,就是要两家合作,现在都不合作了,你老哥还待在齐国,骗吃骗喝啊。韩明听了,那咬牙切齿双手把面前的酒桌,捏得咯咯直响,却无从发作。
就在这个时候,齐闵王又说话了:“当今之计,还是要回到老路上去,攻打宋国。但是,就像韩相国说的。”说到这儿他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韩明,韩明一听赶紧又把脑袋抬起来,充满希望的看着齐王,以为事情又有了什么转机。齐闵王一笑说:“我们去讨伐宋国的时候,如果赵国人在背后捣乱,我们就难以得手了。苏先生,虽然一路劳顿,但是我还是想起请您,替寡人走一趟,到赵国说服赵国人,和我们家结好。这样,齐、燕、赵三国相安无事。寡人方有时间、精力,得志于南边的宋国啊。哈….苏先生你不要推辞哦。”一句话说完只见一旁的韩明,就像漏了气的轮胎一样,当场软瘫在酒桌旁边了。
秦国人的一盘棋,也就是东西称帝劝说齐国人共同讨伐赵国,变相阻止齐国人南下吞掉宋国。这一场闹剧,在苏秦来了以后,三言两语被彻底粉碎了,齐国人终于还是违逆了秦国人的意思,积极准备向南边,吃掉宋国,算是和秦国人彻底绝交了。而且齐国人对此也并不避讳,干脆把秦国人送的那一顶高帽子,所谓东帝的称号给撤了,让亲秦派的韩明,辞职滚蛋,随后换上了反秦最卖力气的周遂来担任齐国的相国。秦国人这一下气得差点晕过去,不过事实就摆在那儿了,人家东边都不玩了,咱们西边,一个人玩没意思。也就是两个月以后,秦王也觉得自己很有点无聊,所以也把上帝这个名号给撤了,继续回去乖乖当他的秦王,这个帝是比王还要高一级的,周天子也才是王。
从前只有商朝末代的两个王,称了帝,成为人间的上帝。现在,秦王先当西帝,送了齐闵王一个东帝,这样,人间又有了两个上帝,可惜呀,这两位上帝,没几个月就直接下岗了,实在是有点窝囊。故事讲到这儿,可能您要问了,也许是很多朋友都要问的,苏秦被燕国派到齐国,他的使命不就是促使齐国攻击赵国,并且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吗?这样燕国才有机会,现在怎么成了要结好齐国和赵国了呢?那位傻大哥韩明天天嚷嚷着要讨伐赵国,这难道不好吗?齐国、赵国两家掐起来互相斗殴,那肯定就没什么时间北上攻击燕国了,燕国不就是安全了吗?这应该是苏秦孜孜以求的目的呀,为什么苏秦偏偏要反对他,偏要齐国赵国结好呢?这就是苏秦的果敢和智慧的,其实,在这个阶段,听任齐国去攻打赵国,不是最好的选择。设想一下假如齐国真的一下雄风凸现,真的把赵国给吃了,那岂不是在燕国周围布下了一个包围圈,燕国就会更加的危险。如果赵国还存在,齐燕之间就有一个缓冲和屏障,没了赵国,燕国真是唇亡齿寒了。
这还只是谋略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苏秦这么做,还有更大的理由,那就是齐国攻打宋国,有所消耗,以燕国的国力,想趁机阴阳相推,攻破齐国还是痴心妄想。燕国的机会在于浑水摸鱼,也就是说必须调动天下所有的力量,一起来攻打齐国,才有可能攻破齐国。这其中领头羊,绝对不是燕国,而是秦国。秦国非常合适一起攻击齐国的,唆使齐国攻打宋国,正好可以惹怒秦国,秦国人在这个阶段是处心积虑要保全宋国的,担心齐国吃掉宋国以后能够壮大起来,在东面和自己玩命。从这个层次来考量的话,苏秦必须建议齐王攻打宋国,正是要让齐国秦国关系恶化,使两国断绝邦交,最后秦国,有机会和诸侯一起来攻打齐国。
人家看一步,苏秦已经看到了三步,而齐国人呢,一步都没看到。这时候,齐闵王的眼睛里只有宋国肥沃的土地,利益可贪,别的东西他是看不见了,这种做法,那是典型的利令智昏。既然想通了这一层,苏秦就必须为齐国创造一个完好的攻打宋国的环境,最起码要让他后顾无忧,所以是必须要先拉拢赵国的。赵国人默许齐国攻打宋国,那齐国人就可以放手去干,干得更爽,干得更快。当然这只是现阶段,在将来齐国一但吃掉了宋国,诸侯列国要一起打齐国的时候,苏秦做的事,是正好倒过来,还要挑驳离间齐国和赵国的关系,让赵国也一起来打齐国。
说了这么多就像说绕口令一样,苏秦这脑子转了好几个弯了已经。所以说这外交的活儿不容易干,结丝连城、黄巾缠腰这种待遇不是人人能挣的。苏秦的想法,说白了就是打狼,想打死一头狼,必须先让他吃饱,他没有斗志了,才能乱棍打死。如果这一头狼,是一头饿狼的话,恐怕再好的猎人见了他也得转头就跑。不过,燕昭王是不理解苏秦的苦心的,他还专门派人悄悄地潜入齐国,来指责苏秦,表达他自己的不满,来人对苏秦说了:“苏先生,大王让我给您捎句话,您现在让齐国和赵国结好,这不是要燕国的命吗?齐赵两国都是我燕国南方的邻居,两家邻居联起手来恐怕就要到我家的篱笆里来抢东西了吧?”
苏秦给燕王回了一封信,信中的解释比较含糊,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记载了这一封信的原文,其中有一句说,“虽废无齐赵之患”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呢,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我们姑且做个猜测,苏秦大概是想说:齐国、赵国虽然结好,但目的是使齐国放心向南攻击宋国,而不是向北骚扰燕国,作战方向是向南的,所以不会给燕国带来祸患,而且齐赵两国和好那是暂时的,最后我苏秦还要负责离间他们的关系那。
这一切的解释都是我们的猜测,我们之前也说了,这些传抄下来的苏秦的信,有可能被抄错了,这一句抄到那一句,那一封抄到这一封来了。所以,即便是史学家看了也颇感头疼。不知道燕昭王看了这封信后,是否也能够明白,但是明不明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要信任苏秦。而事实上用人不疑正是燕昭王一大优点,在后来他对待自己燕国的大将乐毅是我态度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也正是这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成就了燕国破齐复仇的辉煌。所以说在管理当中,对于自己属下的具体措施理不理解,知不知道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了大方向并且用人不疑,这样未来才有希望。事事过问、事必躬亲不是说不好,但除非你是诸葛亮,否则的话还是请用人不疑吧。
文案校正:well 梁秀涛
音频剪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