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人生怎样算作幸运?生命中遇到这样的人,值得你感念终身
我念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见他写到史宾诺莎时,称赞史氏为“生活简朴,思想高贵”;
我立即联想到的,就是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
1
饭桌上的先生
我年轻时,有幸每周陪同方先生赴辅大上课,所以得到许多就近观察与学习的机会。
每次上完课回到方先生家时,都是将近午后一点。
至少有三次,方先生觉得我陪同上课很辛苦,就邀我在他府上用餐。
我那时年轻不懂事,就恭敬不如从命,一起坐上饭桌了。
方师母待人极为温和客气,见我也来吃饭,就赶紧吩咐帮佣多备一份碗筷,再补煎一尾小鱼。
方先生家用餐,照例是三菜一汤。三菜中必有一巴掌大的小鱼,一人一尾,算是主菜。
我那时才二十三四岁,吃完了没有什么饱足感,就赶紧拜谢出门,再去路边吃碗面。
用餐时,我偶尔偷瞧一眼方先生,只见他心满意足的样子,好像原本生活即是如此简单。
方先生有时也会豪兴大发,说要请我上馆子。
有一次,他真的请我与学长郭文夫去吃饭,说要考验我们的能耐。
那时,中华路一排房子尚未拆迁,我们三人走进“吴抄手”。方先生点了“红油抄手”,说:“这么辣的东西,你们吃吃看!”
原来,这就是方先生的考验。
他以为我们两个学生会因为怕辣而求饶,没想到我们毕竟年轻,好胜心强,即使辣也存心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方先生看着我们吃完一盘辣馄饨,脸上的表情,还真有些惊讶呢!
2
教室里的先生
我在台大上方先生的《中国大乘佛学》课时,常见教室中有一位出家人,中年,身穿黄色袈裟,相貌端庄而和善。
后来才知道,他法名“净空”,就是后来被世人熟识的***。
那时候,方先生见出家人如此好学,自然多方鼓励;后来,还安排他每周三下午去方府,专门为他讲解西方哲学。
同学们听说此事,都觉得那是殊胜因缘,也都很为***高兴。
后来,***的弟子助印了一套《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还主动请示方先生,需要留多少套赠送学生。
方先生就写了一张纸条,交我带去景美一处佛寺,取回二十几套经书,分送给同学。
后来,我有机会请教***学佛心得时,他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
3
先生去郊游
郭文夫、游祥洲、冯沪祥等人,是我在台大哲学研究所的学长,也是方先生较为亲近的弟子。
我们有时会结伴到郊外踏青,邀请方先生同行。
方先生很有趣,每次出门,照例在脖子上挂三个相机,我们请教方先生为何要带这么多?
他的回答是:“我在外头看到好的风景想要拍照时,如果只带一个相机,这时坏了怎么办?第二个相机如果又坏怎么办?所以要带第三个。”
我们就打趣说:“老师,如果第三个相机也坏了,该怎么办?”
他老人家慢条斯理地答:“这种或然率不太高。”
在外游憩时,方先生拍照最多的不是风景,而是到处见到的可爱的小孩子。
同样的道理,方先生家里摆着三台老旧的录音机,因为当他想要聆听音乐时,万一只有一台,坏了要怎么办?
这种思维模式真是童心未泯,正如孟子所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4
难以忘怀的一幕
还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女儿出生之后,尚在襁褓之中,我带她去拜见方先生。
方先生问孩子的名字,我不免多说了几句:
“女儿的取名,三个字的偏旁是‘人心至’,因为我这个作父亲的人缘不好,所以希望女儿可以好一些。”
方先生听了略一沉吟,就把我女儿抱过去,举了起来说:“人心至上。”
这一幕,我实在难以忘怀……
方师母在方老师过世以后,本来想口述一本《东美与我》的书,指定由我执笔。
写成了两三篇短文,就因故停了下来。
我所记得的一鳞半爪虽很少,也是吉光片羽,值得终身感念了!
【傅佩荣国学馆】视频号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