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后庆:问题化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问题化学习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问题化学习与“双新”有何关联?
问题化学习如何实现学校的育人价值?
2021年6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生机·赋能每一位问题化学习者——2021年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全国暑期教师研修活动暨母体校“毕业季”分享会(详细报道:这所“魔法学校”五年啦!孩子们修炼出了怎样的“魔法”?)上做了即兴讲话,阐述了他的观点。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讲话整理,有删减)
“问题化学习”是一项坚持了整整十八年的研究,从当时到现在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然而整个团队还是始终坚持着,而且每年都在进步,非常不容易。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所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创校五年来的实践成果,既是实践成果的展示,又是五年以来在学校实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深层次的理论归纳。如果要我讲一点“感受”,可能有这么几点:
一是突破原有学习的“路径依赖”实现知识的连接。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关注学习科学,其实我们今天提供的这个案例,是整个学习科学探索的一个实践案例。
在今天中国的教学实践中,大家越来越感觉到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解决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舒适路径获得学习成果的这么一个问题。
什么是舒适的路径呢?死记硬背。
当然,你可能会跟我说:“死记硬背也不容易,负担很重啊。”“死记硬背获得的结果也是学习成果呀!”当然考试成绩也是学习成果,但是,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个路径是相对舒适的学习路径,因为于学生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相比,这个成果相对容易得到,并且习以为常。
然而在真实的问题学习中,在情景化、问题化的学习中间,老师需要为孩子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进行学习设计,需要搭设支架,需要对学生利用支架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然后进行下一轮的学习。
老师也累,学生也累呀!
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更有意义。今天在情景化的背景下,能让我们的孩子对用符号表达的知识形成解释性意义上的理解,走向通过问题解决来探究知识的内核,并且这个知识的内核不仅仅是结构化的知识,还包括这种结构化的知识能够解决的真实问题。当知识的解释性意义变成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意义的时候,学习者的理解一定是深化的。
当知识是解决真实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追问自己:这个“真实的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对于社会有什么贡献?于是,这个问题背后知识的价值就呈现出来了。
我们经常说:学科育人。学科育人是揭示文化背后的精神与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会影响孩子,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要把这种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依赖的、我称之为“舒适的路径”打破,这个打破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替代它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就是改革。
问题化学习坚持了那么多年,从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改变学生所依赖的舒适路径的实践方式、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以及围绕着这些实践所做的本土的理论归纳。这是有意义的,也是有价值的。
高中已推出新课程、新教材,现又在修订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当课程标准修订以后,马上要修订教材。
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对教材设计就非常强调两条:
第一,强调知识的联系。
知识的联系有很多层次,学科知识本身内部就要加强联系。校长经常会跟老师讲:“必须堂堂清。”但堂堂清够不够?不够。那是因为必须在堂堂清的基础之上,在本学科内部加强知识的联系,让知识结构化,并且从初步的结构化逐步走向深入结构化,这是学科内部的联系。
我们要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所提出的学科对于人的学习所产生的意义,即人在学习这门学科过程中应该形成的核心素养出发,去规划整个学科的教学。
譬如,一门学科贯穿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我们要从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整个地打通,打通的目的就是让知识结构化,揭示知识与知识内在的联系。这个联系的过程在问题化学习里面大家已经看到了,它是通过从一个问题走向多个问题、走向问题系统,通过系列化地提出问题、系列化地解决问题、系统化地建构问题,使得孩子们逐步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对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局限在一个学科范围里的。它可能是超越多门学科的,因此学科与学科的联系需要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还有就是完全跨学科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项目,有人称之为“项目化”的学习。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时,往往需要调动全部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在生活中得到的,有的是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联系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内容同生活的联系,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所以联系就包括了学科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联系、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我记得20多年之前,《上海教育》杂志约我和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一起讨论过教育。陈教授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他认为孩子学习是要建构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即“知识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从知识的解释性意义理解上来讲,中国学生不差。
第二个世界,即“实践的世界”,或者说真实情景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的不紧密,其实建立得还不够。
他认为还有第三个世界,即“心灵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
后两个“世界”其实都是要依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需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透过知识去发现、感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因为当我们去发现、感悟真实世界的时候,也就是当知识产生了它的应用价值时,会慢慢让人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滋生出来,这就是学习的意义。
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提高质量的文件里面讲到“情景化”,也讲到“问题化”、“项目化”,其实也就是要解决“联系”的问题。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探究”。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学习者作为一个主体,其他都是实现学习目的的“学习环境”。我们理解“学习环境”往往会理解为环境布置,这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学习主体,当我在学习时,提供给我的书本、提供给我的社会实践条件,以及提供给我的周边一切,包括触发我兴趣生成、触发我兴趣持续发展、触发我对一个问题持久关注,最后形成思维方式、稳定的状态,都需要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因此,我们特别要关注学习者与所有学习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积极地进行学习设计,并且引导学习者通过探究来实现这种联系。
通常而言,课堂教学有两种状态——接受式、探究式。我们可以把接受式学习的过程,作为人学习的一部分。比如说第一步可以先接受这个知识,但要真正理解这个知识,作为一个学习主体是需要经历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因此,对于学习来说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一个是联系、一个是探究。
未来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修订,将会非常鲜明地突出“联系、探究”。问题化学习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出联系和探究的过程,也就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个外部世界的探究者与内心世界的主动建构者。
从对于外部世界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叩问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这种认识先是对外部世界客观规律的认识,然后通过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观点。问题化学习体现了探究在学习中的意义,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实践路径与理论归纳。
三是更加关注学校里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如果我们把学校的生活变成一个机械操作的过程,老师二十多岁进入学校、男同志六十岁退休、女同志五十五岁退休,每天重复性劳动,大家怎么能不倦怠?
学校是一个生命体。刚才大家听了一堂课,五年级的孩子在这里生活了五年,马上要毕业了,他们每天8点钟上课、3点半放学,但每一天老师都伴随着孩子,是在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去认识生命存在的价值。哪怕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哪怕学校每天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序上学、放学,生活对孩子来讲,每天、每时都是翻开他(她)生命新的一页。
因此,学校不能把我们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按照既定流程、机械化的操作去教给孩子,然后去考试,得高分的就是好孩子、得低分的就是差孩子。而是一定要把每个孩子的生命价值揭示出来,当我们发现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所有进入这所学校的孩子生命价值能够得到焕发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感受到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与人生价值。
我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学校研究什么?是研究最常态的学校碰到的经常性的问题。因为最常态的学校的经常性问题容易使我们倦怠,但正因为我们是在最常态的学校中解决了经常性的问题,特别是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有声有色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讲,我们在研究教育、在研究学校、在办好学校。
最常态的学校的最经常性问题,所有的学校都会碰到,甚至全世界的学校也都会碰到。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来对待?有些问题重复出现,重复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在不断换代、校长在不断换代,不同时代的孩子也会反应出不同时代的特点,因此我们都得去研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因此,学校不能是一所“教”校,而是一所“学”校。这个学校不仅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作为一个“人”。我们回到刚才听的这堂课上的五年级孩子,他们的表达说明,学习生活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当他(她)离开学校的时候、告别小学的时候,怎么去看待自己小学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有开心的、有感到迷茫的,这就是人生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生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总结人生的经验与教训,珍惜和回味令人难忘的意蕴和情感,这不正是育人吗?也许今天这堂课很多学生的感悟,在未来的考试里面是没有办法体现出它的分数价值,但是它有育人的价值。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问题化学习不仅仅让孩子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当学习者主动把握学习过程的时候,未来会把握自己的人生。当学生从情景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研究问题时,将来他(她)会研究人生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学校育人的价值。
当学校育人价值体现的时候,不管这个孩子曾经是成绩优秀还是成绩一般,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校长,在送走一届一届毕业生时会掉下眼泪!如果我们只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流水线的固定工作在操作,学校其实没有体现出学校应有的价值。
学校要让孩子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不是指不出事,是指心理上的安全。如果一个孩子在没有安全感的地方,他(她)怎么会非常敞开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怎么会向你敞开心扉。如果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只是接受你固定的知识符号,育人能实现吗?所以第一是要有安全感。第二,是要有获得感。第三,要有归属感。这个“归属感”既有师生关系的亲密,包括老师在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在所有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中,所呈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索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理解,它本身就会赋予人生命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打通。
所以,问题化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项目,因为它更加关注学科知识的连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更加关注学校里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相信这个研究项目一定会伴随着我们不断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解“人”的过程,这个成果一定会对学习科学的研究从实践角度作出贡献。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点个【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

  • 学习是把双刃剑

    学习是把双刃剑 作者:李广生 这不是什么惊人的发现.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差不多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相互对立的属性且相互依存.充满悖论,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学习可以让人变得聪明,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人们 ...

  • 传道授业解惑都不用老师了,那教师做什么?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如今,传道授业解惑,都有算法解决了,都被机器替代了.就连留作业.批改作业.出卷.判卷甚至学情分析.学情报告都由人工智能完成了.有的学校甚至连学生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都 ...

  • 以学定教,构建品质课堂

    2020年8月22.23日,中科·实验教育集团开展2020学年教师暑期培训活动.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郑杰老师围绕"以学定教" 这一主题作系列讲座.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何为以学定教?即以 ...

  • 论课程实施中的七大关系

    潘洪建.王洲林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革,其中课程实施是将课程理想转化为课程现实的重要环节,如何处理课程实施的诸多关系,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 一.知识 ...

  • 深度学习,需要学校看好自己的“六个场”丨头条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这本书中,重申了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中得到最大实现和发展. ...

  • 大咖说丨尹后庆:问题化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编者按 问题化学习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问题化学习与"双新"有何关联? 问题化学习如何实现学校的育人价值? 2021年6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生机· ...

  • 尹后庆:问题化学习,打破学习中的“舒适路径” | 关注

    民小编说 问题化学习有哪些价值和意义? 问题化学习与"双新"有何关联? 问题化学习如何实现学校的育人价值? 近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生机·赋能每一位问题 ...

  • 尹后庆:坚持了十八年的“问题化学习”研究,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化学习"是一项坚持了整整十八年的研究,从当时到现在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然而整个团队还是始终坚持着,而且每年都在进步,非常不容易.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这所学校(上海市教 ...

  • 尹后庆: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新优质学校如何通过总结提炼办学经验,树立新时代教育的价值标杆,来引导大家重新认识什么是优质的教育? 本文来源为<上海教育>杂志第 ...

  • 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化学习:从《斯坦福2025》计划看未来教育模式变革

    田贤鹏 摘 要:<斯坦福2025>计划是以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学习为主导思想,以探究斯坦福大学2025年的学习生活体验和未来教育模式变革为核心的理想教育蓝图.该计划提出的"开环大学 ...

  • 香港书法入门课程:基本笔画的写法,4集合1,有借鉴学习的价值!

    香港书法入门课程:基本笔画的写法,4集合1,有借鉴学习的价值!

  • 邱昭良:“碎片化”学习真是“一场骗局”吗?

    "碎片化"学习真的适合你么? 无论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慕课",还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微课""知识付费产品",既有众多拥趸者, ...

  • 马上能用!一秒上手的项目化学习优秀案例

    作者:徐琴  张振芳 统编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材,每个单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需要教学落实的语文核心知识.需要训练的核心语文能力:注重综合性实践学习,以任务为驱动,促进学生对课内知识 ...

  • 游戏化学习 能带教育走出焦虑吗

    来源:科技日报 "游戏是虚拟的,但我们很认真地对待它.更重要的是,游戏重过程不重结果,这就是游戏精神."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尚俊杰提到了教育焦虑的原因之一――太重结果,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