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才是青岛的名片,大海不是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干杯的样子。图片来源:开哥随手拍
整个山东,最像城市的城市。
——开哥个人所见
假如还有人没听说过青岛啤酒,我一点不奇怪,毕竟不知道CCTV是什么的也大有人在。一个品牌,永远做不到世人皆知。
但对于一个喜欢喝酒,喜欢读书,喜欢行走的人来说,如果也不知道青岛啤酒,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个季节的青岛,海边除了风和海浪无休止的涌动,剩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海鸥的飞翔。不论是第一海水浴场,还是第二,还是第三,还是石老人,还是银沙滩、金沙滩,店铺、摊点都处于关闭状态。不过所有的公厕都依然开放,单纯这一点并不能说明青岛的大气,但至少增加几分游客或过客对这一地区的好感。
此刻去看海,你会明显感受到海与即来的夏季不同,尤其拥有沙滩的海边,缺了如织的游人,缺了各色肤色,缺少了各色点缀胳膊、大腿和胸的泳衣,显得未免单调,冷清则是必然,即便栈桥和五四广场附近的海鸥,因为贪嘴,都在稀稀落落游人的食物招引下卖力的唱着,但你还是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冷清。甚至,还有些冷,你需要不时的裹紧一下单薄的衣服。穿的少,不是大海的错,是你低估了这个错乱的季节。
海,季节性明显。啤酒,却早已超越了季节。整个青岛,高低错落宽窄不一长短悬殊的街上,啤酒屋随处可见。走在这些街上,你见得最多的汉字恐怕就是啤酒和海鲜了。
如果说啤酒像个男人,但海鲜绝对不像女人,我的感觉是,对像我一样对海鲜如此陌生的人而言,海鲜更像一个谜,一个未知数,一个陷阱。啤酒,则像一个朋友,一个哥们儿,甚至一个一见如故的陌生人,你们可以坐下来,要上几瓶、几罐、几斤啤酒,边喝边聊聊过去吹吹牛逼想想明天的打算。
登州路那个几乎连招牌都没有的小店,论斤卖的扎啤味道的确不错。店里一喝一个下午的街坊老邻居,老是说这些喝酒的邻居年纪老,至于他们成为邻居的历史不得而知。他们三五成群,中午聚拢,一直喝到太阳偏西,然后心满意足离了歪斜的走回家去。第二天继续,这成为他们每天的生活。说起青岛啤酒,他们如数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证明他们所言不虚,随即喊小店老板兼海鲜总厨兼店小二,再给我们来四斤。
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在那里喝了半斤高度本地白酒之后,也来了四斤扎啤,喝完明显感觉年纪与这些街坊邻居拉近,然后也离了歪斜的走回住处。至于醉还是清醒,我至今并不清楚,回去后我依然完成了2000字的写作,第二天回顾,竟然找不到错字,难以置信的是发现感触真切,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所为。
后来我分析原因,这就是啤酒的力量。如果说你的感触和容颜里沉浸了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这些意乱神迷中书写的文字里一定沉浸了你喝过的酒。在青岛,让你这种感受真切、自然,不容置疑。
冷清的金沙滩啤酒城,给你另外一种对青岛啤酒感觉上的补充。那些高大的啤酒瓶道具,那些啤酒节过后的蛛丝马迹,让你想到世界啤酒节的盛况,喝,还是不喝,都无法淡化你对啤酒的印象。遗憾的是,我来得不是时候,不能在盛况之际,也尽己所能喝上几杯。
沙滩上残留的雪
海风吹起细碎的浪
啤酒的泡沫
二月的梦想
雪后的金沙滩,风大,没有游人。我逆风而来,看着海浪推拥着海浪冲向沙滩,与沙滩上的残雪天然默契。看着稍远处啤酒城高耸的啤酒瓶造型的招牌,我写下这几句话。此刻才发现,那一刻我就已经在心里确认了青岛的名片,不是大海,只是啤酒。
在青岛,你不能走得过快,也不能思考得太快,你要在海风收敛之后,你要在海鸥沉默之后,你要在青岛啤酒酣畅淋漓之后,放开你的脚步,敞开你的想象,去接近这个城市。
你可以去八大关看那些欧式建筑,地走,站在稍远处看这些风格样式不一的别墅。每座建筑门外的“说明”,你可以忽略。只管用心感受这些差不多百年左右的老房子,感受它们与你熟悉的那些城市建筑有何不同,看着看着,想着想着,你会忽然以为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度。我没有去过欧洲,不知道欧洲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在八大关,让我的视觉和感觉有些混乱。
青岛对外宣扬的文化名人很多,不论在青岛生活过几年,他们的所谓故居都被尽力打造为一个可供炫耀的由头。鱼山路33号,是梁实秋的故居,他貌似在这里生活过三、四年的样子,进去看了看,徒有虚表,除了政府那块用来陈述和证明这是一处“文物”的招牌,乏善可陈。最值得一看的算是福山支路5号的康有为故居,值得一看的是故居中对康有为的系统介绍。看后我突然明白如何去了解一个古人,并且对之前的道听途说深恶痛绝,甚至感觉到有几分羞耻。
浙江路的天主教堂可以去看看,如果你对建筑有特殊兴趣,看这个教堂,你会简单感受到什么是哥特式和罗马式。教堂前的广场不算小,教堂左手边有很多可供游人休闲的椅子,你可以坐在那里看那些以教堂为背景自拍或合影的人。事实上,每个游人看得更多的是另外的游人,而不是风景。再好的风景,如果缺少了人的点缀,那风景势必显得内容空洞。
教堂看得累了,你可以径直去它的斜对过青岛书房坐坐。书房的书很有格调,咖啡的味道如何我没资格评说,因为去了两次,我只看书,没有喝里面的咖啡。一楼过道的墙上是一面墙的明信片,以青岛风光为主,有心仪的人,你可以寄一张或者一个系列给TA。我在那面墙前流连了很久,才发现我有这个心思,却找不到寄送的地址。
在青岛的日子,我写了十几篇文章,凌散,如同海风吹乱的海鸥的翅膀。写的时候,我尽力想让这些文字充满啤酒的味道,可写完之后,才发现这么矮小的愿望也落空,这些文字都忘记加盐的青菜一样清淡。就这样吧,自己的感觉无法勉强。有个牵强的意愿,如果你来青岛,希望这些文字给你一点参考。
忘了说,黄岛路可以去走一走,虽然脏乱不堪,但那里的啤酒屋很多,你可以找一家进去坐坐。那条路上纵横的石板,踩上去,有一种站立不稳的感觉。
写在青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