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大书法家之·汪士鋐,书绝瘦硬颉颃张照,纵横自放
汪士鋐(1658~1723)清书法家、藏书家。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个人小简介汪士鋐与姜宸英、笪重光、何焯、称“康熙间四大家”。书绝瘦硬颉颃张照,诸子莫及。晚年尚慕篆、隶,其书能大而不能小,然有奇势,纵横自放,名公卿碑版多其手。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正楷列为“佳品”。
东坡评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汪士鋐的手札《东坡评语》,这是汪士鋐书录苏轼写在《唐氏六家书》后的一段题语。《东坡评语》纸本,行书,纵91cm,横50.9cm。释文为:余谪居黄州,唐林夫以书遗予,云吾家有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次其后,林夫之书过我远矣。右东坡书唐氏六家书后,汪士鋐。下钤“汪士鋐印”、“退谷”印2方,引首钤“秋泉”印。无鉴藏印。
行书山谷语轴纸本 126×61cm 福建博物院藏释文:王充道得相鹤经,飘飘然有乘风御气于天地间之意,顾所畜鹤皆卵出。凡鸟不可鞭策梦想,从田赤城未得问涂耳。余闻充道之兄道渊治生,得陶朱公、猗顿之方,颇游心于相牛经,殊不虚用其智,略以三十年观之,未得知渊充道孰得孰失。然今日充道卧白雲享天寿,已蒙道渊之力多矣。丙申夏五书山谷语,为丹丘同学老长兄。其他作品欣赏
“書貴瘦硬方通神”。筆勢與筆法的提按、轉折和結構凝聚在一起體現著作品的氣韻,更展現出書家的氣質。清代早期畫壇以董趙畫風為一統,當時以書法名世者,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笪重光,稱“清初四大家”。汪士鋐又與姜宸英並稱“姜汪”,其書法地位不容小覷。翁方綱有詩:楷法同時汪與何。則又將汪士鋐與何焯相並提。包世臣著《藝舟雙揖》,亦將汪士鋐正楷列為“佳品”。汪士鋐出身書香之族,是清初散文大家汪琬從子。字文升,號退穀,又號秋泉,松南居士,又與其兄汪份,汪鈞,弟汪倓以文名聞于吳中,時人號為“吳中四汪”。康熙三十六年,先以會試頭名中會元,殿試二甲第一名傳臚,於是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日講官起居注左春訪左中允,是康熙皇帝身邊親近的文學侍從。康熙皇帝命修《佩文韻府》,汪士鋐任校勘官。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北京參與《淵鑒類函》修纂工作,可見頗得康熙皇帝青睞。在即將於12月13日舉行的上海工美藝術品雅集拍賣會上,汪士鋐的《行書洛神賦》可以說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汪士鋐 行书洛神赋 1722年作 纸本 镜片 136×60.5cm此幅行書《洛神賦》,長篇滿幅,正是汪氏畫風“瘦硬通神”的典範之作。梁山獻《論書帖》雲:“退穀得執筆法,書絕瘦硬,頡頑得天(張照),諸子莫及”。由此幅正可窺其豹班。梁章巨《退庵所藏金石書畫跋尾》稱:“惟汪退穀書,寬博有餘,而複不稍逸於規矩之外”。從此幅作品來考究“寬博有餘,不稍逸於規矩之外”的評價,正是得其所哉。而晏棣《國朝書畫名家考略》雲:“退谷書流麗婀娜,最動人目”,用來形容汪氏此幅《洛神賦》也是切實之論。清代畫風,目前考鑒家最重初期之王鐸,傅山,乃至龔鼎孽等逸放畫風,而對規矩帖等之董趙餘緒,則重于查士標等遺老三作,對於姜汪何笪等家,則亦引起關注。楊見山《遲鴻軒所見書畫錄》稱“(汪士鋐)二書,為清初第一家……筆力扛鼎”。前代高賢由此品評。後來藏者豈能視若無睹。此幅《洛神賦》作於康熙壬寅,即1722年,時汪退穀六十五歲,也就是其去世前一年。晚年汪士鋐畫風,更覺沉著健勁,瘦硬中透出疏朗之致,允稱傑作。《归去来兮辞》册页 28.5cmX16cmX18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