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王小刚】父亲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59

父亲

原创/王小刚

我的父亲是农民。
我的父亲出生在商州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父亲十一岁那年,家中遭遇了巨变,爷爷被土匪枪杀。奶奶怕土匪再来加害,带着父亲和九岁的姑姑以及七岁的叔父背井离乡逃到了蒲城县平楼庙乡,但在第二年奶奶便含恨离开了人世,照料弟弟妹妹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肩上。
父亲因生活所迫,不得已将年仅十岁的姑姑给予别人家做了童养媳,以便有人能照料年少的弟弟,自己却在别人的介绍下去了白水煤矿做童工,下煤窑当苦力赚钱,那年父亲十二岁。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离开了煤矿,在一个我们叫“五叔”的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大荔,后与母亲成家。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非常严厉。可能是受小时候家庭的影响所致,父亲的家教非常严,并奉行着“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并对子女的自身修养要求也很高。他从不允许子女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更不允许子女做违法乱纪和伤天害理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有时家里来客,父亲从不允许我们在客人面前多说话。吃饭的时候,小小的饭桌上只有父亲陪着客人,而我们是不许上桌的,桌上的那些好菜(只是当时觉得),那些好饭(就是些面条,饺子之类)只给客人吃,我们姐弟几个只能躲在厨房吃红薯或是玉米馍,那时我真不理解,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心理,那样做除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外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家里没有太多的粮食,母亲只能做够客人吃的饭,我们只好用红薯或是玉米面做的馍充饥了。
记得母亲说过,我出生的那年,家里实在是没有下锅的粮食了,父亲当时是生产队的保管员,队上所有的库房钥匙都在他那,里面放着几万斤小麦,可父亲却从来没往家里拿过一粒。我是三月出生的,刚赶上青黄不接的时间,父亲为了给母亲补身体,四处告借,最后借到二十斤小麦,连夜拿到别人家,推了半晚上的碾子,第二天才用麦面给母亲做了糊糊。后来说到这件事,好多人都不相信,说父亲保管着那么多粮食,随便拿一点都够我们吃。可父亲就是那么耿直,一点也没有拿。
父亲很珍惜粮食,从来不允许浪费粮食。改革开放后,我家分到了八亩多地,刚好赶上收玉米,放秋假的时候,我们全家去地里掰玉米棒子,拉回家后院子里放了好大一堆,母亲乐的合不拢嘴,说这回不会再挨饿了。晚上母亲煮了一大锅嫩玉米,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我那时只有十多岁,正念初中,看着这么多好吃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可劲的吃起来,连着吃了几个,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就把剩下小半截的玉米扔到了地上,父亲正在和大姐说话,看到我扔了玉米,脸当时就黑了下来,指着地上的玉米让我捡起来。我平时就很怕父亲,我犹豫了一下,就赶紧捡起了地上的玉米,拿在手上看了看,说:“脏了”,父亲说道:“把它吃了”,我看着玉米上沾了好多土,拿在手上不知道怎么办,还是母亲过来拿过我手里的玉米,用清水冲洗了下,这才递给我,我接过玉米,含着眼泪吃了下去,然后扭头回到房间睡了,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后来我听母亲说,当时父亲逼我吃脏玉米的时候,心里也很难受,晚上好久都没睡着,但父亲是穷怕了,只想让我知道珍惜每一粒粮食。后来,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从来不浪费粮食,一直到现在。
父亲是个很守规矩的人。他在生产队担任过队长,保管员,场长,小组长所有的职务,可从没有拿过生产队的一粒粮食,从没给自己多记过一分工(当时生产队是按照每人出工的情况记工分的,每天全勤是十分工)。后来生产队解散,农民自己去交公粮,那时候我已经复员工作了,好多农民随着政策的开放已经不交公粮了,可父亲却每年都交,后来我劝父亲不要交了,可父亲一直不听,直到粮站解体,父亲才不再交了,那时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皇粮国税是不能短的”。
父亲很爱我们,在子女受到委屈的时候,总是耐心的和子女沟通,耐心的开导,直到我们开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总是想方设法的帮助解决。记得那年我要去参军,体检前我去告诉父亲,父亲坐在椅子上没有说一句话,我就固执的去做了体检,入伍通知书下来后,我高兴极了,拿着通知书让父亲看,父亲只是看了一眼,就走进了房间,这是,我隐约觉得父亲的眼神中露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担忧和不舍,我的心当时就颤了几下,当我穿上军装要走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把我送到运兵车前,母亲悄悄告诉我:“你大不是不让你当兵,你哥当兵的时候十六岁,你大心疼,你现在是十七岁走,你又是最小的,你大更心疼,你大怕你在外面照顾不了自己,所以才难受”,我听了母亲的话,抬头看了一眼站在远处的父亲,发现从来没有流过泪的父亲眼中却含着泪水,只是父亲强忍着没有让它留下来,我的眼泪不由就掉了下来,那天,我不记得是怎么上车的,一直坐上火车,脑子里都是父亲那含着泪水的眼睛。父亲,你失去父爱时才十一岁,去煤矿挖煤时只有十二岁,那时,可曾有人心疼过你,我已经十七岁了,还有战友的照顾,你却那么的担心和不舍,其实,你不是不舍,你那是一种让儿子无法承受的父爱啊!
还记得还有一次,母亲因为有事出了远门,我却发起了高烧,妻子当时正在上班,我就一个人去了医院,医生说必须挂吊瓶,我就在医挂吊瓶,一直到晚饭的时候还没挂完,我当时肚子有点饿,但却没法去买饭,妻子也因为要给学生上晚自习,没时间来照顾我,正当我准备拔了吊针走的时候,却看见父亲一瘸一拐(父亲在六十多岁时因为摔倒,右腿落下了残疾)的走到了病房门口,手里拿着一包用手绢包着的东西,我看见父亲,就说道:“大,这么远你咋来了?”父亲打开手绢,笑着说:“我来给你送两馍,在家等你没回来,这会肯定饿了”,说完,把两个烤的金黄的馍向我递来,我看着父亲手里两个烤的金黄,还夹着油泼辣子的馍,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那天我和着泪水吃下了一个馍,还没等吊瓶打完就拔了,扶着年迈的父亲回了家。
父亲更爱我们的子女,我们把孩子带回家的时候,父亲总是那么开心,总是那么慈祥的看着孩子们笑着,孩子们再调皮,父亲都没有发过脾气,那时父亲好像换了一个人。我曾经问过父亲,你对我们那么严厉,可对孙子孙女怎么就那么放任呢?父亲笑呵呵的说:“教育你们是我的责任,教育他们是你们的责任,这叫责任明确啊呵呵呵.......”孩子们背过我们给父亲要零花钱,一辈子“吝啬”的父亲,却从来没有拒绝过孩子们,但每次都不多给,每次就一毛两毛,直到父亲忽然得了脑出血成了植物人,我在他的床头看到有十多块换成一角两角的零钱,我不解的问母亲,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为了方便给孩子们零花钱换的,我看着那些零钱,不由得失声痛哭。父亲,你从小缺少父爱,但你却把伟大的父爱奉献给了你的子孙们,这让我们如何才能偿还这份沉甸甸的感情债啊......
父亲一生耿直,善待相邻,不喜欢多说话。从他病倒的那一天开始,直到去世共计四百天,他一句话都没说过,甚至连一声呻吟都没发出过,我多想再听听父亲那高昂的唤儿之声,我多想再听听父亲那爽朗的欢笑之声,我多想再看看父亲那刚毅清硕的面颊,我多想再看看父亲那慈祥的笑容。可那却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父亲下葬那天,全村的人都来吊唁,早上还好好的天气,到下葬时却是瓢泼大雨,但所有的人都站在雨中,一直到葬礼结束。
父亲一生清贫,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富。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他的美德,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怀念,留下了那无私而伟大的父爱。

本文编辑:杨荔佳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王小刚】不喜荷花爱污泥
【大荔文学·诗歌·王小刚】 忆战友

作者简介

王小刚,大荔县羌白镇人,自由职业。爱好旅游,文学。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魏艳玲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怀念母亲(五)

    怀念母亲(五)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中蒋雯丽扮演的女主角徐慧真,在大女儿出生的当天,丈夫弃其而去,要不是靠代人家拉货和背东西生存的蔡全无将其送到医 ...

  • 父亲节专刊 || 姚才华:父爱无言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悼 母 亲

    悼   母   亲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我五岁那年,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回到了娘家.说是娘家,实际外婆在我出生前的两个月,就已经逝世,娘家只有外公,而没有外婆. 自那以后,母亲就担负起 ...

  • 【大荔文苑】常军:我娘

    娘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外祖父是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望的老秀才,解放后就在村里完小教书育人,伯父那个年龄段的很多村民都是外祖父的学生.后一直在安仁(过去叫白中)任校长.正是大半辈子投身祖国教育事业,家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小刚】不喜荷花爱污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656 不喜荷花爱污泥  原创/王小刚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荷花的美丽,或用美妙的诗句书写,或用华丽的词语描绘,无不赞美荷花的高雅纯洁,美丽动人.更有宋 ...

  • 【大荔文学·散文·王梦劢】华山第一啬成长记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84 华山第一啬成长记 原创/王梦劢 女儿2岁3个月去上幼儿园,园长阿姨问起她的名字,她淡定答道:"我叫华山第一啬".这个名字的来由 ...

  • 【大荔文学·散文·王莉】致自己的一封信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5 致自己的一封信 原创/王莉 亲爱的自己: 新春伊始,忽然想跟自己说说话,就仿佛对面有一位老友在茗香缭绕中静静地倾听-- 庚子之春,是我迎来的第四个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螟蛉老姑——沙苑亲戚(1)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36 螟蛉老姑 --沙苑亲戚(1) 原创/王凌琴 01 老姑家在杨村,是我妈妈的姑母. 说起老姑,我的脑海里就会浮出几幅画面: 雪花纷飞的寒冬,一个中年 ...

  • 【大荔文学·散文·王金桩】朋友,你住几层楼?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48 朋友,你住几层楼? 文/王金桩 你住几层楼? 人生有三层楼: 第一层是物质生活, 第二层是精神生活, 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丰子恺 人生有不同层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老老姑 ——沙苑亲戚(2)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50 老老姑 --沙苑亲戚(2) 原创/王凌琴 如果说沙苑是一片沃土,那么沙苑人沙苑族群便是这片沃土上的大榕树,地下,盘根错节,绵延百里:地上,枝叶相连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缠沙”的亲老 姑 ——沙苑亲戚3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03 "缠沙"的亲老 姑 --沙苑亲戚(3) 原创/王凌琴 大老姑 老姑是谁?那当然是父母亲的姑姑,祖父或外祖父的姐妹了. 我的祖父 ...

  • 【大荔文学·散文·王凌琴】土匪老舅 —— 沙苑亲戚4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2 土匪老舅 --沙苑亲戚(4) 原创/王凌琴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为春秋时代的"盗跖"正 ...

  • 【大荔文学·散文·王红玉】我的时尚婆婆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19 我的时尚婆婆 原创/王红玉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我的婆婆,短烫发,板栗色的颜色:她身高约1.6米,身材高挑:身穿长款以灰色为主的连帽外套毛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