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物馆收藏的掠夺来的圆明园文物
流落于德国的文物数量大概有50万件以上、主要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扫荡了北京城圆明园。
无数的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珍贵文物全部被洗掠一空、还有就是很多的外国奸商走卒借考察游玩之名疯狂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盗取中国文物破坏中国文化。
| 商青铜钺 |
钺本来是杀伐兵器的一种,但是后来随着演化,钺更多的成为了权力的象征。没有一定的地位是没有资格使用钺的。
根据出土钺的情况来看,钺几乎都出土于高级贵族大墓,比如妇好墓。而且根据古文典籍的记载,无一不显现这种兵器和权力之间的巨大关联。
除此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也各有一件相似的和这个极为相似的商青铜钺、都是各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商青铜钺
| 北宋汝窑笔洗 |
这次发现的北宋汝窑笔洗于1927年由该馆时任瓷器收藏总监恩斯特·阿尔伯特·奇默曼从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购买所得。由于这件笔洗此前一直被认为是“高丽青瓷”,所以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当时在将其登记入库时直接延用了这一说明、后经过中国专家鉴定被确定为汝窑。
北宋汝窑笔洗
| 清 青玉“静宜园”印玺 |
清 青玉“静宜园”印玺及印文 通高8.5厘米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青玉质,方形,交龙纽, 汉文篆书「静宜园」。面九点五厘米见方。附系黄色绶带遗失。印台四周阴刻乾隆皇帝御制《静宜园记》,叙述静宜园建造原委、过程以及命名由来。
清 青玉“静宜园”印玺
| 金丝龙地毯 |
这是德国纺织博物馆展出的金线龙”的主题展览近日在位于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的德国纺织博物馆正式开展,让德国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从元代到当代、跨越数百年的中国纺织刺绣艺术魅力。
据介绍,“金线龙”主题展览共展出约120件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既有民间服饰,也有皇室服装。这些展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或直接呈现了金色的龙型图案,或是在象征意义上体现了“龙”的元素。
金丝地毯
| 金丝龙袍 |
这是德国纺织博物馆展出的金线龙”的主题展览近日在位于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的德国纺织博物馆正式开展,让德国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从元代到当代、跨越数百年的中国纺织刺绣艺术魅力。
据介绍,“金线龙”主题展览共展出约120件来自中国的纺织品,既有民间服饰,也有皇室服装。这些展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或直接呈现了金色的龙型图案,或是在象征意义上体现了“龙”的元素。
金丝龙袍
| 银镏金马镫 |
对于在北方草原上生活的契丹人来说,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方式。据《辽史》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对于契丹人而言,马是财富,是转徙运输的工具,是战场上骑射的伙伴,是取得政权的依仗。因此,契丹人用最好的材质、最美的图案装饰马匹与马具。
银镏金马镫
| 六朝铜镜 |
此展品为六朝时期文物。铜镜表面黝黑发亮,镜面光亮可鉴容,镜背用宽弦纹隔成三区。内区为镜钮区,中有带穿镜钮;主区饰七乳七禽纹,并以细弦纹与内外区隔开;外区高于内、中区约0.2厘米,饰曲折纹,环绕镜背面。此铜镜对于研究六朝铜镜的铸造工艺及装饰工艺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六朝铜镜
|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胎呈铁黑色,里满釉。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碗口釉呈酱色,口下渐为褐黑相间,近里心为纯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 元代金飞天 |
元代时期,广泛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汉密,藏传密宗艺术中无飞天,汉传密宗艺术中存留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画在第三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北壁《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身飞天造型较为完美。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
元代金飞天
| 北凉沮渠安周造像碑 |
北凉隶书《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又称《沮渠安周造寺碑》、《沮渠安周造像记》,夏侯粲撰文,存二十二行,行四十七字,北凉承平四年(445)刻。清光绪八年(1882)出土于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1902年,格伦威德尔率领的德国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从挖宝人手中购得并运到柏林,存于民俗学博物馆。此碑出土时即残,在运往柏林途中又不幸断裂为二,二战之后不知去向。
北凉沮渠安周造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