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癌症新疗法」粒细胞抗癌疗法:输血修复免疫系统
粒细胞抗癌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抗癌技术,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2019年底,被肿瘤折磨近5年的王先生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寻求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异体粒细胞输注抗癌疗法。王先生于2015年发现鼻咽癌,但后来病情不断反复,各种化疗方案对王先生的肿瘤都没有效果了,肺部肿瘤病灶进展速度很快。
在找到合适的供体(粒细胞捐献者)后,东方医院的异体粒细胞输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研究团队对王先生采取了粒细胞输注治疗。由于疫情的原因,没能完整地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但王先生肺部肿瘤病灶已得到控制,病情稳定了下来。今年3月的影像学检查评估发现,肺部其中一个病灶已消失。
上海东方医院粒细胞抗癌疗法研发的陈炳地教授认为,粒细胞抗癌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抗癌技术,有望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一、什么是粒细胞免疫疗法
近些年来,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大部分人并未中招。这是因为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具有抵御肿瘤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有强弱的差别,罹患肿瘤的患者免疫系统已经损坏,被肿瘤驯化,无法再与肿瘤细胞进行搏杀。
粒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的“骨干”力量,主要存在于血液和骨髓中,当机体需要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中发挥免疫作用。粒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抗击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杀伤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功能已众所皆知,但其吞噬、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则是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客座教授崔征博士的全新发现—“粒细胞抗癌疗法的本质是成分输血,安全性高”。
粒细胞抗癌疗法的核心在于前期先要对供体(粒细胞捐献者)进行抗癌筛查,在体外进行全面评估,确认供体的粒细胞具有很好的抗癌能力。找到有效的供体后采集成分血— 粒细胞,然后输注到患者体内。“就跟骨髓捐献一样,先要找到良好配型的供体。粒细胞采集前还要对供体进行筛查,除了血型相配之外,还需要进行免疫功能的检测,确定供体具备抗癌能力。”
二、他山之 “粒”,可以攻 “瘤”
目前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 ) 备受关注。通过抽取患者自身的T 细胞后,在体外进行特殊的“基因改造”,恢复了识别、抵抗肿瘤细胞的能力之后,再回输入患者体内。
陈炳地教授指出,采用自身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就好比是一辆汽车损坏之后,送到维修厂修修补补,然后又可以使用了,但车子的性能肯定不如新车;而粒细胞输注疗法则采集了健康人具有抗癌能力的粒细胞,相当于直接换了一辆“车 ”,替换已经被破坏的免疫系统。目前CAR-T 免疫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局限于血液肿瘤这类非实体肿瘤的治疗,而异体粒细胞输注治疗实体肿瘤的效果显著。
目前粒细胞抗癌疗法设计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疗程输5次成分血,通常每周1次。据多个中心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三线、四线疗法失效后的超晚期肿瘤患者,经异体粒细胞输注后有效率可达30%以上。
三、不必担心排异反应
1. 在体内输入他人的粒细胞是否安全呢?
对此,陈炳地教授介绍说,粒细胞是终极分化细胞,没有自我扩增的能力,采集供体的粒细胞后也不进行体外人为扩增处理,直接输注给患者天然的细胞,保障了安全性。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陈炳地教授坦言,粒细胞抗癌疗法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风险。
比如,肿瘤脑转移患者,输注粒细胞后治疗效果明显,就会产生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脑部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就有可能引发颅内出血等危险事件;
再比如胃癌已经侵犯到肌层,经粒细胞治疗后肿瘤消融,就有可能引起胃穿孔;
当肠壁肿瘤被消灭之后出现一个“大洞”,就会因肠穿孔而引发腹膜炎,甚至败血症,也有生命危险。
所以,采用粒细胞输注治疗,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地研判。
2. 在体内输入他人的粒细胞是否会对自身造成损伤呢?
由于这一疗法输注的是异体粒细胞,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表现,这是机体正常的自我保护反应,称为 “输血反应”。
其实,其他类型的输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输血反应,等机体自己慢慢 “接受”了异体粒细胞之后,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除了输血反应引起的发热,异体粒细胞输注之后,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也会引起发热反应,这种发热现象往往是粒细胞抗癌效果的表现。
3. 对于他人的粒细胞进入自己的体内后,会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呢?
陈炳地教授表示,不能完全排除排异反应的可能。
因为在采集粒细胞的时候,不能保证100%的纯度,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排异反应,但由于其他“杂质”的含量微乎其微,所以排异反应的概率很低,排异反应的强度也相对比较弱。
而且,排异反应一般发生在粒细胞完成 “使命”之后,此时发生排异反应,可以将其他异体物质排出体内,从而降低抗宿主病的风险。
四、粒细胞抗癌疗法是一种应急治疗
由于粒细胞的“工作”时间只有一周左右,所以输入粒细胞抗癌治疗是一种应急治疗手段,将高抗癌活性的粒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后,能将患者血液中的癌细胞清除干净。
这一疗法的作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可以降低肿瘤负荷,缩小肿瘤,控制病灶;另一方面,可以调动患者体内自身的免疫细胞,促进免疫细胞再生,从而发挥协同抗癌的作用。
陈炳地教授坦言,这种 “输血”疗法并非一劳永逸。
待患者的肿瘤负荷下降之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通过营养治疗、心理疗法、运动健身等各方面的管理,结合多种疗法进行综合调理,帮助患者恢复自身免疫力。
如果康复治疗得当,完全可以做到与瘤共存,或者把肿瘤变成慢性病,就跟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生存三四十年都没有问题,肿瘤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总之,粒细胞抗癌疗法是一种应急治疗措施,完成治疗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康复疗法协同调理。
专家简介
陈炳地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导,上海市东方医院血液循环系统精准诊疗研究所执行副所长,重点从事液体活检纳米技术的研发,癌症的营养、情绪、免疫系统的康复治疗,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成像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荣获上海市卫健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