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练了这么久,这些高分标题你真的会写吗?

新浪微博:@木铎考研

故事的开头,我们总要说一下正经事。

7月7号开始,木铎考研 2019年的暑期实务强化班已经正式开课了,目前课程已经进入到新闻报道策划的版块儿,每3天进行一次实务作业练习(消息写作、新闻报道策划),残酷的批阅已经学员们惊呼:太虐心!其实实务这东西,就好比纸上谈兵,真正上战场了,大概才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原来是这个样子。

所以,木铎实务强化班报名人数超出预期的240人也是情理之中。目前,木铎实务强化班已经开设了实务3班,拼团购买依然继续:

▲ 购买成功后,记得把邀请好友拼团链接发到群里或或者私信管理员,可快速成团

开始严肃脸。

消息改写几乎是所有院校新闻传播学考研初试的必考实务题,从高中训练写作文开始,相信你的老师们也一直在强调你:“题好文一半”。但是,在消息写作中,受众短平快的阅读习惯更加强调好标题的重要性,考研改卷更如是。近千份试卷中,规定时间批改完,在书法不如王羲之的前提下,相信学长:好标题,是得高分之利器!

今天,木铎考研的学长学姐就把高分消息标题的写作经验,分享给你们,希望正在进行实务练习的学弟学妹,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写出出彩标题的六条小技巧

  • 1、从最贴近读者的语言中寻找最鲜活的标题

好的新闻标题除了本身的新闻价值外,编辑能否用最准确的词句把新闻要点勾画出来是编辑的功力,而画龙点睛、耐人寻味的标题则更多地来源于生动的日常。

  • 2、疑问句式标题

华商报的《为何昨日一城寒冬半城雪难道我们不在一个西安?》第一句以“雪姑娘真的真的真的走了!”开篇,让我们真实感受到雪姑娘很淘气,同时也再次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深受读者的喜爱。

  • 3、方言民谚式

《今儿腊七-35℃明儿腊八-34℃》,肩题《“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真的吗?》。新文化报的标题则透出一股东北人的冷幽默。用这样的标题引发读者互动式体验,文中还提到“告诉你用东北方言关于冷的N种说法:老冷了、嗷嗷冷、嘎儿嘎儿冷、钢钢冷、贼拉冷……你还知道哪些更有意思的说法,一起来说说吧。”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既让当地人喜爱,也让其他地方的读者感到新鲜有趣。

  • 4、引语式标题

《主席同志,请您检阅!》是人民日报2017年获奖好标题中最短的一条。八个字,掷地有声,喊出了军威,展现了我军昂扬自信的风貌。

  • 5、语词的形象化为标题主要的表现手法

经济日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标题《重复建设压瘪了“易拉罐”》,原题是《重复建设拖垮了易拉罐产业》,作者最后删去“产业”二字,改“拖垮”为“压瘪”。一个口语中常用的“瘪”字,扣住了重复建设“吃瘪”与易拉罐“压瘪”这两个核心词组的契合点,令原本过平过正的标题平添一份动感和质感,令人阅读中仿佛听到易拉罐不堪重负的变形声,感受到整个行业的不能承受之轻。

  • 6、网络流行词进入标题的精雕细琢

网络时代因缘巧合产生的网络热词,新颖、形象、有趣味。热词不仅代表了潮流风向,同时也是最受关注事件的集中反应。报纸标题对这种时尚化、大众化的新词如果使用得当,可以一改惯用老词的陈旧古板,可以迅速让读者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

以人民日报为例,文章标题为《激发中国前行的最大力量》,文中用“屌丝心态”来形容当下社会中的一种集体心态引发广泛共鸣。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物心态,而这样的词语登上人民日报代表了一种社会心态和社会身份的变迁。

再如人民日报的《中国经济“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用“颜值”和“气质”这两个网络流行词来形容这两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谓恰如其分。

人民日报2017年评出的64个好标题

闻标题写作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通常用简洁精练的文字提示新闻内容中最主要的信息。而新闻标题的常见错误主要表现在:

一、事实概括不准

新闻标题对新闻事实概括体现在两个方面:概括全部的新闻事实、就新闻事实的主要方面进行概括。但是,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求准确无误。

不准确的新闻标题或者是偏离了主要新闻事实,或者是表意不清楚,让人匪夷所思。例如:《35辆的士动物园合围仙桃骗子破了50万大案》,新闻事实的当事地点是当归酒店,动物园只是一个场景而已。而且,50万大案也概括失误,是50万件大案还是案值50万元?都没有交代清楚。再看《偶遇同事跳舞招来一顿痛打》,只看标题还以为仅仅是遇到(看见了)同事跳舞就招来一顿痛打。但新闻事实却是因为偶然遇到女同事,并与之同舞,被女同事的丈夫看见后误解,而招致痛打。从这个意义上讲,标题中的“偶遇”应改为“偶与”更恰当。

相反,好的新闻标题都能够直截了当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的和人们最关心的信息。不看文章,只看标题,也大体知道新闻事实的主要内容。

二、用词表达不当

新闻标题用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词义的误解

例如:《再就业优惠政策何以“望梅止渴”》是说政府尽管出台了再就业优惠政策,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这则标题中的“望梅止渴”一词就是误用。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解释,望梅止渴是“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而新闻事实是政府已经出台了再就业优惠政策,怎么还是“空想”呢。再如:《400名“负翁”遭强制还款》是说近400名靠借贷购买手机、电脑、汽车等大件商品,又不按时还贷的人被法院强制执行还贷的事情,这里的“遭”,应该改为“被”,因为“遭”,一般是遭受、遭到的意思,从感情色彩上讲,遭受者是值得同情的,对动作的实施者是一种批评的态度。但这里,不按时还贷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被”字更能准确地表达消息的意思。

2、乱用简称

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词汇的简称都是经过社会认可并固定下来的。它们往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其他还有“人大”、“中央”、“北大”等等。但是,如果为了求简洁在标题中乱用简称,往往会使人难以理解其所指,例如:《第五届机博会23日亮相》,这里“机博会”很容易引起误解。即使结合引题“我市制造业将集体展示风采...”也可以有机械博览会和机电博览会两种可能。《泰山将被世遗除名?建设部称未收到世遗大会警告》,将“世界遗产委员会”简称为“世遗”、《私改煤气管线隐患无穷管煤警示:莫随便“动气”》中将武汉市管道煤气公司人员简称为“管煤”等。其中的“世遗”、“管煤”都不是固定的简称用法,虽然用在这里是为了简洁,但却不准确。

三、行文不合语法

有时,新闻标题的不准确是由于语法的错误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介词或助词的使用错误。缺少介词的,例如:《蛔虫腹中呆五年》,显然这里缺少介词“在”,否则可以理解为“在蛔虫腹中呆五年”。介词“在”一般和其后的名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限定主语的对象、处所等,随便省略会造成主宾错位。另外从准确性上说,这一标题还缺少必要的限定,完整的可以表述为《一条蛔虫在腹中近五年》,“一条”限定蛔虫的数量,“近五年”是一种大致判断,因为从新闻内容不能得出五年的确切判断。类似缺少介词的标题还有:《达芬奇传世巨作英国被劫》,应为《达芬奇传世巨作在英国被劫》;《疯狗当街逞凶咬伤十人被击毙》应为《疯狗当街逞凶咬伤十人后被击毙》。多用助词的,例如:《今秋开学严管收费不让乱收费伤了人心》这里的“了”应当去掉。在语法上动态助词“了”主要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而新闻内容是说今秋开学将严管收费,以防乱收费再伤人心,是尚未发生的动作,所以不能用“了”。就这一标题来说,从准确的角度来看“严管收费”不如改为“严管乱收费”,因为收费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合理收费何必严管。从准确、简洁的要求看,该标题不如改为《今秋开学将严管乱收费》。

—限定性定语使用不当。例如:《啤酒突然变浑浊热情劝酒有名堂机警司机智擒麻醉劫匪》,新闻的内容是说几个劫匪在啤酒中下麻醉药待司机喝下昏睡后实施抢劫,一司机识破这一伎俩报案并协助抓获一劫匪的事实。可见麻醉只是劫匪使用的手段而已,但从语法的角度分析,标题“机警司机智擒麻醉劫匪”中“麻醉”显然是“劫匪”的定语,给人的印象是“机警司机”擒获的是一被“麻醉”的劫匪,意思完全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