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说金融」又到年底了,送给那些逃离深圳和坚守深圳的人们
财经茶叙之265 又到年底了,送给那些逃离深圳和坚守深圳的人们
作者:蒋晓华
01
2021年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一年一度的返乡春运潮也将开始,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估计返乡潮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
深圳每年返乡的人数,多达数百万至一千多万人,而且这当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再也不会回来深圳了。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在春节后会来深圳,找寻他们的梦想。
曾几何时,“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喧嚣尘上,这当中,当然也包括“逃离深圳”。
原因很简单,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房价高企,压力非常大,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内陆老家生活舒适。
大约三四年前,在“逃离北上广”声音最大的时候,还真有人付诸行动。他们卖掉了深圳的房子,带着家人回到了内陆老家。
如果光算经济账,这绝对是非常划算的一桩买卖。
就以我老家所在的安徽18线县城为例,房价只有深圳的1/10。理论上,卖掉深圳的房子,可以在我的18线县城买10套。一套自住,9套出租,日子可以过得清闲自在,悠哉游哉。
即使不买9套出租,也可以剩下一大笔钱。在县城里,可以轻松实现财务自由,下半辈子不用干任何事,也能活的下去。
然后呢?就这么混吃等死吗?我没再继续往下想象。
后来形势的发展与我预想的一致。“逃离北上广”的风潮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舆论的风向就发生了180度逆转,变成了“逃回北上广”。那些原先逃离的人,纷纷又回到了一线城市。
02
这并不奇怪。在来深圳之前,我在安徽的银行工作过7年时间,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自认为有发言权。
上世纪90年代初,安徽的经济还处于极不发达的阶段。除了边远地区以外,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基本上属于垫底。
银行业务也不例外,规模小,水平差,不良资产还挺多,发展速度非常慢,基本上一天的工作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前途。
我算是能忍的了,在那样的环境下还工作了7年时间。我们有些和我一样在内陆银行工作的同学,早早就去了深圳。
到了1997年,我实在不想再这么混下去了,年纪轻轻就在单位养老,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考进了深圳的一家银行,这是我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步。
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深圳的这家银行里,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饱和的,一星期接触的业务,要顶得上在老家一年的业务量。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业务能力不进步都难。实际上用“进步”来形容已经不准确了,应该是突飞猛进。
收入水平当然也不可同日而语。在安徽当地,银行已经算是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可在深圳银行的收入水平,是老家的数倍。
当然了,在深圳,要说工作忙碌,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那是毋庸置疑的。可我宁愿过这样的生活,也不愿混吃等死。
因为这样的生活,比起整天懒懒散散来说,其实更加踏实。
我还记得一个银行行长曾经对我们说过的话:人什么情况下最累?就是无所事事的时候。
忙碌的时候,反而并不觉得辛苦。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谈成一个大客户,拉来一笔大存款,收回一笔不良资产,心中的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远远超过身体的疲惫。
年轻人辛苦一点算什么,睡一觉就恢复过来了。
如果还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深圳安家置业,当你签下买房合同的那一刹那,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愉悦。
03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一个也是从安徽过来的银行老领导,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就是卖茶叶蛋,也要到深圳来卖。
不管在安徽还是在深圳,茶叶蛋的成本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安徽的茶叶蛋,只能卖到一元一个,深圳可以卖到两元一个,而且销量远超安徽,自然就会赚得更多。
这句话我记住了。
后面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偶尔脑袋里也会闪过一丝念头:在深圳这么辛苦,不如回安徽算了。
当然,这也只是闪念之间,很快就被我自己否定了,因为我不想过回那种混吃等死的日子。
20多年过去了,坚持是有价值的。
这些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回趟安徽,有时候一年还会回好几趟。
同家人同学朋友团聚的时光当然是美好的。只是几天一过,就会觉得心里有点空荡荡的。习惯了忙碌,一闲下来,反而感到恐慌。
人还是要有点追求才行。就像我写的公众号文章,虽然不挣钱,也占用很多业余时间,有时候还要为写什么内容抓耳挠腮,苦思冥想。
但其实乐在其中。心中有追求就有快乐,我的追求就是给读者普及金融知识,讲大家都能听得懂的金融。而当某些文章受到读者充分肯定,甚至被热捧的时候,心中就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最近几年,安徽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合肥,越来越像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但愿我的家乡也会越来越好。
04
那些逃离深圳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有站得住脚的理由。
但是,在深圳挣不到钱,在老家可能更难挣到钱,甚至让你失去更多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如果现在逃避了,下一代要来北上广深,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我们总是希望下一代能比我们自己更好,不能让他们老是窝在18线县城。
这里有一个现实版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其实很多,以为深圳压力大,到老家就会轻松一点。其实真要是回去了,就会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在深圳压力很大,在老家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说不定还会是更大的压力,只是压力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在我老家的18线县城里,说不上有什么机会。最好的工作无非就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这些单位没有过硬的关系,是根本进不去的。
但在深圳,到处都是机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前提是你得很努力。
每年到深圳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像我这样工作几年后再来深圳的,在百万人以上,而深圳近几年每年净增人口在40万到60万之间。可想而知,有相当一部分人,来了以后不久又离开了深圳,或回老家,或去别的城市。
坚持下来的人,大部分都享受到了深圳发展的红利,特别是在这十几年里买了房子的人,基本上都坐上了资产升值的快车。
更有不少人在深圳做成了一番大事。例如我的安徽老乡王传福,王文银,现在分别是比亚迪、正威集团的掌舵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现在来深圳还有机会吗?
我可以确切地说,对于深圳,来与不来是最大的区别,来比不来好,早来比晚来好。
就像现价10万元/平米的房子,当初是1万还是1.5万买的,区别并不大,区别最大的是买与没买。
明年是国家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深圳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迎来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12月8日,以“海纳百川圳共赢 先行示范再出发”为主题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共洽谈签约项目242个,涉及投资总额超7800亿元。
深圳必将再次腾飞,机会将再次俯拾便是。
05
现实也好,鸡汤也好,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总是要有理想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