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韵48:十二时辰循环过梦回盛唐心何往?

国风秦韵48:十二时辰循环过梦回盛唐心何往?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西安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天然博物馆”,更是一所“研学旅行”的社会教育大学校。2019年暑期,举家出行来西安旅游的国内游客,很多都是因为追剧《长安十二时辰》追到这个故事发生地。而来自国外的游客,则依旧是源于“汉唐长安”和“丝路之都”的文化吸引力。

网闻博报注意到,以往每逢暑期,各地电视台争相滚动重播的“四大名著”电视剧,今年遇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剧“挑战”。《长安十二时辰》等一批高质量电视剧在卫星频道和网上热播,就是今年暑期格外引人注目的一场视听盛宴。据新华网2019年8月15日报道,摆脱虚构场景,观众偏爱追剧追文化。制作精良的剧集不仅能够收获口碑并引发讨论,还能“点燃”观众的旅游热情。《长安十二时辰》等今夏热播剧,便掀起了陕西省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热。

报道称,《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在24小时内化解危机、拯救长安城的故事。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剧中对大唐盛世的“再现”,同样让观众眼前一亮。从都城格局到市井风情,观众在电影质感中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长安”。观剧后,不少观众立刻规划了暑期西安游。不仅古都西安“受宠”,《长安十二时辰》的取景地浙江象山影视城也受到旅友偏爱。为剧集拍摄专门搭建的唐城景区,已被不少“长安迷”列为出游目的地。业内人士认为,吸引“宅男”和“宅女”为《十二时辰》走出家门的不仅是跌宕起伏的剧情,也在于这部电视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细节的再诠释。

在网闻博报看来,青少年追剧追《西游记》,也是“精神研学旅行”的追文化。而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影视剧,只是用新科技手段对文学经典的解读和诠释。再过五百年来看,包括《长安十二时辰》和《少年派》及《亲爱的,热爱的》在内的爆款新剧,都只不过是“快闪”而过的昙花一现。文学剧本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蒂还是“内容为王”。如果没有超越“四大名著”的文学作品,奢谈国产影视经典还为时过早。

正如影视评论人李星文所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观众所思所想的剧集往往才是留得住的精品,期待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新作品,能超越每逢暑期就重播的怀旧剧集。”再就文学剧本“内容为王”来讲,当年新鲜出炉的“四大名著”,难道就不是紧扣时代脉搏的现实意义的新作品吗?今日中国的名作家与当年“四大名著”的作者相比,艺术造诣差距又究竟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一个社会教育“研学旅行”的现实追问。

可以肯定的是,古都西安被称为“网红城市”,绝不只是科技创新的时代传奇。没有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爆款,西安依然会是“一带一路”的文化地理原点。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追梦盛唐”,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丝路之都”的线下“研学旅行”。

2019年8月15日,在西安博物院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现场,观众里有3个“老外”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在观赏表演时的拍照和鼓掌动作,总是显得异常兴奋。按照这场常态化演出的惯例,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一边亲自司鼓领奏,一边向观众讲解中国音乐文化知识和每首曲子的历史背景。

网闻博报发现,在李铠博士讲解唐朝宫廷雅乐《柳含烟》曲目和中国古谱的演化过程时,这3个“老外”更是激动地手舞足蹈。到了演出结束时,他们又冲过去拉着李铠博士合影留念。因为语言不通,大家都感觉到很焦急。恰巧,现场有位国内观众是来自湖南的英语教师。见此情景,她就义务充当翻译,这才化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翻译交流,大家终于明白,这3个“老外”是从法国来中国旅游的一家人。当时观看演出时,李铠博士拿着一张《柳含烟》曲谱介绍说,是法国音乐家最早用五线谱翻译中国古代的工尺谱,这才有了现在人们常见的简谱。法国艺术家,对促进“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有很大贡献。当李铠博士说简谱是法国人发明的,他们就感觉很亲切很开心。这个“中法音乐情缘”,便自然引起了他们的精神共鸣。

这对法国夫妇和女儿说,他们非常喜欢今天的演出。因为原汁原味的中国音乐和法国音乐迥然不同,是一种有趣而又奇特的享受。他们对中国的古都西安感觉很好,来这里就是为了感受大唐风韵。能欣赏到今天这场原生态的长安古乐,他们感觉非常幸运!

按照这3位法国游客的要求,李铠博士带领18名乐团成员,愉快地跟他们合影留念。

Bourg一家人随后给李铠博士亲笔留言:您的音乐棒极了,我们非常喜欢并且度过了一个很愉快的时光,特此致谢!

远道而来的法国游客是这样,国内游客大多也是举家出行的“研学旅行”。当天义务充当翻译的这位英语老师,便是一家三口从湖南来西安进行“文化之旅”。

中外游客纷纷表示,在西安博物院真正找到了“梦回盛唐”的感觉,也接受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

每当听到这些赞誉,李铠博士总是反复强调,这场永不落幕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是西安博物院倾力推出的文化创新项目。如果没有院领导的全方位支持和指导,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皆大欢喜的良好发展势头。

据西安博物院经营部部长刘勇介绍,余红健院长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长期致力于对西安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积极践行“让文物说话”和“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让物质文化遗产“动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深挖文物的文化内涵,积极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他们已经开发了多项文创产品。

刘勇表示,2019年7月31日,他们推出了小雁塔下体验“盛唐雅乐”之旅,由此便开启了这场永不落幕的“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下一步,他们还将策划系列专场演出,进一步发挥博物院的社会教育“大学校”功能。同时,积极整合旅行社资源,为“研学旅行”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

众所周知,“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这一重要论述,就深刻阐明了各类博物院和博物馆履行好保护管理文化遗产的基本职能,更是通过公众教育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要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收官了,“丝路之都”的文化寻根热依然会持续升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世世代代守望“汉唐长安”的陕西人,就必然能够继续引领时代风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