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理虚元鉴》第六章 治虚二统(二)
第六章 治虚二统(二)
须臾之间,老君飞升而去,少年睁眼看时,飘飘渺渺,寂然虚空,却是南柯一梦。
少年心生欢喜,了无睡意,推门出来,却见东方金星闪烁,天色将明,连忙快步来至古松下,老人已端坐多时。
少年将夜来梦中所见,一一禀知。老人沉吟良久,言道:“年轻人诚心通灵,切不可自以为福泽深厚,感动天神相助,因而懈惰。此为天地通气,心意灵感,很多人在学佛、修道、练武、业医过程中出现类似种种灵应,由此而精进者,神灵常在,懈惰者一事无成,切记切记!”
少年心中一震,自己刚刚生出一点妄念,即被老人一语道破,当下正色敛容,道:“小子谨记先生所言,不敢稍有懈怠!”
老人察言观色,心下明了,知道少年并不以为然,只有等日后历经造化无常,方能彻底开悟,当下并不言破,悠然而道:“治虚二统,统之于脾肺,其中道理,老君已为汝详释。我今为汝分而析之。阳虚统于脾,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夺精、夺气、夺火。色欲过度者,夺精;劳役辛勤太过者,夺气;精竭太过或多服寒药者,夺火。精夺则火与气相次俱竭,气夺则火与精连类相失。然而,阳虚之症,虽有夺精、夺气、夺火之不同,但以中气不守为最险,所以阳虚之治,虽有填精、益气、补火之区别,却以急救中气为最先。”
少年问:“为何不可填精、益气、补火三者齐下?”
老人言:“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无形之真气所宜急固,此益气之所以切于填精也;回衰甚之火者有相激之危,续清纯之气者有冲和之美,此益气之所以妙于益火也。三者齐下,功则不专,用则不明,不如以一统之。脾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又为诸火之原,所以一切阳虚当以脾为统。”
少年问:“然则夺精、夺火者又当如何?”
老人言:“余尝见:阳虚者汗出无度,或盛夏裹棉,或腰酸足软而成痿证,或肾虚生寒,木实生风,脾弱湿滞,腰背难于俯仰,胻股不可屈伸,或面色皎白,语音轻微,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此种种症状,皆以胃不进食和脾气不化最为危险,只要脾胃稍调,形肉不脱,则神气精血皆可以次第而生,何虑亡阳?因此,阳虚之证,以调补脾胃为第一要义,其余精、血、火诸虚,赖脾胃从饮食水谷中渐渐生化,方为治虚上策。”
少年问:“阴虚若何?”
老人言:“阴虚成劳统于肺,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骨蒸、劳嗽、吐血、尸疰。有从骨蒸而渐至劳嗽者;有从骨蒸渐至吐血者;有竟以骨蒸枯竭而死,不待成劳嗽者;有竟从劳嗽起而兼吐血者;有竟从吐血起而兼劳嗽者;有迁延日久而成尸疰者;有始终只一症而或痊或毙者。凡此种种,悉统于肺。阴虚劳症,虽有五劳七伤之异名,要而言之,总以肺之虚劳最为严重。所以,未见骨蒸劳嗽吐血者,预宜清金保肺;已见骨蒸劳嗽吐血者,急宜清金保肺;曾经骨蒸劳嗽吐血而愈者,终身不可忘护肺。所以,阴虚劳症,当以肺为统。”
老人言罢阖目,少年欣然拜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