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翠青釉:导致龙泉青瓷走向衰落?
.很多人知道龙泉窑从明朝走向没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朝官方不再向龙泉窑订烧青瓷。明朝从洪武年间开始设置了御窑厂,对于瓷器的烧制,御窑厂在某种程度上就能满足朝廷的用度需求。
明代龙泉窑龙凤双耳环瓶南宋时期龙泉窑海外贸易兴盛,产品在东亚、东非和阿拉伯诸国广受欢迎,到了元代窑场和产品出口数量更是猛增,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有了技术突破。对于龙泉窑的衰落,一般认为于明代中期以后龙泉青瓷的烧造日趋凋敝,直至清代停烧 。原因只是失去官方支持那么简单吗?元代的龙泉窑可有着大量的海外订单呢!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关于龙泉窑衰落的原因,本文将提出一些观点,以供大家共同探讨。提到青瓷,多数人能想到龙泉窑。龙泉窑在历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及知名度,尤其南宋时期,烧制出的粉青和梅子青被誉为历代青瓷之冠。然而南宋以后,此类青瓷便很难再见到了。
元代 龙泉窑青釉模印贴花云凤纹瓶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北京故宫藏明朝初年,皇室加大对青瓷烧制的投入,到了永乐年间,终于烧制出翠青釉。翠青釉或许同当年的梅子青或者粉青存在差距,确切来讲不应该叫差距,而是不一样的风格。永乐翠青釉因其釉色青嫩如翠竹而得名,而且这一时期的翠青釉已经非常成熟,釉面色泽光润,拥有很强的玻璃质感。有研究表示,永乐翠青釉已经不下于南宋龙泉窑巅峰时刻,难怪明朝官方会放弃对龙泉窑青瓷的订制。这也导致龙泉窑青瓷之后的烧制质量越来越差,对青瓷的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
明永乐翠青釉三系盖罐-北京故宫藏永乐翠青釉,其本身的烧制是永乐御窑厂将南宋龙泉窑的梅子青和景德镇影青瓷的透亮相互结合,从而研究出来的新品种。永乐翠青釉、同当时的青花、甜白釉及鲜红釉等,共同构成永乐庞大的瓷器系统,并且名扬天下。事实上南宋灭亡以后,青瓷的烧制便每况愈下,永乐翠青釉的烧制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是为青瓷正名。
明宣德青釉葵瓣形盘
明宣德青釉葵瓣式碗 台北故宫藏元代以来景德镇窑生产的白瓷、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开拓了陶瓷烧造的新阶段。彩瓷的创烧导致人们的审美转变,从宋代对单色釉的欣赏,渐渐转向对于瓷器表面装饰的喜好。龙泉窑生产的青瓷,除了外销方面还保持了比较大的数量,其他方面已经无法与景德镇相媲美。到了明代,龙泉窑生产规模已经逐渐缩小 。
明永乐 仿宋龙泉青釉划花碗基于对翠青釉的仰慕,清朝从康熙开始,对翠青釉展开了烧制。虽然清代皇帝对瓷器非常看重,并且烧制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是同永乐翠青釉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永乐翠青釉为了更好展现釉色的效果,胎体从轻重以及薄厚上处理的都非常精细。器物内部以透明的白釉为底,之后在器物的外部施以翠青釉,因此永乐翠青釉给人一种均匀光泽之感。
明永乐 翠青釉三系盖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康熙朝是清代瓷器烧制的一个顶峰,在翠青釉的烧制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因此这一时期的翠青釉色泽光鲜,釉色均匀。可能是为了映衬器物上的印刻的花纹,整体釉面较薄,同永乐时代的青釉相比,少了一层质感。到了雍正年间,虽然仍有翠青釉的烧制,但釉面色泽更淡,釉层也更为浅薄。到了乾隆以后,随着烧制工艺的下降,翠青釉的烧制也就渐渐停止。
清康熙 青釉「鱼跃龙门」莱菔尊 高:19.4厘米
清康熙豆青釉云纹马蹄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雍正 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
清雍正 青釉团云龙纹大盘 直径:46.9厘米
清乾隆 青釉夔龙纹如意绶带耳葫芦瓶 高:18.1厘米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对于翠青釉的烧制,永乐朝是一个开端,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顶峰。虽然后世对翠青釉有所烧制,但在釉色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或许即便后来的翠青釉真的接近乃至赶上了永乐,但无论从工艺还是艺术角度,终归少了当时的感觉。
明永乐翠青釉罐-北京故宫藏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官窑或准官窑,龙泉窑失去来自宫廷的支持和订单,因此走向衰落 。1、景德镇官窑于永宣时期烧制出龙泉窑典型产品,官方竞争上龙泉窑已经丧失意义;2、明早中期龙泉地区发生叶宗留起义,矿工起义军和政府军的对抗,对当地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导致龙泉窑烧造的停止甚至破坏。考古发掘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的青釉瓷器残片,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永乐青釉小钵,很可能就是景德镇模仿龙泉窑而成功的作品。相比于龙泉窑始终略带灰色的胎质,景德镇官窑的胎体更加洁白细腻,显得更加精致。景德镇官窑大约在永乐到宣德时期,创烧出了青釉瓷器,使用上完全可以取代龙泉窑青瓷,龙泉窑青瓷竞争优势殆尽。景德镇窑仿烧龙泉釉瓷器的方法,较晚的文献如《南窑笔记》记载:“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亚于古窑……” 。事实证明,龙泉窑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在产品种类的丰富程度上无法与景德镇抗衡。
这个市场是残酷的,你的产品失去竞争优势就会被他人所取代,从古到今、各行各业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戏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