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头条】“新”台剧们为什么这么牛?

今年播出的台剧《俗女养成记2》再次勾起观众对陈嘉玲这个非典型熟女的回忆,最终拿下了豆瓣9.4分的高分。前不久播出的台剧《逆局》,凭借着不俗的制作水准以及相当精巧的悬疑剧情铺陈,成为今年难得的华语剧集黑马,目前剧情进展到三分之一左右,在豆瓣上也拿下了8.6的高分。

从过去甚至直到现在,人们一提起“台剧”两字时立刻想到的可能是诸如偶像剧、灰姑娘、霸道总裁等各种和悬浮感极重的浪漫爱情故事,但纵观近几年台剧的发展,如今的“新“台剧早已和过去相比有了质的变化。

推“陈”出“新”另辟蹊径

台剧制作维持较高水位 

1、产量及制作水准保持稳定,偏“小“众内容可出“大”爆款

拉取近年来播出的台剧片单,不难发现,台剧每年整体产量并不算高,但多数作品的平均制作水准稳定维持在较高位置。根据样本数据,从2015年至今,台剧的豆瓣评分在9分以上的作品有6部,8分以上的作品有12部,6-8分区间的台剧占比最高,而评分在6分以下的作品仅有5部。

2021年台剧片单

2020年台剧片单

2019年及以前的台剧片单

在集数和时长方面,以单集时长40分钟以上、24集以下的中短剧集为主,单集时长达到90分钟的剧集相当常见,和内陆剧集大部分40集以上、单集40分钟左右的时长相比,台剧单集内容中浓缩的剧情量和剧情密度更大,观剧集中度更高。

而考虑到整体打分人次,台剧对于内陆观众来说还是偏小众的娱乐产物,一部台剧的打分人次若在1万名以上就可以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台剧,打分人次在5万左右的已经是热门台剧,比如今年的热播剧《永远的第一名》有4.1万人次打分,而《一把青》《荼蘼》等圈层内的经典剧作打分人次也在5万上下。

若一部台剧获得了超过10万人次的打分,那么这部作品无疑就是难得一见的出圈爆款,将校园爱情与悬疑奇幻做完美结合的《想见你》在腾讯视频播出后引发轰动效应,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超过64万的打分,甚至远高于绝大部分热播的内陆影视剧。

题材类型多样化拓展

演员梯队建设颇具成效

在类型和内容上,则重点突出了“新”台剧的“新”字。在保留原本传统优势项目“台偶”的基础上,“新”台剧向多个内容类型的题材方向做了拓展和尝试,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真正的多点开花。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譬如悬疑奇幻融合向爱情题材的《想见你》、聚焦社会话题的人性向题材剧集《我们与恶的距离》、罪案悬疑题材《谁是被害人 第一季》、讲述角色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的《俗女养成记》系列等,其他题材如志怪灵异向、惊悚向也都有涉及。

早些年,很多中坚力量的台剧演员来到内陆参与影视剧拍摄,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台剧演员青黄不接。近年来伴随着对演员梯队和储备有意识的培育、建设和扶持,台剧中出现了不少具有不错认知度和观众认可度的新老演员。以经典台偶《下一站,幸福》中花拓也一角被大众广泛认知的吴慷仁,无疑就是目前“新”台剧市场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主演和参演的作品数量较多,更凭借《我们与恶的距离》和《一把青》两部热门剧集中的精彩表现两度拿下金钟视帝,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双重认可。

吴慷仁

而在女演员方面,以谢盈萱、许玮甯和贾静雯为代表的中生代女演员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谢盈萱也在电影方面有所建树。整体来讲,现阶段台剧演员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其他成熟演员如林心如、温升豪等,还有以许光汉为代表的新鲜面孔,都具备不错的专业实力,已通过参演各类优质作品证明自我。

历经沉浮主动求变

“新”台剧的过人之处究竟在哪?

1、台偶鼎盛期长红十年,内外部影响下的台剧遭遇下坡路

台剧一路走来历经多个阶段,若不算早期的武侠剧和琼瑶言情剧时期,从21世纪初开始崛起的台湾偶像剧(以下简称“台偶”)曾是横跨一个时代标志性的影视娱乐产物,台偶的火爆极大地影响了内陆观众的剧集审美,也对内陆影视行业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流星花园》《王子变青蛙》《下一站幸福》等在内陆也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爆款台偶,虽然剧集内容和故事设定逃不掉极重的悬浮感,但在其营造的乌托邦式的恋爱世界中,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设定仍然让无数观众沉迷,台偶独有的浪漫甜蜜氛围将台剧影响一步步推向了巅峰。从2001年横空出世的《流星花园》,一直到2011年热播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以台偶为主力军的台剧经历了十年左右的鼎盛期。

《我可能不会爱你》剧照

但从《我可能不会爱你》时期开始,台剧经历了大概3年左右的爆款空白期即发展没落期,这其实由多方面原因导致。首先最根本的是台剧的自身因素,和内陆剧集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相比,台剧无论是在硬件条件、或是一部分软性内容上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资本缺乏一定程度限制了台剧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该限制至仍然存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热播的《我们与恶的距离》10集剧集耗资4300万新台币,折合成人民币仅仅约为936万元,而即便是“大制作”《一把青》的总制作预算也仅为1亿8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00万元),和出台各类政策遏制演员“天价片酬”的内陆剧市场相比,台剧在资金链上显得并不那么“富裕”。

同时,由于台偶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大量同质化内容的出现,在产出了大量缺乏创新性剧作的同时,也偶有注水现象发生。

其次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加速了台剧的没落,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内陆影视行业的崛起,内陆观众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内陆优质作品,而另一端台剧的发展停滞不前,自然就面临着其在内陆影响力的下降,同时也有大量来自中国台湾的台剧演员和幕后人士来到内陆参与影视剧拍摄,比如“台偶女王”林依晨和陈乔恩、曾制作过《流星花园》的偶像剧教母柴智屏、著名导演陈铭章等,台剧的内容制作和演员梯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档”现象。

2、题材内容主动求变,开启多元合作凝聚国际化视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停滞困境下的台剧主动求变,跳出以往影视制作的固定思维,台剧的“新”阶段也就此开启。从《一把青》和《荼靡》两部不同于常规台偶类型的剧集被观众认知开始,题材内容和类型差异化成为验证“新”台剧崛起的重要一环,跳脱出审美疲劳的传统套路和剧情注水的困境,后台偶时代台剧的“新”鲜之处不仅体现在能够将爱情元素和其他内容元素做恰到好处的融合,还体现在陆续在台剧的多个非传统领域做出的大胆尝试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对人性的思考和剖析、用戏剧化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直戳社会和人性痛点,同时也能通过细节讲好普通人的故事,并通过多部热门作品对这一方法论进行反复的实践。

在对内容做探索的同时,台剧从业人员也开启了有意识的“自救”,比如2016年开始数位著名台湾导演在联合推出的“植剧场”中以老带新,培育和扶持电视剧人才,也有类似Q place表演教室的项目进行新人演员培训,以形象和演技脱颖而出的许光汉就是这一培育计划的受益者,台剧从业人员的种种积极“自救”动作进一步了刺激台剧整体水准的回春和飞跃式的提升。

和以Netflix、HBO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视频平台合作则是促进台剧复兴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有效扩大优质作品的辐射面积的同时,也能精准借力这些资本实力雄厚、制片经验丰富的国际平台的力量,制作出更加精良和意识观念先进的电视剧作品,并最终实现台剧产业的升级迭代。

3、“新”台剧的成功能够带给内陆影视剧哪些启发?

“新”台剧的成功于内陆影视作品而言其实有着许多可借鉴之处。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创作时应该努力降低被资本裹挟的影响,更重视产出的质量,这就要求内陆影视行业从业者时刻以内容为出发点,避免盲目追逐大热领域从而导致内容过度同质化,保持对内容市场的敏感度,打好差异化牌面,同时也应自觉拒绝以内容注水为代表的、各种对影视剧行业发展无益的行为。

其次,在演员选择时不“唯热度论”。在当今各类政策打击流量过热和过分娱乐化的大形势下,影视从业者也应顺应趋势,发掘更多业务能力出众的新人演员,并给予这些潜力人才一定机会,培育更多具有一定业务水准的年轻演员,实现行业内部的以“老”带“新”,做好各年龄层演员的梯队建设。

同时,内陆剧集在进行题材内容差异化尝试的同时,也应保持在传统优势赛道的稳健发展,补足固有内容类型的缺陷。虽然内陆剧始终面临一定的审查局限性,要做好“带着镣铐跳舞”的准备,但是,内陆剧集要在符合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规律的条件下,将优势赛道内容继续深耕细犁,比如具有正确历史观的古装剧、反应我国特有的风土人情生活剧等。同时,在各类蓝海赛道上也可以去做尝试,深挖人性和社会向内容,传播正能量价值观。

“新”台剧的崛起符合其自身的行业发展规律、有着其特有的行业特性,但他们的成功方法论其实可以为内陆影视行业所借鉴参考,并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更好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集。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新丽传媒2015-2021片单,透露了行业哪些新变化?

【二】近三个月111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三】那些播不了的大剧,最后都由谁来“买单”了?
【四】开播即“爆款”背后,东方卫视藏着哪些“小心机”?
【五】金句频出,浩瀚娱乐如何通过《我是真的爱你》重塑“女子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