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下“沉” | 车城·灰幕
文丨冯金刚
编辑丨小叮当
就做摩托车而言,力帆曾经是成功的,至于汽车,就很难说成功,或许也是拖垮力帆的无底洞。
回望2018年,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车市从28年持续增长到猛然刹车。它就像一道阴霾,注定难以挥去。倘若将观察视角转到产业中去,这种由“持续增长到突然下滑”的市场变化所带来的产业动荡是触目惊心的存在。
从去年开始,经销商维权事件不断上演,主要集中在幻速、观致、宝沃等逐渐边缘化的自主品牌。5月5日,来自全国30多家经销商的集体维权事件,再一次将这股暗流涌上了岸头,这一次的主角是来自重庆的力帆汽车。在将旗下一家汽车生产资质转卖给李想后,力帆再一次回到了舆论中心。
是的,动荡的车市正加速自主品牌的洗牌进程,而作为市场前沿汽车经销商首当其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车市行情持续走低,出于库存压力大、经营持续亏损、一些厂家不作为等问题,类似的维权事件仍会不断发生。
力帆怎么了?
4月下旬,为了探究漩涡中的力帆汽车,《汽车公社》一行4位记者从上海出发前往力帆汽车总部所在地重庆,开启了一番实地探访。
“国内销售渠道几乎没有了,各个工厂都不好过,我所在的鸳鸯工厂正在搬迁,据说以26亿价格卖给政府了。我最晚也会在6月份搬走。”力帆员工李申(文章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向我们透露,看得出他有一丝无奈,作为一名老员工,力帆当前的处境令他有些痛心疾首。
数据显示,力帆汽车今年一季度总共卖了8502辆车,同比暴跌51.6%。糟糕的市场表现也是经销商集体维权的原因所在,但困境不是一天造成的。
从2003年在摩托车领域小有成就的力帆开始进军汽车行业,到2006年力帆第一款汽车产品520上市,正式拉开了力帆汽车的造车之旅。尽管起步较早,但这十几年来,力帆汽车在技术与产品上,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为业内熟知的更多是其劣迹斑斑的山寨车型,比如320山寨MINI,X80山寨汉兰达,X70山寨路虎等。有一种分析认为,过度沉迷于山寨,是力帆汽车失败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来这里不是为了真正留下来踏实搞研发,而是把这里当作跳板,混个几年后就跳到长安去。”来了不到一年,鸳鸯工厂的武言发现了这个现象,说这句话的他腼腆的脸上面带一丝微笑,他向我们透露他也不打算长留,因为“这里有点乱。”
对一家车企来说,研究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力帆的研究院果真如此,那么力帆汽车沉迷山寨与产品力差并非偶然。至于力帆为何“重山寨,轻研发”,可能与力帆创始人尹明善有着直接的关联。
一位曾在力帆汽车供职过的人士表示,力帆集团的核心业务并不在力帆汽车,当年进军汽车行业一方面是创始人尹明善个人的爱好,另一方面,本质上也是树立一个大型制造业的形象,毕竟汽车作为产品的价值要远超摩托车,而真正进军汽车行业之后尹明善才发现,难度远超过此前的想象。
倚重山寨,而轻研发,那么后果也就显而易见了:产品力不具备竞争力。产品力差可能在车市上升期体现得不明显,然则一旦车市遇冷,就必然率先遭受重创。乘联会数据显示,2017年力帆汽车销量111,075辆,2018年销量腰斩至58,240辆。
客观地说,创业早期以山寨切入无可厚非,包括外国品牌丰田/现代,以及自主品牌吉利/长城,都是从山寨做起,然后慢慢开始自己的正向研发。所以,短期山寨的问题不大,如果持续山寨就必然存在诸多问题,从企业健康度到市场成熟度,甚至法律法规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山寨是没有未来可言的,“路虎告赢陆风”就是前车之鉴。
诚然,沉迷于山寨并非力帆一家的问题,类似众泰、陆风等都有这一现象,所以它们的表现也越来越糟糕。而那些表现越来越好的,比如吉利、长城与比亚迪等,正逐步从山寨中走出来,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可见,山寨一时爽,但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决绝地放弃山寨,积极发力正向研发。
新能源不是救命稻草
“力帆造汽车是知难而进,但也不是莽汉。我们的策略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此前,尹明善曾在公开场合说道。于是,在燃油车败北之际,力帆汽车的战略中心逐渐转到了新能源。
对于力帆而言,不像其它多数品牌临时发力新能源,其很早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布局。2007年,力帆相继成立了上海中科力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目的是搭建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运营、销售体系。
但令人奇怪的是,直到2014年力帆首款电动轿车320EV才上市,而且还是一辆外形颇有山寨气息的电动车,在产品投资效率上,力帆的新能源布局令人质疑。不过在时间卡位上,力帆捕捉得非常精准。2015年被公认为中国新能源元年,国家开始给新能源车提供高额补贴,而力帆新能源也在这一年实现了大丰收,收获14,874辆的销量。
得益于新能源补贴政策,让力帆汽车重回第二春,但好景不长。2016年9月,力帆汽车涉嫌新能源车骗补,财政部决定对2395辆力帆新能源车不予补助,涉及补助资金11408万元,并取消力帆乘用车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资格。受取消补贴影响,2016年力帆新能源车遭遇腰斩,销量仅5550辆。另外,力帆也是第一家由于骗补而被处罚的乘用车上市车企,可以说“名利双失”。
2017年,力帆新能源车稍有回暖,销量来到7738辆,2018年进一步提升至1.03万辆。难道是力帆新能源车的产品力突然提升、进而被消费者认可了吗?
显然不是。一方面,除了330EV C版,力帆近几年并没有什么新车上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市场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力帆旗下拥有盼达用车,这意味着力帆新能源车即使在C端卖不出去,也能通过自家出行平台进行内部消化,进而拿到补贴,从上文的经销商集体维权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小。
与EV CARD等平台不同,盼达用车采用了换电模式,其最大缺点是大幅增加主机厂运营成本,以致短期内很难盈利,这也是“盼达模式”目前最大的问题。尽管尹明善公开表示“短期不在意盼达的盈利”,但终究是一块心病。
于是,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尹明善对外透露了有关盼达用车盈利方面的信息,“盼达用车预计在5万辆规模时就能盈利。”但是截止到2018年,盼达用车的投放车辆仅两万余辆,距离盈利平衡点5万辆相距甚远。
C端市场难推动,盼达用车前途未明,近来的“触氢”也被证实是个笑话……就像燃油车一样,力帆新能源似乎也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力帆的造车之旅令人唏嘘。同样是以摩托车起家,然后切入乘用车市场,吉利年销量已突破150万辆,成为自主品牌的翘楚,而力帆汽车年销量已经跌破10万辆,甚至沦落到要卖汽车资质。
力帆汽车在加速下沉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它会拖垮力帆实业这艘巨轮吗?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5月刊封面故事。
Think different ……
冯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