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羊】关东边疆铁骑行第17天
8月31日 从塔河到十八站乡 骑行63公里 总行程1567公里
昨天晚上又是7点上床睡觉。早晨醒来已经2:40。睡够了,起来洗了脸。
外面哩哩啦啦,好像正在下小雨。
看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小雨,西北风一级,气温11度到14度。分时预报显示一天都在下小雨,而气象云图上却显示这一代没有积雨云。说明下雨也下不大。
下雨天其实不爱出发,但是在塔河县也没什么事情。既然雨不大,还是准备吃完早饭出发吧。
把昨天留下的饺子片汤热了热,又放了一包榨菜,增加点儿盐分。然后就着这点儿片儿汤,吃了一个饼。这就算解决了早餐。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老是自己起火,不去饭店吃现成的?这个问题我以前曾经多次解释过。主要是应时赶到合适的饭店非常不容易,而且在饭店吃饭也很耽误时间。第3个因素就是吃的不实惠。好在现在食品业很发达,各超市有很多速冻食品之类,可以自己根据需要选择。加上我带了一个小电磁炉,又方便了很多。吃得饱吃得好,不耽误时间,还很实惠。
今天要骑行的线路不知道状况怎么样,不过边境路属于战备公路,估计质量应当说得过去,问题不大。今天第1站应当是十八站乡,60公里。第2站是白银纳乡,108公里。今天最好骑到白银纳乡。否则后面的日程不好安排。因为中间没有大的乡镇,恐怕住宿会成困难。这就是边境骑行的一个大问题,在今年这样的大环境下尤显突出。
4:30,出发上路。外面一直下着小雨。淫雨霏霏,一路走雨一直在下。看天气预报说这雨今天要下一天。只好冒着雨慢慢走。
最讨厌这样的下雨天。倒不是多么影响骑行。主要是有诸多不便。特别是各种电器,一下雨全都容易出问题。因为下雨也没法看导航。没法听音乐。就连拍照也非常不方便。所以一路上几乎没有拍过照片。就这样,我的苹果手机的插口也似乎因为受潮出了问题,充电充不进去。不知道过两天怎么样,如果解决不了只好回沈阳再修理。但只剩了一只安卓手机,有诸多不便。
从塔河出来向北,出了北门,却发现道被封了,说是修路。让回城里出南门绕行,简直开玩笑,我不可能再绕回去几公里再从南门出来。
这个路封的还挺严,好不容易从旁边找个小小空挡钻了过去。走了几百米另一面也封着,不过旁边有道,就绕了过去。
这样就过了修路的地方。前面的路一切正常。这一段路现在叫301省道。路况还算差强人意,当然比起111国道没没法可比,但是还算平整,不太影响骑行。就是一路下雨,路上到处是水。汽车一过,崩的到处都是。没办法,就这个天儿,就这个命。
冒着雨一口气儿骑了大约10公里,开始爬一个坡儿。这是今天路段上唯一的一处高坡。大部分地方还可以骑行,后面有一段儿是推着上去的。
早晨6点从塔河出发,已经骑行了15公里,这时候来到了坡顶。开始一路下坡。经过约3公里的快速下落,然后路变得平缓。不过总的来说,剩下的路也仍然是缓下坡。因为今天骑行的这条路是在呼玛河的岸上伴着呼玛河一路下行。所以总体是个缓下坡的趋势。
我的前车筐安装的时候因为只做了单支撑,只有一个受力点。所以今天发现有点儿下坠,压挡泥板儿。偶尔会造成摩擦。需要找一段儿8号线增加一个支撑。
我一边骑行一边儿在路边寻找。在一个地方,路边不知道是要立什么柱子打的水泥基座,护板就是用8号线围起来的。现在基座已经打好,护板已经无用。正好剪下一段8号线为我所用。我用钳子剪下了一段,准备到地方休息时给车筐再做一个支撑。
今天一直在林中行走,路边的风景还不错,但是因为下雨我也没有拍照。只是在雨稍小的时候拍了两张。
这一段路如果是好天儿,需要休息的话,中间有许多地方可以休息,一个是在某些村落的候车亭。还有是看林人的小屋,小屋通常门都开着,里面有座椅或沙发。不过今天我一点没有休息的欲望,因为雨并不大,我就没披雨披,只是穿着风雨衣和运动裤,小雨儿虽然没有浇透,但还是有些凉,要是一休息就感觉更冷了。
沿途还是有一些风景可圈可点,但是因为下雨拍照不方便,也怕相机进水,所以就都没拍照。
9:50,骑行了60公里,到达了十八站。这里有一个林场,又是十八站乡所在地,所以这个镇子非常大。
快进十八站的时候,路两旁搭起了架子,上面挂满了一排一排的红灯笼。形成了一条能有2公里长的红灯笼甬道。很是壮观。
十八站本来因为这里是一个清代古驿站而得名。
打开黑龙江地图,可以看到北部有一连串按数字排列的地名:十二站、十八站、二十站……其实这些地名串起的是一条古老的北方驿道,由驿站演变而来的乡土地名,堪称黑龙江地名文化的一道风景线。
清代墨尔根(今天的嫩江县)至漠河的驿站驿道,是300多年前为准备进剿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入侵者而开辟的。
在雅克萨战争以前的清朝,呼玛境内没有专设公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主要是鄂伦春人以马、驯鹿为主要陆路交通工具。夏天,他们骑马携枪,跨河溪,越草地,穿密林,攀山崖,捕鱼捉兽;冬季则靠马爬犁、鹿雪撬,甚至乘坐狗爬犁来往。偏僻的环境,原始的交通工具,练就了各族人民勇敢剽悍的性格。
来到这里就想起小时候常唱的那首歌:“巍巍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大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马呀,一人一杆枪,漫山遍野,獐狍野鹿打也打不尽……”如今这里的鄂伦春人的猎枪都被收缴了。由于森林基本被砍伐,过去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现在到处是道路和村落。所以獐狍野鹿再也不容易见到踪影。
雅克萨战役前,由墨尔根至雅克萨城主要走水路,即从瑷珲上船,沿黑龙江溯流而上。1685年,清廷修筑了从墨尔根至额木尔河口(今漠河兴安镇)1400余里长的驿道,每隔30公里设一站,沿途共设置25个站舍,均由驻墨尔根的站官崔枝蕃管领。这条驿站还与吉林、盛京原有的驿站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可以直达京师的交通网。
1685年(康熙二十五年5月25日),清军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后,彭春、郎谈等派拔什库席纳尔等三人沿此路飞马奏捷,6月6日康熙在巡幸古北口外的途中收到此报。2500余公里的路程仅用了11天,可称为世之罕见。由此,后人称这条驿路为“奏捷之驿”。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后,这条“奏捷之路”逐渐荒废。直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吉林候补知府李金镛为到漠河开采金矿,重新开辟从墨尔根直达漠河的驿路,除从墨尔根到额木尔河口基本上是沿康熙年间设驿时设置的二十五个驿站外,向漠河老金沟方向增设五站,又向额尔古纳河东岸的西口子方向延设三站,共计三十三站。驿道主要为往来漠河的淘金工人和向京师运黄金开设的,故后人称之为“黄金之路”。电视剧《闯关东》里就有一段儿介绍主人公在漠河洛古河中淘金的情景。李金镛因为开发漠河金矿为秦王朝建立了重大功勋。
李金镛
在这条驿路上,墨尔根驿站是古驿站头站。嫩江古称墨尔根,蒙语为“精能善射”,是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历史名城。墨尔根作为交通枢纽,是连接黑龙江志在必得(瑗珲)、漠河和吉林两条驿道的重要驿站,也就形成了独特的墨尔根驿站文化。
头站的“古驿雄风”雕塑非常有气势,雕塑通高16米(其中基座高0.86米),八匹骏马与八只鸿雁、一串勒勒车和一名站丁,反复诠释着1686这个闪光的数字。
而十八驿站这是全路33个驿站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健全的驿站,从古至今占据枢纽地位。一直十分兴旺发达。
来到十八站,想找个饭店吃点东西,让身子暖和暖和。我找了个路旁的小饭店,一进门老板娘就热情的迎上来,问我要不要吃包子,我说好,然后又要了一碗粥,也没问价,一屉小包子,个不大,馅儿倒是挺香。不过有点小贵,一屉13元,这在其他地方一般就是六七元钱,顶多10元钱。不知道是这里的物价不便宜,还是因为我没问价被宰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加上一碗粥,一共花了14元。
本以为吃完饭会暖和一些,然后骑到白银纳乡。吃完之后也没有感觉好多少。本来原计划今天是想骑到白银纳乡。但看着老天一直在下雨,实在没有兴趣再走剩下的40多公里。因为就是到了白银纳乡,明天从那里到呼玛县城还有110多公里。一天骑到实在有点儿费劲。所以我准备今天在这里休息。从这里到呼玛县城150多公里,分两天骑,可以相对轻松一些。
十八站有好几个旅馆,都是小宾馆,价格不菲。想找一个小旅馆也没找到。下雨天,不找了。看到一户万顺宾馆,小伙看我过来,迎了出来。
他对骑行也很感兴趣,老想弄个自行车去骑一趟川藏线。看着骑友的份上照顾我,用40元的价位给了我一个标准间,条件相当不错。
正好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
把东西放到房间里。我用半道弄的8号线给车筐做了一个支撑。这下稳当了。
弄完车筐,到对面的小商店又采购了一些肉罐头,老干妈,哈尔滨红肠挂面等。刚才吃的小笼包觉得没怎么地,需要再补充点能量。
我给电磁炉插上电,烧了开水。然后煮了一点儿挂面。在里面我放入了一些今天买的红烧猪肉,老干妈,还有一包榨菜,两个西红柿。煮好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儿淡,于是又放了一点方便面的调料。这下子可以了。
就着这锅热面条,又吃了一个大饼。这回吃饱了。
吃完饭,开始整理今天的骑行游记。因为今天天下雨没拍几张照片,所以从网上下载了一部分,以充实游记的内容,让大家有点感性的认识。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