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腿都抖成这样了,得治啊
你是不是坐一会,或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想抖抖腿、敲敲腿或起身活动一下,不动就各种难受?就跟个缝纫机成精似的?
(图源网络,侵删)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几乎不可抗拒的活动腿的欲望,大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安静或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好转。 如果你不自觉的抖腿行为,伴随着腿部的各种不适感,可能就需要去看看医生了。
“太长不看”版:
1. 流行病学显示,不宁腿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2倍,我国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能高于6.9%
2.关于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功能紊乱和基因变异有关
3.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不过,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很难得到根治,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药物干预与其他相关治疗的情况下有可能得到根治
为什么总忍不住地想抖腿?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表现,则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患有不宁腿综合征(RLS):
①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通常伴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如蚁走感、发热、触电、虫蠕动感等;
②静息后可使症状出现或加重。
③通过伸展肢体、来回走动等活动后可使不适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
④傍晚症状较白天症状重,或不适症状仅在夜间出现。
有一些临床案例记载,类似的表现还可能出现在手臂和肩膀上,称为不安臂综合征(RAS),他们常常被误诊为关节炎或手指屈肌腱鞘炎,使用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后,往往能得到缓解。
(近期关于不安臂综合征的研究/图源:BMJ)
流行病学显示,不宁腿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2倍。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5%~10%,亚洲人群的患病率较低,为0.1%~3.0%。 2012年的中国人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年龄大于50岁的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率可达6.9%,但因为该病常发生于年轻患者,因而有专家认为,我国不宁腿综合征的实际发病率要远高于6.9%。
(图源:图虫创意)
关于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功能紊乱和基因变异有关。 不宁腿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RLS通常有家族史,研究表明大部分家族性RL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家系则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非孟德尔遗传模式。 继发性RLS患者多数在40岁以后发病,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等)、铁缺乏、妊娠或慢性肾脏疾病有关。 此外,部分药物或物质可能诱发或加重RLS症状,如尼古丁、酒精、咖啡、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等。
这腿还有救吗?
如果你只是在无聊、紧张、焦虑的时候,单纯地想抖腿放松一下,或蚊子太厉害了,需要双腿时刻“战斗”着,这些情况不伴随不适感,只要旁边的小伙伴没意见,那就不用管。
(图源网络,侵删)
如果确定是不宁腿综合征,那就比较痛苦了,晚上睡也睡不好(95%的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白天精神恍惚,长此以往还可能合并患有抑郁症、焦虑症。 所以,当出现下肢不适感、强烈的活动双腿的愿望及夜间惊醒的症状时,就应及时就医了。
(图源:《猫和老鼠》)
在进行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前,医生会先评估可能加重宁腿综合征症状的潜在因素,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这些继发性因素的影响。 如部分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可能会诱发RLS;长期睡眠不足、睡眠紊乱,或抽烟、酗酒等不良卫生习惯,也可能诱发或加重RLS。 之后会对因进行治疗,如有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缺铁性贫血或铁缺乏的给予补铁,下肢血液循环不良的给予改善循环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轻度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或只是根据特殊情况临时给药;中到重度患者需要规律性用药,多巴胺能药物为首选;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等特殊群体首选非药物治疗。 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不过,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很难得到根治,继发性不宁腿综合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药物干预与其他相关治疗的情况下有可能得到根治。
总之,小抖怡情,大抖伤身,如果你觉得旁边小伙伴的腿总是“躁动不安”,难以自制,可以把该文链接甩给他,并真诚地关切:“这是病啊,得治。”
(图源网络,侵删)
编辑:春雨医生参考文献:[1] 吴伟,薛蓉. 不宁腿综合征[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87-391. DOI:10.3969/j.issn.1672-6731.2013.05.007.
[2]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3):908-925.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00820-02431.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