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中医讲眼睛的故事

《灵枢·大惑论第八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第四》:“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释字:眼者,《说文解字》:“目也。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睛者,《玉篇》:“目珠子也。”

眼睛是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成,眼是指眼眶,睛是指眼珠。人体感觉分为两种,一种是视觉,另外一种是感觉;人们通过视觉认识世间万物的形,通过感觉感受世间万物的气;形是地之阴所生,有空间、虚实的不同,气是天之阳所生,有时间、寒热的不同;通过视觉认知这个世界称为觉,通过感觉认知这个世界称为悟;觉是通过眼见而学习得到的,悟是通过心的感受而悟出的;视觉是由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而成,感觉是身体的感受,最终也是由心神来完成的。经曰:“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就是指一切的感觉都归属于心的功能。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舌诊和脉诊就是视觉和感觉的具体应用,舌诊是通过视觉来完成,比较客观、易于学习和掌握,脉诊比较主观,来自人们的自我感受,与操作者的经验关系较为密切,难于学习和掌握。

感觉是皮肤肢体的感受,但感受的终极器官是心,例如,当肢体有创伤时,轻者是肢体疼痛,严重的是钻心的痛。心情有烦恼,轻者头痛,重者心碎了。感觉的终极器官是心,心主神明,也就是神所感受到的。所谓眼见为实,眼睛所看到的具体事物都反映到睛里面,而睛是由五脏之精气形成的,精源于水谷精微经过转化而生的,藏于五脏中,五脏之中的精具有五行属性。或者说五脏的精的属性概括了天地间一切有形的事物,因此说,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形的事物实际上是由五脏的精气对世间万物的反射,这也是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原因。

现代医学是如何认识眼睛能看见东西的呢?在眼球的最外面,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角膜,如同照相机的镜头。眼球中央的瞳孔,是使外界的光线通过它进入到眼球底部的视网膜上。照相机在拍摄时,根据光线的明暗,需要随时调整光圈。瞳孔也跟随起着变化,当光线太强时,瞳孔会慢慢缩小,挡住过多的亮光;当光线太弱时,瞳孔就会自动放大,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照相机中的最后感光成像的部位,相对于人眼的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无数感光细胞,当它们接收到光的刺激信号后,会将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的传递,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这样,人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形象和色

彩了。

《黄帝内经》曰:“心主神明”“头为精明之府”,由于古人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对待很多现象的判断完全依靠逻辑的推理,与现代科学还是有类似的地方。眼睛除了与精有关,与神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精是眼睛的物质基础,神是眼睛的外在表现,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神是依靠血来养,由于肝藏血,所以肝开窍于目,肝血上注于目而养目之神。肾藏精,精气是瞳子的基本物质,因此肾主瞳子。既然眼睛是由五脏之精气上注于目形成的,保养视力首先要调养五脏之精,“精不足补之以味”,补肾精也是视力健康的辅助条件,最重要的还是要五行平衡、饮食合理搭配、不要偏食、锻炼身体、良好睡眠等,只要与养精有关的部分都可以采用。

由于眼睛的神是由肝血所养,眼睛的神主要反映在眼睛的活动情况,眼神的状态,以及眼睛润滑状态等。当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都要考虑肝的衰弱等。一般来说,人体50岁以后肝脏开始衰弱,眼睛视力也开始减弱,如果不是很严重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果视力减退在50岁以前,或者减退太过都属于异常,养肝血滋补肝阴,甚至疏肝理气等方法都可以考虑使用。

这就是眼睛的故事,同时也说明了命门观点的形成原因。从上述分析来看,《黄帝内经》中将命门定义为目是有道理的,眼睛是人体精神的高度集中的反映。而《难经》讲的命门学说多指肾中的相火,指出了人体生命的根,也就是肾精。如果能完整地理解《黄帝内经》的命门思想,其所表示出来的内涵将更为深远和广阔。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133: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论》

    自我康疗133: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论> 宇宙浑圆悠悠转,小极无内大无边.自从盘古开鸿蒙,有物混成清浊辨.大气环流四季风,寒热湿燥复循环.天地交合生万物,盛衰兴亡弹指间.有无相生阴阳 ...

  • “肾藏精”

    "肾藏精"基本概念诠释 郑洪新,李敬林 I 摘要:"肾藏精"是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核心.文章深入剖析"肾藏精"概念科学内涵,对传承.发展和创 ...

  • 从中医角度认识眼睛

    大家看这个图,这个是现代解剖学对眼睛的一个认知,大家看一下,其实眼睛是如同一个最精密的照相机.就在镜头和前边儿,这个眼角膜相当于这个咱这个uv镜以及玻璃体黄斑.视神经. 西医对眼睛的认知出于他的这个理 ...

  •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4 脾不主时,旺于四时

    脾不主时,脾旺于四季.这个命题是内经藏象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脾藏象的内容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观点主要出自<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太阴阳明论>是一篇专门讨论 ...

  •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作者简介 翟奎凤,安徽亳州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卢金名,河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30: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30: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太空不空日月行,繁星点点似精灵.精气寒热起风云,四季循环有节令.天阳地阴生万物,精气无形化有形.清浊升降气聚散,万物生灭复归静. 阴阳 ...

  • 朱燕中 | 中医讲神志的工作流程

    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释字: 魂者,<说文解字>:"阳气也."<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 ...

  • 朱燕中教授讲《黄帝内经》合集(收藏版)

    <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是任何个人所创立的方法都不能替代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治疗方法的精髓实质,提高临床疗效,只有全身心投入<黄帝内经>研究,找到其固有规则,然后照此行事,这是唯 ...

  • 朱燕中 | 中医怎么看精神分裂症?

    <素问·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 ...

  • 朱燕中教授讲《黄帝内经》合集1(收藏版)

    <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是任何个人所创立的方法都不能替代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治疗方法的精髓实质,提高临床疗效,只有全身心投入<黄帝内经>研究,找到其固有规则,然后照此行事,这是唯 ...

  • 朱燕中 | 中医认为五气、五味的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

  • 朱燕中 |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导读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至今都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模糊的部分,当今中医学者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中医生理问题,例如,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什么是气.血.精.脉.津液等这些基本概念.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投入大量的精力 ...

  • 朱燕中 | 中医里的“气”究竟是什么?

    导读 尽管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气"的相关话题,但真正具体应用时还是有许多问题,这里借着本段经文的讨论,再一次更系统地讨论一下"气"的来龙去脉.同时就一些平时比较 ...

  • 朱燕中 | 中医理论的灵魂

    "气"与"味"生成形,"化"与"气"生成精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这一句话似乎讲了5个 ...

  •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7 | “七损八益”的临床意义2

    "术数学"中的"七"与"八" ﹏﹏﹏﹏﹏﹏﹏﹏﹏﹏﹏﹏﹏﹏﹏﹏﹏﹏﹏﹏﹏﹏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数字从一到十,分为两组,一到五为生数,六到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