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石刻、楹联之美

西山石刻、楹联之美

文/梓楹

桂平西山,位于广西东南部龙山山脉之上,有“南天第一秀山”之称。西山摩崖石刻楹联琳琅满目,历史厚重,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形制之巨,内容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摩崖石刻主要包括历代寺庙楼阁创建重修的碑碣,佛经、铭文、诗词,题景及楹联等。使西山在曲、静、幽、禅自然美的同时,又赋予了西山一种人文的气息,为西山增加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西山石刻之美

西山的摩崖石刻,林林总总,约千余件。倘若你从左路盘道徒步登山,那么,自山脚至山顶,始终陪伴着你的便是遍布路旁的摩崖石刻。精妙绝伦的书艺以及古朴天然的摩崖造型,使你驻足流连。正是这些石头史书,将你带入西山真切而又空灵的精神境界,让你在努力向上登攀的过程中,充分地领略西山所独有的灵秀与雄奇,仔细地品味石刻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游玩西山,可不能只看山水,一些石刻文字是不可不赏的。你走进西山的第一站便是山门,门额“西山”二字,你必定对这个名字感到有趣,然而你不一定说得出妙处来,“西山”是曹秀先的楷书,书法高古,功力浑厚,造诣颇高。曹秀先学识渊博,为清代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乾隆皇帝特别赏识,曾御笔亲书“大手笔”嘉许。他的一篇《游西山记》铭文刻制于龙华寺,文笔潇洒,情文并茂,门额“西山”二字,就是取于曹秀先《游西山记》铭文。

第一个在西山上欣然提笔的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他在西山品茶时写下了《西山阑若试茶歌》,诗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将采茶、制茶、煎茶、尝茶等写得细腻生动。刘禹锡在当时被人称为“诗豪”,此诗描述在西山寺内饮茶的情景,为西山的风景增添了第一笔亮丽的墨迹。

宋代苏东坡浏览西山后填词写了《定风波》一阙,开篇即是“思灵山中,武陵桥畔,红梅林下。……”把西山景色挥洒笔中。同时代的巨儒北宋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和弟子程颐、程灏,紧随苏子而来,在西山上刻下“畅岩”二字,一语双关,尽显圣贤雅韵。

明代诗人范郴游西山,题诗:“胜游取此同颜谢,好把山灵细品题。”清代诗人张江游西山,留诗《思灵怀古》“胜概浔阳独此山,凭高极目缓跻攀。”清代廖云到西山,一句“胜景追寻第一巅,人烟如画绘栏前。”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清道光年间,湖北骚人墨客李少莲则更绝,直接在西山安家落户,与妻子崔娟娟每日琴棋书画,李少莲落藉桂平,慕西山景色清幽脱俗,便在山脚筑屋为居。李少莲诗云:“林际涓涓滴,微声送乳泉。月落鸡声碎,山馆净寒烟。诗境清如画,坐心寂似禅。夕阳无限思,还坐碧云天。

然后,在西山石壁刻上“碧云天”三个大字。“碧云天”摩崖石刻,巨石高耸,气势恢弘,字大达半米,字体雄浑有力,方圆合轨,笔划流畅洒脱,是西山石刻文化的瑰宝。李少莲并在其石下角刻上草书对联:“尘世路间,不觉忙忙终日;碧云天里,何妨息息片时”。字体遒劲秀逸,石之风骨,洒脱自然,堪称精品。

西山巨幅石刻众多,但更为突显就是“别有天地”四个大字,落款为“五岳归客题”,一向为书家和游客所称道。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但书法家郭凤岗从五岳归来后,在西山石壁上刻上“别有天地”,想必可知西山的风景有它的独特之处。

碧云石径的尽头,由洗石庵上往龙华寺的阶路上有块狂草“摩青”石刻,运笔一气呵成,刚劲有力。此“摩青”被誉为目前西山所有草书石刻中佼佼者。关于“摩青”二字的含义,众说纷纭。一种说,出家人'摩顶’受戒后,必摒去一切俗念,刻苦修禅,才能进入佛门。“摩青”二字就是劝戒佛门弟子时刻摩顶自问:你做到六根清净了吗?(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认为六根与六尘相接,就会产生种种情欲,烦脑乃至罪孽。)

在龙华寺旁边,一块造型奇特摩崖石刻“觉路 ”为清代黄嘉晟所刻的颜体楷书,字体苍劲有力。佛经《南本涅槃经》有云:“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夏能觉他”,觉路,是可以得到觉悟之路的意思。

龙华寺旁边,在一块花岗岩巨石之上,一棵根须裸露的奇妙大树,盘根错节长在石上。巨石底下就是“乳泉”碑刻,为清代胡南藩手笔,尺许见方的楷书,笔划苍劲雄浑,字体秀丽。

在乳泉旁有一块工整的篆体石刻“乳泉铭”。铭文云:“山有仙兮则名,水有龙兮则灵,乳泉涓涓兮不竭不停。可以洗心尘兮,可以鉴形。照山间之石壁,对江上之峰青……”。篆文石刻“乳泉铭”更是众多石刻中的佳作。

乳泉旁边有一石刻联“泉边有石皆吾友,客里逢人说此山。”乃民国蒙民伟所题。上联写西山奇石可爱可敬,均可作为好朋友;下联写西山之美,对任何人都可赞叹一番。

离龙华寺不远处有一高阁,立柱飞檐,凌空欲飞,名曰“中山飞阁”。原为李宗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建,并写“飞阁记”一文,叙述建阁经过,勒石为碑,竖于阁中。文中说到他建飞阁的原因,是觉得西山风景虽好,“惟点缀名山,尚少杰阁”,于是与地方人士商量,下决心兴建。建成之后,高兴得还要亲自为之起名,“窃喜而颜其阁日飞阁,亦取凌起半空,如大鹏振翮之义云尔”。这就是“飞阁”兴建及得名的由来。

在中山飞阁之上、姚翁岩以南的幽深山道右侧,有一块巨大如船、藤蔓铺锦的“飞来石”。此石上,修整出一块高约2.5米、宽约1米的石刻,“天地正气”四个红色草书大字赫然醒目,署名陈锦辉。陈锦辉,广西人,早年曾旅居台湾,后回大陆定居。他题写的“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爱国爱民的心声和勇气,令人肃然起敬。书法题刻,字大如桶,雄浑有力。

西山还有许多由嶙峋巨石堆叠而成的奇岩怪洞。如吏隐洞、姚翁岩和观音岩……这些岩洞,幽深神奇,玲珑秀削,摩崖石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吏隐洞又称李洞,唐代御吏李明远隐居于此而羽化成仙的故事已成为民间世代相传的美谈。该洞由三块花岗岩巨石相互支撑而成。洞口朝东北,上刻有清代道光年间浔州知府张灏题写的隶书“吏隐洞”。洞内岩壁上有大量的摩崖石刻。

“云林幽谷亭”碑记里的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吏隐洞的:“洞广二文许,张口若月下弦,内穿穴若剖大瓮,石踞地而塞其半,游者辄止,以为其中空天有也。余穷而挖之,侧身蛇行,穿穴逾石而进,始知此洞别有天地,其危岩壁立环内,突怒错谔若搏噬。仰望古木萧森,隐见云际,日光下彻,丛影摇拂,若舞鸾鹤,岩尽处,旁出石台,上平如砥,可列饮食,左右夹巨右,坠为大壑,缺为谷口,廓然开朗,一望天际……”

沿途游览了姚翁岩、吏隐洞、半山亭,上方 “通天道”的摩崖石刻映入眼帘。所谓“通天道”,实际上是在巨大的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石径,高120级,宽1米多,笔直如线,陡峭得几乎成直角。一鼓足作气,继续登攀,终于“通达天界”。“通天道”三个大字为狂草,书法遒劲婉润,刚健雄浑,石刻功力深厚。

离开朝阳亭,沿着之字形的山间石径,不断往上攀行,先后经过仙人脚、鼎泉、虹桥,径自往会仙峡走去,仰首只见蓝天一线,因此又叫“一线天”。民间传说,有缘份的人往往可以在在这里和神仙相会,会仙峡又叫神仙峡。在峡口石壁上刻有“神仙峡”三个大字,这是释宽能法师的遗墨,笔法雄中带秀、刚中有柔,古朴壮丽。过峡之后,立即右转登上一块巨石之上。于此眺望,心旷神怡。远方,江野辽阔,浔州苍茫;脚下深壑千丈,刚才走过的亭阁林岩历历在目。

西山楹联之美

西山摩崖石刻举不胜举,尤以楹联更佳。这些楹联用词精妙,对仗工整,是西山文化的一支奇葩。要说西山意味深长、文辞隽永之联句,当荐西山洗石庵90字长联,乃民国孔文轩、邹鲁两人合作。1921年10月孙中山和同伴游览西山,宴席上,孔文轩出一上联云:

“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

并戏言若众人应答不出下联则不得开宴。孙中山的秘书邹鲁略经思考,从容应答出下联:

“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

孔文轩的上联写的是桂平的形胜,将桂平优越的地理描绘得淋漓尽致;邹鲁所作下联写的则是西山的名胜景点,寥寥几十字,将桂平的主要名胜及历代发端于桂平的重要史事勾勒无遗。孔文轩的上联与邹鲁所作下联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对仗工整,堪称珠联璧合的佳作,天衣无缝。此联非常精辟地点出桂平、西山名胜的特色、神韵,让人们从空间上、时间上做大跨步的延伸飞跃,从而极大地丰富深化了西山的景观美。

另外,清光绪年间浔州知府李宗庚作洗石庵门柱联云:

天竺俯江流,到眼晴岚归爽气;

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

天竺”一般是指印度佛国,此时作者借“西山”比拟之。此联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深层次描绘出浔州和西山烟岚云雾之美景。下联“云山经雨洗,点头奇石也思灵”,这句将景观外的哲理、意蕴、神韵进行深化。“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这“物”中之“道”,这“像”中之“味”,我们知否?对于大多游览者来说,可说知之甚少。此联堪称“澄怀味像”之佳作。作联者从眼前的奇石引发哲理情思,腾越千古,神游天地,同于大道。

再如,龙华寺门石柱联:

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

胸中无所得,满泉乳水满灵山。

对联饱含哲理,在佛子心中,佛性遍满虚空,尘世外的事情与已无关,但看到世间却是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下联又从胸中无所得,借喻经乳泉水的浸润洗礼,佛子却得到满山的灵气。对联意蕴深厚,富有哲理,文词雅韵,遒逸婉润,佛子从空无到满得,词语充满禅机,意趣极佳。这些妙趣横生的楹联为游人增添了无穷的快乐。

这里不防再举一例。在中山飞阁两旁的石柱上刻着清魏笃所撰写的名联:

吏隐访遗踪,半世功名春梦里,

思灵观夕照,万家烟火晚炊时。

这副对联非常有意思,它以“访”吏隐,追踪溯源,半生功名利禄就如梦一样,过眼云烟。下联又以“观”夕照,看世界是如此繁华兴盛。以小我与万家烟火这个大千世界相比较,你还有什么得失不能看透呢。此联是小与大、时空拓展的佳例。细品此联,登阁眺望,浔州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文之魂当属历载文人墨客名流,游踪不绝,与佛浮尘。

现在游西山之人大多心浮气躁,满足耳目之乐,太匆匆,又太狭隘。这实在有负于风姿万千,魅力无限的西山人文景观。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你何不借文人们的锦心慧眼,眼纳百景,胸汇万状,吞吐古今,酌饮西山石刻、楹联文化之精华,神游物外。

西山摩崖石刻、楹联,是西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西山悠久历史的见证。这些摩崖石刻题刻者,涉及到社会的各阶层,上至帝王将相、各级官员、文人雅士;下至从戎军人、游子侠客等。他们在游览西山之时,受到大自然奇观的激发,或抒情,或记游,或歌咏,或对联。

从内容上看,有点景题名,有抒情言志,有叙事记游,有因景寓意,有长篇佛经;从书法艺术上看,有端庄严肃,有飘逸洒脱,有刚劲挺拔,有纤秀俊逸;就书体而论,楷、草、隶、篆诸体兼备。

这些摩崖石刻既是文人们对西山独特的审美发现,又是文人们内心世界独特体验的情感结晶。既是抒情言志的物质载体,又是文人们展示乐观主义豪情和潇洒浪漫气度的平台。文人笔下的西山,既是大笔濡染、气势磅礴的大山大水,又是钟灵毓秀,湖光山色,美轮美奂。

西山被赋予了许多人文内涵意蕴,为西山留下弥足珍贵文化宝藏,是敞开在西山的一部石刻、楹联史书,与西山的美同在。朋友,游览西山,赏景的同时,请你别忘了欣赏西山的石刻与楹联。

(0)

相关推荐

  • 桂平西山:人文遗迹之西山石刻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为你讲述浔州府桂平城过去的美景故事! 山山水水,自有诗意: 山山水水,即是风景! 西山山门 桂平西山,只因在城西,而被习惯称作西山,另有一名曰思陵山.据清代<浔州府志&g ...

  • 【荆楚联谭】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荆 楚 联 谭 Double Ninth Festival 宜昌三游洞对联赏析 作者:曾祥科 宜昌三游洞,位于西陵峡中灯影峡下游江北.<宜昌府志·山川>记载:"三游洞在府城西北二 ...

  • 曾祥科 ‖ 长阳金盆村古观音洞对联浅析

    今年10月7日,县档案馆向家舟先生一行赴长阳金盆村向家河探访古观音洞.10月9日,向家舟先生公众号"佷山访古"刊发了<藏在深山少人识--探访金盆村古观音洞>文章.文中提 ...

  • 昆明:西山古刹楼阁与摩崖石刻

    昆明西山风景区,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郁郁葱葱,玉皇阁.三清阁.望海楼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在茂林修竹深处.(封面图为玉皇阁) 西山龙门石窟自清道光末 ...

  • 昆明之六-西山

    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从北向南由华亭.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挂榜山等山峰组成,峰峦连绵40多公里.相传古时有凤凰来此,人们称之为碧鸡,故称碧鸡山.远眺西山,又因形似卧佛,从昆明城东南一眺望,宛 ...

  • 刘志刚‖用心触碰楹联之美

    用心触碰楹联之美 刘志刚 楹联,是文学中的轻骑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是国粹艺术中最为活跃.最具实用性.观赏性.传承性,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一副优秀的楹联作品,可以在寥 ...

  • 用心触碰楹联之美

    用心触碰楹联之美 刘志刚 楹联,是文学中的轻骑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是国粹艺术中最为活跃.最具实用性.观赏性.传承性,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一副优秀的楹联作品,可以在寥 ...

  • 点石成金,石头是如何成为价值不菲的艺术品的,40件绝美石刻文物

    中华民族大概是地球上最注重环境保护的民族,华夏民族自从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先祖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最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中国人地球上是最擅长利用自然也是最擅长保护自然的民族.所以,虽然中国在地球上 ...

  • 孙福奎‖简析潘进钊楹联的遣词艺术之美

    简析潘进钊楹联的遣词艺术之美 孙福奎 2021年<联斋>第2016期刊发了优秀诗联家潘进钊老师的一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呈现鲜明的艺术特色.下面就遣词技巧方面简析其艺 ...

  • 简析潘进钊楹联的遣词艺术之美

    2021年<联斋>第2016期刊发了优秀诗联家潘进钊老师的一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呈现鲜明的艺术特色.下面就遣词技巧方面简析其艺术之美. 一.巧用叠词.叠词,顾名思义 ...

  • 这么美的篆书楹联,你绝对没有见过!

    徐无闻 (1931-1993) 徐无闻,四川成都人.字嘉龄,号无闻.原名永年,三十耳聋后更名"无闻",室号守墨居.烛名室.歌商颂室等.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教授.在文字学. ...

  • 北魏石刻书法《元珽妻穆玉容墓志铭》展示魏碑古拙遒劲之美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北魏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石刻作品,刀锋就是笔锋,在 ...

  • 黄河之滨也很美——甘肃楹联篆刻选

    陆世泰  刻(附边款) 八月槎横天上水 连畦菜长故园春 节园槎亭联  清 左宗棠撰 屈军强  刻(附边款) 万树绿当山静处  数花香在岁寒时 兰州憩园联 清 沈秉坤撰 邹紫楠  刻(附边款) 陇云秦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