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大兆街道孟家岩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少陵原东坡川道地区,南靠三联村,北邻倪家滩村,西靠少陵原与东曹村、新庄、张侯坟村接壤,东临浐河与白鹿原相望。长鸣公路从村中穿过,西康铁路浐河特大桥建在村东浐河道。是原酒铺乡政府所在地。村中有酒铺信用社、酒铺卫生院、酒铺供销社、酒铺兽医站、酒铺中学,大兆粮站酒铺粮站地下粮库、西安邮电局孟家岩库房等。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是长鸣公路。2000年国家修筑西康铁路,占用该村耕地4亩。

有康、孟、周、胡、王、常、程、勾等姓氏。1982年205户,910人;2012年,4个村民小组,236户,945人。耕地1400亩。从事种植的107户,外出务工300余人,从事运输的有30人;有砖瓦厂两个,木工厂一个,安排100余人。

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时,以地形和姓氏得名,《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作孟家崖。新中国成立后,因崖字难写,故改孟家崖村为孟家岩村。由孟家岩、康家沟、周家岩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孟家岩村较大。据传孟姓先祖是由西安东关南街孟家巷迁来。始建居所于浐河西岸塬根,后因洪水、兵乱等原因逐步顺塬根向上移居高处,居所大多依坡势择地挖土窑洞而成,现存祖辈居住的土窑洞,有的高约两丈,深约二十多米,可容二三百人。

明、清时隶属咸宁县,清末隶属大兆仓。民国隶属少陵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属马兴乡,1954年属强沟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大兆公社五联大队。1970年改属酒铺公社五联大队,1987年经上级批准改为孟家岩村民委员会,2002年1月撤销酒铺乡建制并入大兆乡,2007年2月大兆乡撤乡设立街道办事处。

有“龙渠”遗迹,地处塬根坡地,据说为唐代所筑,把河水沿等高线修成的明渠引向皇家园林——兴庆宫,并把沿途多眼泉水收集到龙渠中。古代水利家异常聪明,为使冬天渠水顺畅流通而不结冰,把温度较高的泉水引入渠中,确保一年四季供水。现该村仍有较大泉水七眼,水温冬暖夏凉,水质清澈甘甜,常年流量不减,从不断流。

为躲避土匪、战乱,该村先民修筑了庞大的地道工程,村村相通,户户相连,形成防御、住人、贮藏等完善的构筑,村民称地道为“窨子”。现大多塌陷损毁,仅留存部分遗址。

村民居住在半坡地带,而耕地大部分在少陵原上。由于缺乏灌溉设施,祖辈靠天吃饭;河下有部分土地可种水稻,但一遇河水暴涨,耕地就被冲毁成乱石滩。1967年修筑拦洪河堤1000多米,增加120亩稻田。1987年由于河床下降、无水浇灌,停止种植水稻。

世代以农耕为生,农闲时男子多去推柴卖草,妇女则操持家务或编制草帽,祖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1961年通电,用上电灯,平时磨面、碾米也改用电磨子、碾米机,原五联大队在孟家岩村河下修建的水打磨停用。1966年五联村建立医疗站,孟家岩村从五联村分离后,又成立两个医疗站。1976年打成第一眼灌溉井,利用五联大队的三级抽水站,把浐河水抽到少陵原的最高点。

20世纪70年代,村民居住的全为土窑洞,全村只有20余间土木结构的厦房。改革开放后,建造砖混结构楼房222户,大多村民的房屋装修讲究,建卫生间,购置太阳能、冰箱、电视等,手机己普及全村,村民拥有私家车60辆,耕田种地全部实现机械化。重视环境保护,除庄前屋后遍栽树木外,浐河西岸百余亩河滩地大绿工程树木己成林。

有古庙两座,一座位于一组(周胡坊),1960年左右损毁;另一座位于二、三组(孟家岩),庙分二进,正殿为三间,偏房八间,庙内修竹茂密,设一古钟,庙名叫“湘子庙”。1954年被拆,砖瓦木料运去倪家滩村盖了学校,神像被移至下河半坡的大窑洞内,“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三个自然村距离近,村民和谐友好,自古就有“康、孟、周、胡”之称。村里共有两支锣鼓队,孟家岩一支,周胡坊一支。孟家岩村的锣鼓队人多势大,敲点节奏明快、委婉,也受邀多次参与外村的节庆表演。新中国成立前就为了杜绝赌博的不正风气而组成戏曲自乐班,参与人数达上百人。后来成立了戏曲演出社,由老辈人集资购置的两大柜戏装,“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农历六月二十一是该村古会日。

1954年设立倪家滩小学,1976年酒铺中学在本村建立。2011年撤销酒铺中学,倪家滩小学迁至酒铺中学旧址。恢复高考至今,有重点大学生4人,普通大专以上学历共80人。村民孟忠,长期坚持剧本创作,6个剧本获得省、市创作一等奖三次,作品已出版发行,事迹被《长安县志》录载。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