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用户隐私泄露旧疾未愈 又现疑似“皮肉招聘”魅影
尽管智联招聘不断大力清查泄露用户信息的员工,可内部售卖简历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更有甚者,智联招聘平台上还疑似有“皮肉招聘”现象存在。此外,完成私有化三年后的智联招聘,目前正在与腾讯商讨投资事宜
《投资者网》侯书青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求职者反映自己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屡次收到陌生来电与短信的骚扰。调查显示,销售来自招聘平台上的简历与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一整条黑色产业链。其中就包括智联招聘等知名招聘平台。
《投资者网》还发现,在智联招聘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中,部分职位打着招聘“客房服务员”的旗号,疑似招聘性工作者。
智联招聘创立于1997年,2014年赴美上市。上市后的一年半时间内,智联招聘的股价大多徘徊在11-19美元之间,并于2017年宣布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在退市之前,公司已实现盈利。
黑产如何招人?
作为一个汇集了数百万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平台,在智联招聘的隐秘角落中,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投资者网》在浏览智联招聘时,发现一家位于广州的公司正在以3-4万元的月薪招聘客房服务员,而其他同类型职位在智联招聘上的最高月薪仅为6000元左右。在以“求职者”身份向该企业投递了一份几乎是空白的简历后,该企业的招聘人员很快就发来自己的微信号。
(智联招聘内的职位描述 图源:《投资者网》研究员整理)
在通过后续询问以及查看此人的朋友圈,《投资者网》发现这家公司在智联招聘打着招聘“客房服务员”的幌子,疑似招募性工作者。
这位招聘人员告诉《投资者网》,他们的工资以日结的形式发放,平均月薪高达5万-10万元。
(与招聘人员的聊天记录 图源:《投资者网》研究员整理)
APP内的职位信息显示,该职位发布于2020年11月12日,在平台上已存活近一个月的时间。除了这家公司之外,《投资者网》在智联招聘上也发现了几家疑似以“私人秘书”的名义寻找性伴侣的公司。此类巧立名目的招聘信息隐藏在平台海量的职位中,用与同类职位相比高出许多的薪资待遇宣示着自己的存在。《投资者网》关注的4个可疑职位,截至发稿均仍处于在线状态。
(可疑职位以及与该职位发布者的聊天记录 图源:《投资者网》研究员整理)
这些名不副实的职位,从一个侧面发映出智联招聘在审核用人单位相关资质、职位实际情况是否与描述相符等方面存在失察。线上招聘平台该如何杜绝为黑色产业提供滋长的温床,这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问题。
为了解智联招聘对发布信息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否做过核实,《投资者网》曾致函智联招聘求证,但一直未获回复。
隐私如何保护?
在线上招聘行业,除了黑产问题,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时有发生。
2019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智联招聘内部员工参与倒卖个人信息案。涉案公民个人信息多达16万余份,每份信息的售价为5元左右。与两名涉案员工一同受审的,还有专门以贩卖个人信息为生的淘宝店主郑某,以及破解了智联招聘企业账户盗取简历信息的黄某与中间人解某。
智联招聘声称,此案最早由公司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并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当时的报案原因并非“售卖简历”,而是“私下售卖简历”。
即便是员工不私自售卖简历,智联也会以一定的价格向用户收取费用。尽管目前智联招聘已从美股退市,但根据其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财报可知,其总营收为19.15亿人民币,在线招聘服务贡献了84%的营收,为16.09亿元,同比增长23%。根据已知数据,彼时智联上的简历报价为50元。智联在2017年第二季度,已经销售了超过3000万份简历。
一位猎头人士告诉《投资者网》,在已经购买会员的情况下,他在智联招聘上每刷新一次职位或私聊一次求职者,都需要支付价值10元人民币的代币,如果是金领求职者,价格则会提高至20元。尽管属行业惯例,但这种收费方式是否涉及重复收费?《投资者网》曾向智联方面求证此事,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为了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智联招聘也推出了加密简历的功能,加密后的简历除非用户主动投递,否则企业无法查看。但很显然,智联招聘目前对抗“家贼”发生的的种种疏漏很难让用户放心。若想抹掉自己留在平台上的信息,删除掉已填写的平台简历,或许是一个颇为稳妥的办法。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投资者网》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智联招聘在删除简历的流程上,为用户设置了一重又一重的阻碍。几经辗转,终于在微信公众号内人工客服的帮助下删除了所有智联招聘上的个人信息。
(想要删除APP中的个人信息需要冲破重重阻拦 图源:《投资者网》研究员整理)
扑朔迷离的财务状况
智联招聘曾于2014年赴纽交所上市,上市之后多次收到包括鼎晖投资、红杉资本等外部投资机构的私有化邀请,并于2017年9月25日通过特别股东大会宣布,已经通过了智联招聘与母公司以及合并公司所签署的合并协议与方案。
交易完成后,9月30日,智联招聘在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存托股全面停止交易并退市。
完成私有化的智联招聘随即发布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接下来将在资本支持下继续推进职业发展平台战略,通过投资Jobs BD、51社保等相关企业,完善人力资源服务链条。就在今年,淡出江湖许久的智联招聘又传出新动向。
据36氪今年9月消息称,智联招聘当时正在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涉及投资事宜的谈判,金额达数亿美元。此外,今年8月,也传出了智联招聘考虑通过非公开配售融资5亿美元的消息。但这两件事至今都未有下文。
智联招聘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招聘平台,成立于1997年,并于2000年-2008年期间先后进行了5轮融资,融资总额约为1.42亿美元。
智联招聘的扩张历程,与现在的若干家互联网公司别无二致。同样的大笔融资+跑马圈地模式让智联招聘连续12年亏损。
智联招聘于2017年10月退市时,易观千帆当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智联招聘无论是从流量、还是用户活跃度来看,都高于其他同业平台,仅在盈利能力上略逊于前程无忧。
(2017年9月国内线上招聘平台数据情况 图源:易观千帆)
而行业变革也恰巧在此时发生,自2017年3月开始,关于智联招聘的负面新闻开始多了起来。内容涉及没有营业执照的企业也能够发布职位、个人信息泄露、垃圾职位骚扰、雇佣水军刷简历投递率等。
产品上出现的若干问题对智联招聘造成的打击集中体现在市占率变化上,根据易观千帆提供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智联招聘尚有28%的市占率,仅低于前程无忧的29.3%。
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随着58同城、猎聘等平台陆续瓜分了更加细分的招聘市场,智联招聘与前程无忧的市占率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智联招聘的市占率仅剩19.6%,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前程无忧的市占率也下滑了5个百分点。
从收入上看,根据36氪今年9月披露的收入数据,智联招聘目前拥有1.8亿用户与超过450万家合作企业,营收较上一财年同比增长16%,为5.5亿美元。对比前程无忧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财报,其收入约1.33亿美元。
若以上数据为真,则意味着智联招聘以低于前程无忧约5个百分点的市占率,收获了近4倍于前程无忧的收入。短短3年后,曾经盈利能力略逊于前程无忧的智联招聘,仿佛在盈利能力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但无论智联招聘目前的盈利状况如何,用户隐私保护与对黑产监管是否到位,都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思维财经出品)■
内容来自懂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