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抑郁症,改变内心的认知是关键

艾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很多人都以为是A引起C,其实不然。先讲个故事..

采编 / 睡虫

舍卫城住着一个穷人家的女孩瞿昙弥,她因家境贫苦而很瘦弱与憔悴,人人都称她为“憔悴的瞿昙弥”,也有人说又高又瘦的她:彼乃内在美,从外不得见。

由于出身贫穷与不吸引人,瞿昙弥一直找不到丈夫,这令她很沮丧。但有一天,某个富商突然决定娶她为妻,因为他欣赏她内在的财富,认为这比她的家世或外表更重要。然而,夫家的其他人都瞧不起她,他们轻蔑地对待她。这种敌意使她很不快乐,尤其因为她所深爱的丈夫,被夹在父母与妻子之间左右为难。

但是,当瞿昙弥生下一个男婴时,丈夫全家终于接纳她为儿子暨继承人的母亲。她终于松了一大口气,感觉如释重负,如今她非常快乐与满足。她对小孩的爱超出一般母亲,她非常执著于这个婴儿,因为他是她婚姻幸福与内心平静的保证。

然而好景不常,快乐很快就幻灭了,她的小孩有一天突然生病死了。这个悲剧对她来说太过沉重,她担心夫家会再次鄙视她,说她没有生孩子的命,城里其他人则会说:“瞿昙弥一定是做了什么缺德事,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她甚至害怕丈夫会变心,另外去找一个家世更好的妻子。她一直这么胡思乱想,终于导致精神错乱。她拒绝接受孩子已经死亡的事实,相信他只是生病,只要给他正确的医药就会康复。

她抱着小孩跑出家门,挨家挨户为孩子向人讨药。她在每一户门前乞求:“请给我的孩子一些药。”人们总是回答她药没有用,因为孩子已经死了。然而她拒绝接受此事,又到下一家去,始终相信孩子只是病了。

许多人取笑她,还有人嘲弄她,在经历许多自私与无同情心的人之后,她终于遇见一个明智的好人。他知道她只是因为伤心过度而心神紊乱,于是建议她去找最好的医生——佛陀,他一定知道正确的解药。

她立即遵照建议,赶去祇树孤独园,佛陀正住在那里。她抵达时手中抱着小孩的尸体,心中重新燃起希望,她奔向佛陀并且对他说:“大师!给我治疗孩子的药。”佛陀亲切地回答他知道有一种药,但她必须亲自去取。她着急地问他是什么。

“芥菜籽。”佛陀回答,震惊在场的每一个人。

瞿昙弥问她应该去哪里才能取得它们,并且种类为何。佛陀回答她只需要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取回少量即可。她相信世尊的话,随即进城去。

在第一间房子,她问是否有任何可用的芥菜籽。“当然!”对方回答。“我能要一些种子吗?”她问。“没问题。”那人对她说,然后给了她一些种子。接着,再问第二个她认为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家中曾经死过人吗?”“那当然!”那人说。

结果每一家的说法都相同。有一家最近才有人去世,另一家则在一、两年前;有一家父亲死了,另一家则是母亲、儿子或女儿。她找不到不曾死过人的家庭,人们对她说:“死者,比活着的还要多。”

到了晚上她终于了解并非只有她有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无须再对她说什么,她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已经让她看得很清楚。佛陀就这样治愈了她的迷执,让她接受世间的实相。

瞿昙弥不再拒绝相信她的孩子已经死亡,她清楚了死亡是一切众生的命运,也认识到世间人人都有痛苦,她应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她慢慢地接受了世间的实相。佛陀就是使用这样的方式治疗哀伤逾恒之人,带领他们走出无法自拔的迷惘。

这是一个佛陀点悟迷津的智慧故事,也可说是一次非常经典的心理治疗过程,它运用到了现时称之为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办法,让迷惘者在自己的行为中顿悟,然后重构认知。简单说明如下:

第一,佛陀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认知流派的心理医师一样,他并没有直接告诉瞿昙弥,人生无常,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如果只简单这样说,瞿昙弥十有八九不会接受,因为那时的她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心智已乱,简单的说教很难起作用,她仍会痛苦万分,执迷不悟。智慧的佛陀而是告诉他这位“迷惘者”,他知道有一种药但要她自己去寻觅。顺着“来访者”的心愿,佛陀告诉她有药,给她信心,先让“来访者”接受自己,建立良好、信任的互动关系。

第二,佛陀让瞿昙弥“自己去寻取”这种药,是让她自己去实践,通过自己的行为过程,得到现实中与自己执迷的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这也是所谓的行为疗法这比你直接告诉她你的观念、你的思维哪里哪里不对,要如何如何改变要有效得多,一个人在疲惫不堪、心智混乱时,Ta很难将大家都懂的道理听进去,并发生改变;但你让Ta自己一点一滴去行动,去体验,就不一样了,那是切身的感受和自我的反思,当行动到一定的量时,就可能发生质变,成功改变自己了。

第三,在瞿昙弥的寻药过程中,她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死过人,明白了甚至“死者,比活着的还要多”的过往,同时也感受到了“痛苦是普遍现象”的存在,及“亲人就算死了生者也一样要坚强、正常地活着”的心理暗示,可能跟着产生“大家和我有同样遭遇”的从众意识,这些想法会起到缓解痛苦的作用,也会逐步改变她原有对孩子死亡的认知,重构认知,最终接受她孩子已死去这个事实,并愿意去坚强面对以后的生活。——认知疗法

现实生活中,有人常常固执地认为“只有我最痛苦”、“为什么我脑子就不好使”、“我这么差劲小事都做不好”等想法,这些想法将给自己带来很多的负面情绪。其实,有时候只要积极的面对生活,努力的做事,一点一滴中改变,这些负面的想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没有了,有时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后面,再来说下艾利斯的ABC理论,A是情境,B是想法,C是情绪后果,很多人都以为是A引起C,其实是B决定C。举个粟子:

  • 如果你被人踩了一脚,你会感到很生气。

  • 但是你再抬头一看,原来对方是个瞎子,这时候你是不是就不会生气了。

  • 再一种情况,对方说他们是在做一个实验,踩你一脚,给你一百块钱,那你是不是乐呵乐呵地把脚放那让他们踩。

  • 遇到较真的欠扁的,坚持说我不稀罕钱,踩脚伤了我自尊,我就是生气。那如果你在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把被别人踩脚当做最高荣誉,这会你是不是也就生气不起来了呢?

因此,同样是被踩了一脚,因为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后果。所以说其实不是A引起C,而是B引起C。

好好琢磨这个理论,有时已经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因为从此开始,你的情绪将由你决定,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感受,关键看你愿意接受其中的哪一种。现在开始,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将一直困扰自己的事情从多个角度观摩一下是否就可打开心结了呢?

最后,睡虫祝愿大家“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0)

相关推荐

  • 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向和方式产生正确的观念,纠正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模式.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霍姆(L. E. Home)于20世纪初提出.其 ...

  • 悲伤、焦虑、愤怒、“丧”,情绪总出问题怎么办?丨 KY心理练习室

    Hi,我是KY创新产品部,负责研发每日练习的小刘,好久不见~ 「KY心理练习室」是一个新栏目.在这里,我会向大家推荐一些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今天是栏目第一期,我想从最基础. ...

  • 三个方法教你如何面对孩子对你的沉默寡言

    三个方法教你如何面对孩子对你的沉默寡言

  • 人人都有精神病,这有什么可笑的

    没事少迷茫,有空多听书. 人人都有精神病 这有什么可笑的 <人人都有精神病,这有什么可笑的>(丹尼尔·卡尼曼-美国) 精华解读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鲁比·怀克丝(Ru ...

  • 生活中无处不在,“认知行为疗法”等你发现

    原以为认知行为疗法不过就是个心理咨询中技术,但这种想法是狭隘的.心理学来源于哲学.生物学,但更来源于生活.同任何学科一样,其中的知识都是历往知识经验的高度总结.只要留心总能发现这些知识,于是随处可见& ...

  • 抑郁症患者改变负性认知五步走

    一位抑郁症患者的真正痊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自我心理调治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前两个的实施主体是由医生掌握,后一个则主要在于病人自己.通常来说,病人的自我心理调治有四个维度. 坚定不移地按医嘱接受药物 ...

  • 这六个关于性的真相,可能改变你的认知

    来源网易号:左与右心理 你对"性"这个事情,有没有自己的了解呢? 不管你曾经接触到什么样的"性知识",以下这六个关于性的真相,可能会改变你的观点. 真相一:男人 ...

  • 找到属于自己的品牌定位,确立品牌在消费者内心的认知

    品牌定位一直是老生常谈.互联网时代,品牌已经从产品时代走向形象时代,走向定位时代.当我们建立一个品牌时,我们通常需要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这样消费者才能在市场上快速准确地找到我们的品牌. 简单来说,就好 ...

  • 对于性,你了解多少呢?这六个关于性的真相,可能改变你的认知

    你对"性"这个事情,有没有自己的了解呢? 不管你曾经接触到什么样的"性知识",以下这六个关于性的真相,可能会改变你的观点. 真相一:男人真的希望女人能够到达高潮 ...

  • 摆脱药物,教你一招,彻底战胜抑郁症

    所有的疾病最终靠的都是身体的自愈能力得以痊愈.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这一切都是我们错误的认知.错误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情绪影响,在我们身体上有 ...

  •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我究竟为什么这么痛苦?

    提出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困惑,每天普及最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我接触过很多的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其中比较多的是抑郁症患者,可以说抑郁症在当代社会得病率越来越高,得病人群越来越普及,在校的学生,参加工作的白领 ...

  • 宇宙中最长寿的生命会是什么?科学家的这些论断或改变我们的认知

    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点点滴滴的时间构成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可以说对大多数人而言,活的更健康长寿些是我们一贯的目标.目前人类所发现地球上面最为长寿的动物是一只拥有507岁高龄的蛤蜊,不得不说,这个蛤蜊 ...

  • 读书无用?从《天道》中读到丁元英的看法,改变你的认知

    曾有一次我也怀疑,十年寒窗苦读,大学毕业,娶妻生子,天天被车贷和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反观儿时的玩伴,早早辍学,外出打工,现在全款买车买房,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我不禁怀疑读书有何用处? 在此之前,我 ...

  • 巴菲特的忠告:想成大事?3个认知很关键

    这些年来我读了不少名人的故事.智慧,总能得到一些启发,但要说谁给我的启发最深,那一定还是"股神"巴菲特. 尤其是最近读到的一本和他相关的书,让我更明确了成大事所需具备的条件. 有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