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驻村你愿意去吗?
我的朋友在脱贫攻坚期间驻村两年,我问他这个问题,他很坚定地说:“不愿意去了。即使领导叫我去,我也不会去。”
我的朋友小王今年38岁,是市直单位副科。三年前,领导找他谈话,说单位对口帮扶村的驻村工作队满两年了,要轮换,问他愿意去锻炼锻炼吗?朋友怀着投身脱贫攻坚,干出一番事业的想法答应了。当时领导说等小王回来以后,优先提拔。
2018年元旦假期刚过,小王和另一名同事小李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帮扶村。这个村子是在距离县城30公里的山区里,已经脱贫了,通村道路全部硬化,从村里到镇里很方便。工作队有3个人,除了新来的小王和小李,还有一个快退休的干部老张。老张没有轮换回去,是单位考虑留一个老人在这边,便于工作交接和传帮带新人。老张带着小王、小李与村里、镇里的干部见了面,简单说了下最近的工作内容。三个人就开始搭伙过日子了。
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机关工作环境不一样,没有人一直在身边监督,生活作息完全没有规律。工作时间不固定,闲的时候一整天没有工作,忙的时候晚上要熬到一两点!工作内容很多,首要任务是完成镇里安排的各类统计填表、写材料、入户帮扶等工作。其次因为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干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很多工作干起来很吃力,所以村干部就产生了依赖心理,把原本不属于工作队职责的工作都推到了工作队身上,村干部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生活磨合也很考验人,村干部觉得工作队在村里吃住,不交电费,驻村作用不大。工作队觉得村干部把不管是不是工作队的工作都甩给了他们。工作队内部矛盾也有,小王满脑子想着做点什么工作,干出成绩来,干劲十足。老张是快退休了,基本上没有了干劲,每天就是负责做饭。小李刚工作没多久,好的学不会,坏的学得特别快,跟着老张总是偷懒。看着是一队三人,但工作基本上只有小王一个人在做。经常因为赶时间干活,错过吃饭时间,只能泡包方便面,最后把胃弄伤了。
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小王开着车,拉着村干部一趟趟地跑镇政府、县职能局要项目,辛苦不说,还要倒贴油费。快到年底的时候,国家、省、市、县、镇各级检查,都把他们当做“贼”一样检查,各种冷言冷语和质疑,各种找问题,让小王觉得是流汗流血还流泪!当地为了在各种考核中排前列,经常要求工作队周末也不能休息,小王的6岁的孩子在视频里哭着喊着要爸爸,妻子也会发牢骚抱怨小王不顾家,好不容易放假了,小王拿着考勤表到单位申请补贴,会计还质疑:“你们扶贫就那么忙?这么多周六日都在村里加班?哪有那么多活?”
在小王驻村一年半的时候,单位换了新领导,对人事进行了大变动,小王因为在村里一年多,基本上和单位脱节了,单位的评优、提拔都忽视了小王。最后小王回到单位,干的还是之前的岗位。
小王说:“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再去,只是孩子要上小学了,我父亲去年大病一场,老少都需要我们照顾。如果不是因为这,我还是愿意去的。”我问他,驻村帮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愿意去?
小王说了几个驻村时候发生的故事。
第一年冬天,镇里下大雪,菜贩子没有过来卖菜,小王几个人买不到菜,天天泡面吃。有一天晚上,几个人入户回到村委会,在门手把上发现了一个红色大袋子,里面装的油饼、凉拌菜、辣椒炒鸡蛋。小王说当时他是哭着吃完的。
有一户人家丈夫开三轮车拉木料翻车了,摔成了3级残疾。小王跑前跑后,帮助办理意外保险理赔、申请残疾证、开车拉着去医院。这家人一直到现在,逢年过节都要和小王通话表示感谢。
小王在村里工作实绩突出,申请到了几个大项目,村里建设得越来越美了。镇里也给小王报了几次荣誉。小王说这些荣誉摆在自家的书房里,每次他都会给孩子说,这是他在村里帮助别人获得的奖品。
还有驻村期间,通过扶贫这个平台,他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扶贫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战友情也是他一辈子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