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深谙人性,就可以掌控人性,就可以驾驭危机

【故事】

秦惠王派人告知楚怀王,秦国希望用武关以东的土地,交换楚国黔中的土地。楚王说:“我不要武关以东的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我就割让黔中的土地给秦国。”于是,张仪准备前往楚国。

秦惠王说:“楚王一定要得到你才甘心,要怎么办才好呢?”

张仪说:“秦国强大而楚国弱小,楚国一定不敢杀臣,而且臣和楚王的近臣靳尚很好,靳尚又有机会服侍楚王宠姬郑袖,郑袖说的话,楚王都会听从。”

于是,张仪就前往楚国,楚王将他囚禁起来,并且准备杀他。

张仪托靳尚给郑袖传话说:“秦王非常喜欢张仪,准备以六县的土地以及美女来赎张仪。楚王因看重这些土地,再加上尊重秦国的地位,秦王的女儿一定受到宠幸;如此一来,你就被打入冷宫了。”

因此郑袖日夜流泪哭泣,她对楚王说:“臣子都是各为其主的,现在,大王要是杀了张仪,秦国一定大怒,臣妾希望带着儿子一起迁徙到江南去居住,也不希望被秦国残害。”

于是,楚王赦免了张仪,并且给予张仪很高的礼遇。

【谋略】

深谙人性,才可以掌控人性;掌控人性,就可以驾驭危机。如此,就可以在不同的危机中游刃有余。

张仪正是利用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质,利用楚王摇摆不定的性格弱点,利用郑袖固宠的需要,才在楚王制造的危机中进退自如。

张仪出发之前,已经想好了所有的应对之策。如何应对楚王,使用什么人,使用什么具体的策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调动这些人,张仪早已心中有数了。并且,他还告诉秦惠王自己完全没有危险,所以根本不必担心。

这就是张仪的水平,算无遗策。

第一,这一危机来自于楚王,他想报复张仪之前对他的欺骗。这一行为本身就暴露了楚王的能力不足,一个君王能被骗,并且被骗之后还要公开报复,这本身已经说明楚王真不是张仪的对手。

再有,虽然表面上楚王很有权势,但是他受制于自己的感情因素,尤其是受制于郑袖,说什么都听。这无疑是张仪的突破口所在。张仪心中是有底,就是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如何调动郑袖为自己说话,从而化解楚王的报复行动。如此,就能完美解决问题。

第二,想要和郑袖搭上话,直接去说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必须要有中间人,这个人就是靳尚,他是楚王的近臣,还能服侍郑袖,是个绝佳的中间人。这类人也是容易搞定的,直接送礼、送钱。因为只需要传话,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所以,只要价码合适,没有问题。

现实中也是如此,这是举手之劳。如果有人不愿意,一定是价格不对,或者送的礼物不对。

第三,对郑袖说什么才能够打动她呢?通常的理解这是求人,当然是说好话。但是,张仪没有对郑袖说一句求情的话,反而是给郑袖讲了一个危机。这个危机是:郑袖受宠的地位可能受到来自于秦国的威胁,并且,这个威胁还是张仪创造出来的。具体的威胁内容是:秦国将送一个公主过来,这个公主将会夺去郑袖所有的恩宠。这对于宠妃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难道郑袖傻吗?张仪敢说,她还真敢信啊!事实上,这种事情还是可信的,因为张仪的这个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就是因为张仪身后是强大的秦国。

一旦秦楚联姻这种事被提上日程,就成了国与国之间的大事,郑袖再想解决就会非常困难,投入的各种资源不可想象。所以郑袖必须要在事情没有发生的时候解决。

此时,只要帮张仪脱离困境就可以了,而且对于郑袖来说,这真的不是难事。所以,郑袖被调动进入局中,解救张仪,阻止楚王杀张仪。

那么,郑袖应该说点什么呢?正确的做法不是替张仪求情,而是为自己求情,这一点郑袖把握住了。郑袖的说服策略极为精妙。

直接为自己求情,间接为张仪求情,达到了请求楚王释放张仪的目的。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张仪是秦王的宠臣,杀他会给秦国开战的理由,秦强楚弱,楚国要是败了,受害的一定是楚王、郑袖和孩子,这一说法冠冕堂皇,但是,楚王就是能听从。

这就是弱点,完全被张仪利用了。张仪安全了,还受了礼遇。真的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