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七十六(怎样从修养体会修养)

七十六、怎样从修养体会修养

人没有修养自然体会不到修养的好处,不免以为修养什么就吃亏什么,以为不修养就没有自我约束,而时刻有余地、有自由,能够信马由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修养不意味吃亏,反而让人多了一份淡定,一份分辨力,一份怎么都不可少的支配任何选择的人生精神乐趣,实际正是这一乐趣,让人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之所以为人的价值。

就比如,在淡定中,因为没有了随波逐流争先恐后的剧烈得失感,也就不会轻易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倒多出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悠然自得的生存美感。

得失感和悠然自得感,都是伴随人的生存而来的自自然然的感受,区别在于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比较而言,感性接近动物本能,理性则是人独有的,故理性比感性更能让人体会出什么是人生,到底该怎么活。

理性,不仅意味认识阶段的质的飞跃,也不仅意味情感更加冷静可靠,更主要在于实际表现上有不被外界随意支配的特点,因而就有了独立自主缜密思考问题的可能。正是这个可能,给人提供了唯一机缘,让人有能力体会出什么是一时快感,什么是真的生活幸福感受。

可以想象,再怎么“得”,快感依然是快感,得于感性也失于感性,而悠然自得,再怎么“失”,也是“得”,既得于理性的选择,也得于独立自主不急不躁的心理享受。这也是为什么物质只能做为生存基础,至多到幸福基础,而终究不是幸福本身,也代替不了幸福的原因。

人一旦超越了得失,走向的不仅是理性的必然王国,也注定要进入理性的自由王国,这时任何分辨力都会随着理性认识的提高,变成了自然而然就到来的东西,而且既因有了分辨力而不缺视野,不缺视角,不缺思考问题的敏感和分析能力,以及相应的科学性、敏锐性、合理性、缜密性和正确性,也让良好的对规律的把握能力跟着来了,可靠的判断力、洞察力和一定预见力同样跟着来了。

这就是修养的好处,非但意味有了别人无可复制、无可替代的强大素质,也有了绝对超越他人的智慧,成了彻彻底底有智慧的人。这处,谁都可以停下来做一下人己对比,或可有收获。

有智慧的人,人性自然跟乏于或没有智慧的人不一样,虽然同样看事情,却一定有质的距离。如果是质的距离把人区分起来了,认识什么都是不同质的,所以欠缺修养的人永远明白不了修养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明白不了为什么修养好的人总是难以撼动,又处处如鱼得水,从不会上常人经常上的当。

这就如同,羊群追赶羊群,以为跟着几只能见到草的头羊就有草吃,宁跑断腿也要歇斯底里地随波逐流,殊不知是跟在后面的羊倌把它们训练成了这种天性,而羊倌自然比它们聪明,想让它们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又随时可以它们关进围栏里。

事实上,羊群之于草的关系,不管是得还是失,都意味羊倌的得,得是羊倌的选择,失仍是羊倌的选择,只要有后面的羊倌牢牢控制着命运,羊群再怎么在乎得失都完全没有意义,它们在羊倌眼里永远不过是一群感性不得了的动物。

这个比方,就类如修养与不修养的差距。想修养就要先变得理性,没有理性就没有修养,感性的人永远是理性的人眼里的动物,乃至手中可随时进行的选择。

表面看,理性不在乎一时之利,是吃亏的,长远看,理性不仅没有吃亏,反而随时可以掌握任何一时之利,甚至随时可以从别人手里拿回这些一时之利。这对理性来说,任何利益都不过是暂时放在谁手里的问题,无非是怎么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罢了。

理性本身就是修养,首先就意味看得远,沉得住气,因而总是体现为智慧,有什么程度的理性,就有什么程度的修养,就会有什么程度的智慧,就有相应主宰个人命运、选择得失和对待他人得失的能力。

羊倌和羊群的区别,是二者不在一个类别上,看起来感情深厚,亲密无间,其实是利益攸关使然,而且主导权总是在羊倌手里,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属于同一个阶级。人与人也是如此。

不妨回过头想一想,在中国,这几十年是谁活得感性,谁活得理性,谁偷去了谁的修养,又是谁缺了修养,犯了糊涂,又缺了什么修养,犯了什么糊涂?谁乐见谁犯糊涂,谁不乐见谁犯糊涂?再看一看,在绝对利益上到底是谁得逞了,谁占了上风?又是谁的地位、权利和尊严被谁拿去了?为什么?

人性既有阶级性,也有社会性,这既是阶级社会里人性永久的特点,也是基本规律。人性的阶级性表现为,一旦有剥削意识和尊严压迫意识就意味有了剥削阶级意识,一旦把剥削意识付诸行为并形成巨大利益差异,便是阶级滋生的具体体现,而一旦形成利益阶层或组成利益集团则绝对是阶级诞生的标志。

人的社会性则是人与社会相互适应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是什么社会,就服从什么社会的制度性质,只有这样,人与社会才能相互和谐。相反,人与社会不能形成和谐,则意味不同质,如果不是一般性个人心理问题,而是由于有剥削和尊严压迫表现出来的不和谐,则不得不承认已经是阶级斗争的问题了。

阶级斗争总是以少数人剥削和压 迫大多数人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可能是大多数人在上,少数人在下,不然少数人也不会以绝对占有的姿态突出出来。这提示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多数人自身的主人翁修养多么重要,是丢了也要捡回来的东西。

(0)

相关推荐

  • 稻盛心学

    心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日本京都圆福寺禅修时,我问过那里的年轻的僧人.有人指着自己的胸,意思是里面的心脏就是心:有人指着自己的头,意思是里面的大脑就是心,或者说脑细胞产生的意识就是心.我又问圆福寺的方丈 ...

  • 感性与理性

    人活一世,感性的同时,总是少不了理性的克制.所以,不是心动,就一定要告白: 不是想念,就一定要联系:不是喜欢,就一定要相恋.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东西, 不适合拥有,只适合藏于心间.

  • 人的成功除了外部因素(资源与运气),个人...

    人的成功除了外部因素(资源与运气),个人修养也很重要.个人修养就是情商,智力与智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人的意识分感性(情商).理性(智商).灵性(慧商).感性而欲望对物质,理性而理想对精神,灵性 ...

  • 写诗的原理二十六(怎样明辨和修养内涵)

    二十六.怎样明辨和修养内涵 前面举诗友这个例子,并非针对哪个人,而是实事求是说明问题,用事实来观察什么叫内涵,什么是合理的情感.认识和态度.类似的情况,本人已经遇到很多,也可以翻看近期本人在拙文<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七(怎样从主人翁体会修养)

    七十七.怎样从主人翁体会修养 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翁,这是有良好个人修养的唯一标志.主人翁意味有良好的独立自主精神风貌.独立自主是不轻易随波逐流的表现,属于良好自我意识,意味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分辨来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三(怎样从劳动体会修养)

    七十三.怎样从劳动体会修养 劳动是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权的一部分,而且劳动是支撑起生存能力的唯一倚仗,没有劳动,人就无法生存. 正因如此,劳动才是人的天经地义的权利,是永远不可放弃的权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一(怎样从实际体会修养)

    七十一.怎样从实际体会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因的真实体现,代表了内因具体活动过程和结果.任何时候都不能跟外因要修养,不能说:"等你修养好了,我再修养". 修养是内因素质到了一定程度的必 ...

  • 写诗的原理八十六(怎样从个人追求体会修养)

    八十六.怎样从个人追求体会修养 人只要活着,就有追求.没有追求,意味也没有了想法,恐怕除了不能动弹的僵尸,都不可能没有追求.追求是人活着与生俱来的自然而然的价值,代表生命体征而活动气息. 即使懒惰和麻 ...

  • 写诗的原理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七十八.怎样从意识体会修养 与物质相对,意识即精神,精神即意识,都是哲学概念,与修养相对,修养则自成一门学问,无所不涉,是多学科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对人受教育程度,教化如何,心理如何的体现,这时意识就不 ...

  • 写诗的原理七十二(怎样从制度体会修养)

    制度是指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系统规定和法则,自身也是一套系统,是对辖内各种秩序.权利.义务的规定.约束.保证和保障. 制度由大制度和其中的小制度组成,小制度下也还有小制度.在一整套制度中,制度的大小是层级 ...

  • 写诗的原理七十(怎样看以什么为修养)

    七十.怎样看以什么为修养 人人都是现实中的一份子,从中吃饭,从中活着,修养总是不可少的,但人与现实修成了什么关系,是修养的重要指标,正是这个指标暴露了修养的有无与好坏,也是这个指标证明着一个人的修养与 ...

  • 写诗的原理五十六(怎样看写诗和认识的联/系)

    无法否认,学诗写诗谈诗都有着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跟做什么事都一样.也就是说,做什么事都是从初学到深学,乃至精学,博艺,广知和熟能,于是才能做好的. 就初学观察,总是先遇到和先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