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就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吕其明

“我是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的。”91岁的吕其明在复旦大学相辉堂讲起父亲英勇就义的故事,潸然泪下,随即擦拭眼泪,“我一辈子要为人民而写作,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吕其明用他的行动做到了,他创作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红旗颂》等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建党百年之际,复旦大学隆重推出望道大讲堂。9月26日下午,“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民艺术家吕其明,带来望道大讲堂的第一课,题目是《望峥嵘岁月 道红旗颂歌》。

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合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


吕其明和他的四个梦想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精神矍铄的吕其明走上台,向台下师生们深深鞠躬,随后他抬起头,微笑着落座、开讲。

1930年5月,吕其明出生于安徽无为县。19岁来到上海,成为一个文艺兵。七十载岁月走过,吕其明感慨,生命里融入了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在上海这个第二故乡,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年过九旬的吕其明说,他的一生有过四个梦想。1938年,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来到他的家乡,纵队司令员张云逸来拜访其父吕惠生,商谈抗日救国大计。“他们说新四军也有小战士,也去打鬼子,那叫'小人小马小刀枪’,他们讲红军时期的故事,讲儿童团怎么站岗放哨等等,讲得我心里痒痒的”。小小的他有了“参军梦”。

1940年,吕惠生因支援新四军被盯上,带领全家投奔新四军。是年五月,吕其明参加新四军,十岁的他,成为二师抗敌剧团的小团员,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 “小人小马小刀枪”。从此,他的生活和命运,紧紧地和中国革命连在了一起。

1942年,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来抗敌剧团指导工作,并待了三个月。吕其明回忆,“有天晚上,皓月当空,我听见远处有琴声,就跑过去,看见作曲家在一棵大树下拉小提琴,非常优美。我想世界上还有这么优美的音乐?真是听傻了,感动得不得了。”他连连感叹。

贺绿汀一曲拉完,看见了他,问了一连串的问题。“他问我喜欢音乐吗?我说喜欢。他说,你现在12岁,正是学拉小提琴的时候,赶快叫你爸爸买个琴,抓紧学。”吕其明说道。此后,他就患上了小提琴的“相思病”。1947年,吕其明被调到华东军区文工团,分到了一把小提琴。时隔五年,他圆了第二个梦想——“小提琴梦”。

1946年,七师文工团转来一批战利品,其中有一架钢琴,一个留声机和一批唱片。音乐指导员管荫深,给吕其明他们上音乐欣赏课,讲解交响乐是怎么样的。“特别是放到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美极了,小河流水,小鸟鸣叫,将田园的风光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时的感动和入迷,吕其明娓娓道来。“我哪天能够写交响乐?”他在心中又种下了一个梦想。他的第三个梦想“音乐梦”,历经几十年,也实现了。

吕其明是一直“种梦”的人。1947年,华东军区文工团有一个电影放映队。“电影放映时,观众简直是人山人海,大家都非常喜欢看,我也是很着迷。特别是里面很多好听的电影歌曲,祖国进行曲等等,我很震撼。电影太神奇、太美妙了”,就这样,吕其明又做起了电影梦,希望哪天能够参加电影工作。

1949年5月吕其明跟随文工团进入上海,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吕其明脱下军装,转业到上影厂。1951年,吕其明走上电影作曲岗位,从此落地生根,在电影战线上一干就是七十年,实现了自己的第四个梦想——“电影梦”。

吕其明勉励同学们,“人生要有梦想,梦想就是人生的追求,要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进入电影作曲的工作岗位,是吕其明人生的一大转折。此后,在半个多世纪中,他笔耕不辍,累计为60多部电影、200多部(集)电视剧创作音乐。他配乐的电影作品有《铁道游击队》《红日》《庐山恋》《城南旧事》《焦裕禄》等,同时还创作了10多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2011年,吕其明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2019年12月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今年6月29日,吕其明荣获“七一勋章”。那日,他伴着自己谱写的《红旗颂》乐曲步入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当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庄严的时刻,我感到无上光荣。”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用自己的笔歌颂党,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伟大的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吕其明说。

2


七天,《红旗颂》是怎样写就的?
“在红旗下长大、在战火中成长”的吕其明,成为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交响乐曲作家。

1965年,吕其明接到任务,要创作一首歌颂祖国的序曲,于是有了《红旗颂》。《红旗颂》是1965年“上海之春”音乐会的一篇“命题作文”。接受任务后, “《红旗颂》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吕其明涸思干虑。

为了形成一个历史与现实、理智与感情的碰撞,吕其明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他选取《义勇军进行曲》开头的旋律,紧扣《红旗颂》的主题,增添奋发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吕其明用7天时间,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终于完成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红旗颂》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在创作《红旗颂》时,吕其明脑海中充盈着经历过的峥嵘岁月。“那是一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战士们举着红旗冲锋陷阵,一个倒下了,另一个战士继续拿起红旗冲上制高点的画面;是一幅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那面历史性的五星红旗的画面;是一幅'十一’参加庆祝游行,大家一起手挽手从天安门前阔步向前,高呼口号,热泪盈眶的画面;是一幅新中国建设一派热火朝天的画面。”

如何看待《红旗颂》这部交响史诗?吕其明说:“《红旗颂》融入了我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的强烈感情,是我一生为党讴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标题性的,普及性的,接地气的,雅俗共赏的管弦乐作品,没有高超的技巧,只有纯朴的情感。”

今天,《红旗颂》已成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之作。建党百年之际,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再次响彻大江南北。

历史在一页一页地翻过,回顾历史,吕其明说起体会:“我认为,绝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不忘初心,不能忘,是党的文艺思想光辉照耀我前进的道路。不忘初心,不能忘,是入党的誓言:把一生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不忘初心,不能忘,我是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不忘初心,不能忘,我一辈子要为人民而写作。”

“我的作品是我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我对自己所走过的创作道路感到欣慰和自豪,从未后悔过,今后要一直走下去。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伟大的时代,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就是我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演讲最后,吕其明勉励青年,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做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的青年,做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青年。“同学们,我是非常羡慕你们的,因为你们身逢盛世,肩负重任,你们应该大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衷心期待你们有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话音刚落,相辉堂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热烈而持久。

3


师生:
先生创作红色音乐
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听完吕其明老师的精彩分享,在现场的师生纷纷举手,希望分享听后感。

“音乐总能引发人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产生相关的联想。”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老师盛青感叹,当《红旗颂》响起时,她联想起去年复旦的国庆升旗仪式,感受到疫情期能回到校园升国旗,非常不易。盛青是一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她在给留学生上课时,会推荐老电影老歌曲给留学生们,帮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

大学合唱团的侯羽齐拥有十几年的合唱经验。她明白,要让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乐器在同一首歌曲里和谐共存,需要极高的音乐造诣和丰富的灵感。在吕老师的每一首作品里,都能感受到流淌在旋律间的生命力和和谐之美。

马克思主义学院望道班华婉懿说,她在小学读《红岩》时,产生崇敬与向往;中学看《无问西东》电影时,开始笃定憧憬与信仰;备考阶段时,被《觉醒年代》里的故事触动。今天她在现场领略到吕老的音乐人生,仿佛被作品中流淌的红色基因再次唤醒。

经济学院2020级科学硕士王国鉴说要向吕老学习,既要学习吕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又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专业道路上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材料科学系2021级博士吴鲁超表示,作为青年学生,应奋力拼搏,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祖国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

4


吕其明即兴指挥
学生合唱团演唱《红旗颂》
师生分享完感想后,许征上台向吕其明赠送礼物,礼物是带有《红旗颂》乐曲的八音盒、学生手绘的吕老画像。吕其明接过画像,连连点头,好奇地凝视着八音盒,鼓掌赞叹,并发出会心的笑声。
望道大讲堂结束后,吕其明受邀上台与师生合影留念。之后,合唱团再次唱起《红旗颂》, 吕其明连连赞许,“唱得挺好的”。

吕其明即兴指挥学生合唱团演唱《红旗颂》

“下次你们演唱时,可以再重复一遍这段词。”当同学们唱“同一片旗帜下,我们排成行……”时,吕其明提出建议,“用铿锵有力、激情澎湃、短促的逐步渐快地再演绎一遍,然后再用深情的方式将歌曲推向高潮。” 91岁的吕其明举起双手,即兴编创,激情指挥,合唱团二次演唱《红旗颂》, 相辉堂再度回荡起歌声,铿锵有力。

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