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正”字传家——记盛泽镇桥北社区张炳城家庭
言传身教 “正”字传家
——记盛泽镇桥北社区张炳城家庭
张炳城(下方左一)一家。
面对记者,家住盛泽镇桥北社区如意新村的张炳城说,他们家没有那些写在纸面上的家训,如果有的话,就是一个“正”字。“我们一家人,无论所处的环境如何,都要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他这样说。
这句话很朴实、很简单,但若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作为做人做事的原则,在三代人甚至多代人中得以传承,浸润于日常行为中的方方面面,那便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退休不褪色 乐当“银发”志愿者
张炳城出生于1955年,今年65周岁。退休前,张炳城在吴江新联丝织厂任职,后来工厂改制,他又到民营公司工作,负责行政、人事等方面的工作,60周岁后本该退休的他,又被公司返聘,直到2年前才退休。
退休后的日子一点都不无聊,因为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当一名光荣的社区志愿者。
“我们如意新村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平时都靠业主'自治’。”张炳城说,平时,他跟着其他志愿者一起,检查环境卫生、帮助困难居民、调解邻里纠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年初疫情防控时期,张炳城作为志愿者,每天摸排小区居民的信息,2个月时间里,他一个人走访了近160户居民。“在小区里,有一户居民是湖北籍,今年春节期间,他没有回去,但是,他老家有亲戚来看望他,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动员他在家里隔离观察14天。”张炳城说,这位居民很配合他们的工作,听了他们的动员后,主动在家隔离观察,而张炳城就每天给他送饭、倒垃圾。
张炳城说,之所以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受到了如意新村居民小组长傅海沧的影响,“老傅为人热情,特别乐于助人,跟大家的关系都挺好。不过他年纪也大了,今年快80岁了,我就跟他说,你可以歇歇了,我还年轻,我冲在前面。”张炳城说,除了防控疫情,今年盛泽镇还有件大事,那就是创建文明城市。
“全镇上下都参与其中,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张炳城说,那段时间,如意新村开展了“文明自治行”百日攻坚行动,他们这些志愿者天天在小区里巡逻,督促居民整改乱堆、乱停、乱放的行为。“小区的居民都很配合,每次发现卫生死角或者杂物堆,在附近总能找到愿意帮忙的居民,大家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打造更为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人居环境。”张炳城说。
夫妻共耕耘 “正”字家风代代传
张炳城说,他之所以能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因为家里有个贤内助、“后勤部长”,他的妻子张英英。
张阿姨比丈夫小一岁,退休前,是飞翔印染厂的会计。“我和她都喜欢艺术。年轻时,我们都是当时镇上'手工业业余文工团’的成员。”张炳城说,“我老婆喜欢跳舞,是舞蹈队的成员,我呢,喜欢拉二胡,是民乐队的成员,我们就是在参加文工团活动时认识的。”
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两个陌生人变得熟悉;而相同的生活态度、处事理念,则能让两颗心贴近。“聊了几次后,我发现,她做人、做事都很认真,深得厂里上下的信赖,这让我对她的印象更好了。”张炳城说。
张炳城跟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妻子张英英在核账时发现,前一个月工厂的用汽量,比平时高了很多,但是那段时间工厂的产量没有增加,她觉得有问题,就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厂里领导知道她工作很负责,不会乱说,就安排人员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一处阀门漏汽了。那处阀门位置较偏,如果不是发现得及时,还不知道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张炳城骄傲地说,因为妻子工作负责,厂里很信任她,本来她应该在50周岁退休的,结果厂里留用了她10年,直到60周岁才退休。“只比我早退了三年。”张炳城笑着说。
在张炳城夫妻的影响下,他们的儿子张光宇也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张光宇目前在盛泽一家丝绸纺织企业任副总经理,他工作认真、待人诚恳,深受领导和同事的信赖。“儿子天天加班,每天早出晚归。”张炳城说,采访当天,正好是张光宇的生日,妻子早早起床,出去买菜,准备了一桌大餐,并通知儿子一定要早点回来。“这段时间,他们公司有个重要活动,他一忙起来就忘了时间。”张炳城说,说不定,到了下班前,还得再打电话“三请”“四请”才行。
家和万事兴 祖孙三代爱学习
现在,除了参加志愿服务,张炳城还喜欢上网“冲浪”,而且还“冲”出了“名堂”。张炳城笑着说,退休前,他负责企业的人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进入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培训”网上交流群,经常为群成员“答疑解惑”,一来二去,他在这个群里也小有名气了。最主要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网友问的许多问题都是与时俱进的,你不可以胡乱回答,那就得学习,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充实自己。”
其实,不光是张炳城,这家人祖孙三代都爱学习。“儿子和儿媳妇周末闲暇时喜欢逛逛图书馆、书店,小孙女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还成为了一名小记者。”张炳城笑着说,对他们这一家来说,能够“活到老、学到老”,那就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了。
作者:姜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