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那一年,这个巨头说破产就破产了
封面图|《浪客行》剧照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1997 年 1 月 23 日,距离韩国爆发金融危机还有 10 个月,汉城
(那时候,韩国首都的汉语译名还叫「汉城」,不叫「首尔」)
地方检察院发布通告:从即日起,韩宝钢铁公司破产,由司法机关强行接管。
韩宝钢铁是韩国当时的第 2 大钢铁企业,其背后的韩宝财团是韩国第 14 大企业集团。
之后的几天里,韩宝财团旗下的数家公司相继宣告破产。韩宝钢铁及相关企业破产后,韩国十几家银行、数百家承包商被波及,多名韩国高官以及时任总统金泳三的儿子金贤哲卷入案件,遭到调查。韩国政商两界掀起了一场「大地震」。
作为当时的大财团之一,韩宝和三星、乐天这些老资格财团相比,「资历」要浅得多。遑论当年,即使放在今天来看,韩宝的迅速崛起与瞬间溃败,都有诸多不可思议之处;其得失、教训,也仍有考究、观察的意义。
1
「鬼才」郑泰守
2020 年年末,一名中国学者在演讲中「透漏」自己在美国的工作方式,引来不少议论。他说:
天下没有美元搞不定的事情。如果一摞美元搞不定,那我就两摞。
假如韩宝集团的创始人郑泰守有机会听到学者的这句话,大概会引以为知音。因为,这也是他的工作方式。
1923 年,郑泰守出生在韩国庆尚南道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家庭贫寒,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当店员,之后又做了 23 年的普通税务员,然后投身矿产业。直到 1974 年年过半百时才创办韩宝商社,经营金属钼的出口业务。1978 年,由于美国突然停止生产钼导致其出口价格上涨 10 倍,郑泰守得以大捞一笔。
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做事时总是以金钱和利益为先。他也乐于以此道待人,用他告诉手下人的话说,那就是:「只要有钱,没有干不成的事」。
凭借着高明的手段,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不久,郑泰守便承建了汉城市「银马公寓」大型居住园区的建设。随后,商社业务逐步扩大,建筑、钢铁、制药等无所不经营。1984 年,郑泰守收购了锦湖钢铁厂,将韩宝商社更名为韩宝钢铁。6 年后的 1990 年,韩宝集团就一跃进入韩国 14 大财团的行列。
郑泰守被很多韩国人称为「鬼才」。
倒不是说他做生意有多「鬼」,而是他送钱特别有一套,是「行贿的鬼才」。
1993 年金泳三成为韩国总统之后,为了抑制行贿受贿,开始推行「金融实名制」。对公职人员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压力。但是就像近些年一些人为了掩人耳目,用矿泉水瓶子装茅台一样,郑泰守也收起支票,将整沓的现金装进方便面箱子和苹果箱子,送给自己需要搞定的人。 外人看来,那不过是普通的食物、小礼物,但这一箱子东西真正的价值,只有谁收谁知道。
正是通过金钱开道,郑泰守和韩国当时的权力阶层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不论遇到什么风险总能绝处逢生。甚至在一些时候,他都不用表示,事情自然被抹平,因为拿他钱而手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他夸口道:「如果我开口说话,那这个世界就会不得安宁」。
2
「步子迈得有点大」
通过利益输送,郑泰守的韩宝集团得以快速崛起。
1991 年夏天,韩国政坛曝出了「水西丑闻」。根据当时的韩国相关法律,城市绿化地不得用于工业开发。但是,郑泰守用巨款行贿总统府秘书和 5 名国会议员,并通过他们向汉城市施压,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获得了汉城江南水西洞一带的城市绿化地的开发权。之后,他又把这片每坪 58 万韩元买进的土地,转手以每坪 148 万韩元售出,从中攫取了 427 亿韩元
(约 5700 万美元)。
丑闻曝光后,相关受贿人员均被关进监狱。但由于得到了时任总统卢泰愚的庇护,郑泰守在这起事件中全身而退。
除了通过这样的生意直接获利外,郑泰守还通过相关人士施压银行,从而获得贷款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而最终导致韩宝钢铁破产的,也正是那些远超自身偿债能力的银行贷款。
贷款,是为了扩张。盲目举债扩张,则源自郑泰守快速进入韩国十大财团之列的野心和对韩国「大趋势」的判断。
1961 年朴正熙上台后,韩国开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到了 1980 年代,伴随着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韩国国内的钢铁需求量不断增加。除了造船、汽车工业的发展,汉城连续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场馆建设也需要大量钢材。虽然随着需求量增加,浦项钢铁等钢铁厂也进行了扩建,韩国当时的钢铁产需基本持平,但是一些分析家认为,汽车行业和造船业将继续发展,韩国的钢铁需求量还会增加。
郑泰守从中看到了「商机」。 他决定让韩宝钢铁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1989 年,郑泰守选定位于韩国西部海岸的唐津地区,建设具有年产 900 万吨钢材生产能力的世界第五大钢铁厂。
然而,对韩宝钢铁和郑泰守而言,建设一座如此规模的钢铁厂,步子迈得太大了。韩宝当时仅有 1 亿多美元资金,新项目的预估总投资却达到了 32 亿美元。
没钱,怎么办?郑泰守想到了两个办法。一是和过去的生意一样,先搞定大人物,通过他们向银行施压,同时用相同的办法搞定银行的行长们,从而获得多家银行的贷款。二是先建设一期工程,待第一期工程投产后,利用所获收入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
银行的钱顺利到手了,一期工程也顺利投产了。只可惜,一期年产 300 万吨钢材的工厂运行投产后,韩国汽车、造船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量并没有韩宝预估的那么大,加上部分产品由于技术性能欠佳、价格较同行昂贵等原因,没有销路,新钢铁厂不仅没有获利,反而出现巨额经营亏损。
面对这种情况,郑泰守不仅没有叫停本该停建的二期工程,反而铤而走险,继续从银行贷款。
钢铁厂的建设费用也从 32 亿美元猛增到了 62 亿美元。
面对郑泰守的继续贷款需求,相关银行的行长们毫无拒绝的底气。一来,有大人物打招呼,自己也拿了回扣。二来,这些已经借出了大笔款项的银行比郑泰守更害怕韩宝出问题。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有这样一个桥段:李鸿章为筹钱向洋人银行贷款,他告诉盛宣怀,「借少了,你是他孙子;借多了,他反而成了你的孙子。」
郑泰守早就一步步地把那些银行变成了提款机和自己的「孙子」。
3
泡沫被挤破时,一切都没了
网上有个说法,「借 10 万,你怕银行;借 1000 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 10 亿,银行怕你。」这话放在郑泰守身上,也完全不错。但架不住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宝的债务越滚越大,而韩宝钢铁的经营却始终没有起色。银行终于扛不住了。
1996 年底,韩宝已经背上了超过 60 亿美元的债务,其中,韩国第一银行与韩国开发银行分别借给韩宝 12.5 亿美元和 9.4 亿美元,分别相当于两行资本金的 100% 和 50%。为此,银行团向政府提交了《韩宝钢铁陷入危机》的报告,1997 年初,又要求韩宝集团交出经营权和所持股份,让公司在银行团的监督下继续运行。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郑泰守决定在集团召集 4 名最信得过的关键人物商讨对策。这 4 个人,就是他的 4 个儿子。
作为家族企业的创始人,郑泰守并没有太多信任的高管。用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说,「管理人员是打长工的,集团情况只有主人知道,打长工的知道什么?」
商讨的细节不得而知,但结果显而易见。1997 年 1 月 22 日,郑泰守表示无力还款且拒不交权,银行团随即申请韩宝钢铁破产。
韩宝破产后,郑泰守被捕。随后,政界、金融界中多人因为收受郑泰守的贿赂接受调查。时任总统金永三的儿子金贤哲,以及数名银行行长、政府部长和国会议员相继被捕。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总统金泳三在就职四周年对国民谈话时就该事件表示公开道歉,随后改组内阁,任命新总理。
韩国第一银行前行长李喆(左)和郑泰守
4
殷鉴不远
韩宝钢铁破产之后,人们反思韩宝的骤起骤落时,小作坊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创始人不受约束的想当然式决策、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经营、韩国金融界与政界的腐败等因素被一再提起。
而郑泰守自己,也落了个晚境凄凉。1997 年 9 月,韩宝贿赂案二审宣判。汉城高等法院驳回了郑泰守等人的上诉,维持汉城地方法院对郑泰守的原判。在此之前的 6 月份,郑泰守被汉城地方法院以诈骗、贪污和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
汉城高等法院的判决书说:尽管郑泰守高龄,且有脑病,但他以违背社会道德的方法从事企业经营,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混乱,应该对他处以重罚。
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曾在《最富足的投资》一书里这样评价一些人:这些人其实非常聪明,具备足够的智力,能以正确的方式把事情做好。如果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做事情,他们也会相当成功,绝不会比别人差。然而,正是由于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的原因,他们采取了投机取巧的方式,以致破产、进监狱或自杀。
罗杰斯还说: 走捷径也许会成功,但如果你们最初就做正确的事情,你们也一样能够成功,甚至比试图走捷径更成功。你们具备足够的聪明才智,有能力把事情做正确,并大获成功,根本无须冒牢狱之险。
罗杰斯评价的也许不是郑泰守,但用罗杰斯的话评价郑泰守,何其恰当。
一转眼,韩宝破产已经过去了整整 24 年。对于韩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亚洲金融风暴前的一场小风暴,一段并不美好的回忆。而对于更多在商海中拼搏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可供反思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