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成功的2种路径,你选择哪一个?

第六个人

 · 2小时前

关注
用脚投票的喜欢才是最难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第六个人,36氪经授权发布。

未来的所有公司都会成为两类公司:

1. 顶尖的设计公司

2. 顶尖的内容公司

设计本身就是内容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所有商业组织都将进化为内容公司。

这一点,从商业组织降维到个人品牌来说,也同样适用。

试想:如果你成为一家成功的顶流MCN内容机构,那么,你需要具备哪些商业能力?

答案不言自明:

1. 创意能力:即孵化IP、网红的能力,有爆点能够支撑你

2. 分发能力 :有了这些优质内容爆点, 怎样扩大范围让全国人民都看到?

3. 持续传播:高频、持续洗脑、强化你的个人品牌价值,让爆点延续生命

也就是说:

一方面你能制造爆款内容;另一方面,你能把这些内容做最大限度的传播……最理想的效果当然是病毒式自发裂变,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好内容以及,你这个人的价值。

对于个人品牌来说,你要具备产出爆款的能力,同时,你还需要拥有多个组合的传播渠道能力(比如你是个美妆爱好者,你要有通过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去扩散内容的能力)。

个人品牌所输出的社群分享、公众号图文、视频号短视频直播、论坛社区问答等专项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内容的优质性、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你的个人品牌的辨识度和变现能力。

当你产出一篇优质的公众号文章,你就会吸引来很多个大号转载。大号成为你的分发渠道,他们成为你的经纪人,让你被更多人知道,大号承担了「分发渠道」的角色。

所以:一个人的分发能力差,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优质的内容本身就有穿透力,会让其他平台能一眼看见你。但较差的内容,或者太过个人化而缺乏普世启发意义的创作,就很难形成广泛传播。所以最终,虽然说创意+ 渠道的能力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我们还是要聚焦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即:

持续产出优质的内容。

个人品牌的实现路径,大概有几种,成功的可能性和概率依次降低:

1.高频优质:以「辉哥奇谭」为代表的日更派

2. 低频优质:以 Susan Kuang、周岭「清脑」为代表的深度长文派

3. 高频低质:了解了一定的创作规律的成长型走量选手

4. 低频低质 :个人品牌入门新手

个人品牌所经历的内容创作4个阶段

可以看到,真正决定成功与否的,并非内容的频次——因为无论你是高频还是低频,内容本身的优质内核才是粉丝和订阅者长期留存的根本原因。优质意味着独特的价值,意味着深度认同和信任。

「辉哥奇谭」和Susan Kuang 已经说明,高频优质和低频优质2种路径都有可能成功,每个人的擅长领域不同,也决定了他可能更倾向、更依赖的成功路径不同。

低频优质的创作者会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因为频次低,用户可能快速流失,缺乏耐心等待。

然而,Susan Kuang因为个人作为硬核斜杠,又有极强的产品化的能力,所以,她很好的化解了这个问题:在英语、个人成长多个不同方向领域,Susan搭建了自己丰富的产品矩阵。即使内容更新频率低,付费用户仍然有充分留存和复购的理由——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没有更新的那些日子里,一直留在她的平台上进行消费,丝毫不影响读者和粉丝继续喜欢以及支持她。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会从入门新手开始搭建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当然也知道这个很痛的痛点:感觉自己的内容既没有独特性,质量中等偏下;同时,更新的频次也不算高,有一搭没一搭更是佛系经营——看起来真心没啥优势,不要做了吧?

有些新手实现了快速的粉丝积累,黑马杀了出来,都依赖了一个特别好用的动作,那就是:日更、高频。

从坐标轴左侧向右侧滚动,会帮助个人品牌实现冷启动,这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无非是——拼体力拼意志力。

但是,对于一贯内心对内容的「优质」有追求的人,对于生性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接受「高频低质」是特别难的一件事……我也曾经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

但自从认真观察了身边一些人的阶段性成功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挺朴素的真理:想做好个人品牌,尤其是在冷启动的阶段获得快速增长,端着架子,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想要被人认识,还希望自己已经是一等一的一线流量明星躲在幕后,这种自我认知和定位本身就和现实情况产生巨大错位——因为你不是一线,所以你必须接地气的先蹲下来做好流量。

早期以量取胜,培育粉丝的阅读与观看习惯,这正是「高频」的真正意义所在。

这一套玩法,和很多微商、私域流量的操作如出一辙:主要目的就是快速加人,快速运营,以量取胜,高频刷屏。内容咋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天在你周围霸屏,「我每天都出现在你的眼里」。当然,你依然要做成很好的选择和判断,那就是——务必保持你的格调和气质,不要让自己的品牌真的变得失去品位。

这四个象限,也正是个人品牌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说白了,每个人都要从低质低频,努力走向最终的优质高频。

走量选手的威胁主要在于:可能到达一定阶段后,会遭受断崖式的粉丝快衰。流失率极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创造优质具备长期收藏启发意义内容的能力。

观察了身边的一些优质作者之后,我发现:突破的维度并不局限在频次、而在于内容的深度上。除了转载,优质内容获得一些行业媒体、研究机构的认可,成为专栏作者,我认为,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错的可以选择的路径。

个人品牌需要找准一个相对聚焦的领域,持续产出专栏化的内容,而后找到特定的目标人群,逐渐打开局面和影响力。创意能力依赖于海量阅读、深度思考、先进工具的使用以及从已经成功的个人品牌身上探究规律、寻找内容突破的方法。

而最难的是:走到第四阶段,批量复制优质内容的能力,将成为区分个人品牌量级的幕后推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能摆脱这个核心命题:

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在频次上实现突破并且同时保持内容的优质,将是一个人必须训练的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容公司:具备从创意+ 执行+ 后期+ 分发的全产业链能力,无疑,这将是巨大的挑战。

个人品牌能够发力,还有几个重要的隐形因素需要被考虑进来:

1. 个人阶段性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和个人品牌目标的协同与冲突问题

2. 个人特定人生阶段时间精力的账户余额

3. 个人所处职业平台、Title的高赋能与背书效应

完全剥离一个人在自己主业职业上的成功,去谈个人品牌的成功,概率是极低的。人们往往信任一个曾经取得过成功的人,相信他所言所行为真;而比较难透过网络,去信任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历史背景和参照坐标的人。

离开了以上复合性因素,想要快速的做成个人品牌,或者像很多人所说的,动不动就讲什么“个人IP”,都是空中楼阁。要突破的不仅仅是个人品牌,还包括要尽力取得职业上的成功,双管齐下,双向赋能!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投入,我们都有望成为优质创作者:赢得一小部分人的深度信赖和认同,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和这些真正喜欢自己的人交朋友。

说到底:用脚投票的喜欢才是最难的!

作者简介:

第六个人:36氪专栏作者,跨越北上广深的跨界营销人,热爱主持与写作。公众号第六个人(connect_yourself)长期探索营销规律与个人品牌成功之路,努力成为美好阅读与生活方式的优秀买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