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篷舟:薛涛生卒究何年
中唐时期著名女诗人薛涛的享年和生卒年份,历来众说纷纭,岁数最大的说成“至近八十”,最小的则只有四十七岁。
我的考证是:薛涛享年共六十三岁。生于七七○年(唐代宗李豫大历五年),卒于八三二年夏(唐文宗李昂大和六年)。
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薛涛自己的诗,与薛涛同时人有关薛涛的事、诗和书信,以及历来有关薛涛事迹的旧说。
卒年的根据是,《全唐诗·刘禹锡》诗有一首《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玉儿已逐金环葬,
翠羽先随秋草萎。
唯见芙蓉含晓露,
数行红泪滴清池。”
一九四五年我引用了此诗,但尚不知作于何年,因而也不能证明薛涛卒于何年。30年后,始见卞孝萱的《刘禹锡年谱》,引用《淳熙秘阁续法帖》载白居易复刘禹锡书手迹事,原书说:“前月甘六日,崔家送终事毕,”“乃至'金环、'翠羽之凄韵,每吟数四,如清光在前,或复命酒延宾,与之同咏,不觉便醉便卧。”“居易再拜梦得阁下。十一月日。谨空。”所说“崔家送终事”,指八三二年(唐代大和六年)八月崔群卒,十月二十六日,居易在洛阳为崔群送葬后,即得禹锡自苏州寄到此诗,十一月亲笔写了这封回信。刘诗有芙蓉(水芙蓉,即荷花)含露,红泪滴池的描写,可知薛涛之死在是年夏季。涛诗有“芙蓉新落蜀山秋”句,芙蓉入秋既落,自不能含露滴池,死时自不会在秋天。以当时交通的艰阻,李德裕、刘禹锡、白居易的诗筒往还,至少也得要三几个月的时间。禹锡的诗和居易的信,遂成为薛涛卒年在八三二年夏季的铁证。
薛涛生时有几件大事:(一)“甫及笄”(十五岁)入乐籍;(二)当了四、五年乐妓后,就被韦皋罚赴松州(今四川松潘),释回即脱乐籍,隐居于成都的浣花溪甚久;(三)武元衡镇蜀时奏涛为校书郎;(四)涛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和东川监察御史元稹(字微之)相聚;(五)涛寄《赠远》诗给被贬江陵的元稹,和在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六)涛与段文昌、段成式、元稹唱和,都说明自己已入老境;(七)涛晚年由烷花溪迁居成都城内碧鸡坊;(八)涛与李德裕唱和。这些事都和薛涛的年龄有关,薛涛自己大都有诗为证。下面简要地加以论述:
(一)我断定薛涛生在七七○年(唐代大历五年),入乐籍时在七八五年(唐代贞元元年),时年十六岁(虚岁)。愈大愈小对以下各事在时间上对不上号。
(二)罚赴松州时写的《十离诗》,是青年妇女口吻,中有“四五年”,“四五秋”句,应在七八九年(唐代贞元五年),时年二十岁。
(三)武元衡镇蜀时,涛脱乐籍已十九年。武重其才,《郡斋读书志》明确地说:“武元衡奏校书郎。”时已三十九岁。
(四)八○九年(唐代元和四年)涛到梓州与元稹相聚,有《四友赞》诗,使稹惊服。《全唐诗·元稹》诗有《好时节》一首,系引文君奔相如故事来比喻薛涛。其时稹妻韦丛病留故乡,而稹止三十岁,涛已四十岁了。
(五)八一○年(唐代元和五年)二月,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韦丛已死七月,涛《赠远》两首,表明她对元稹的单恋。次年,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安氏不久亦卒。后四年,稹即续娶裴淑。涛终不得与稹结合,应是大稹十岁的原故。
(六)段文昌初镇西川,涛有《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诗。时元稹已为翰林学士,有《寄赠薛涛》诗,涛答以《寄旧诗与元微之》,中有“老大不能收拾得”句,时涛已五十二岁。又赠段成式(段文昌子)的诗,长辈自居,老气横秋,也要有这个岁数才说得通。
(七)八二九年(唐代大和三年)以前,涛已由浣花溪迁居成都城内西北隅碧鸡坊,建吟诗楼栖息其上。故是年南诏袭成都,大掠西南郊而去,涛得安然无恙。
(八)李德裕由兵部尚书出镇西川,乃大和四年(八三○年)十月命,次年秋建成筹边楼,涛献诗称贺,有“平临云鸟八窗秋”句。第三年春,涛和李《棠梨花》诗,尚有“正及东溪春雨时”句,可证春间犹在。夏卒,李有《伤孔雀及薛涛》诗,《全唐诗·李德裕》诗已失收。《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蜀集》一卷,专载当时刘李两地唱和诗,李诗必载其中,可惜此集早已失传。现在刘诗幸存,足证薛涛卒时在八三二年夏。
生年无书可考,只能推理。唯一希望是段文昌写的薛涛墓志能够早日出土。
解放前的《辞源》、《辞海》“薛涛”条,都无享年和生卒年。解放后的《辞源》修订本尚未出齐;《辞海》的三次修订本都有了生卒年,但各不相同,年份是:
(一)一九六二年《试行本》:“薛涛七六八——八三一”。
(二)一九六五年《未定稿》:“薛涛七六八——?”。
(三)一九七九年版:“薛涛?——约八三四”。
第三次修订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印行,这次修订本的生卒年间题更大。生年打了问号,卒年定为约八三四年,即唐代大和八年,从未见过这种说法。极希望能把根据或者理由公布出来。要是死在这一年,现存的刘禹锡诗和白居易信,便成为在涛死的两年前就已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