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的解剖结构(高清图谱)
内耳包括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又名迷路,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由骨迷路、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有依骨迷路分布的膜管和膜囊,名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被,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又可分为前庭、三个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四个部分。
(1)维持机体平衡。
(2)对声音接受后分析加工--即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声音信息,而后将信息从蜗后传入到大脑皮层(听神经)的听觉中枢。
声波传入内耳兴奋听觉末梢感受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ai r condMction)空气传导的过程可简示如下:
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
耳廓及外耳道收集声波,震动鼓膜,使听骨链产生运动连接卵圆窗之镫骨足板,击动前庭阶之处淋巴,经前庭膜使蜗管内的内淋巴产生运动,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此兴奋由耳蜗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中枢产生听觉。鼓室内的空气震动也可经圆窗膜而激动鼓阶的外淋巴,进而使基底膜发生震动,但力量较微弱。
2.骨传导骨传导是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骨传导的主要途径是颅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并有两种传导方式。
(1).移动式骨导当声波振动颅骨时,整个头颅包括迷路在内,即作为一个整体而反复来回移动。迷路内的淋巴由于惰性而在来回移动中稍落后于迷路骨壁,因而耳蜗的淋巴甚似水瓶内之水来回地晃动。故当每个移动开始时,淋巴液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而基底膜发生往返的位移,使毛细胞受到刺激而感音。听骨链的惰性在移动式骨导时也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听骨链是借前庭宙较松驰地附着于颅骨上,故当颅骨移动时,听骨的活动亦稍落后于迷路骨壁。因而镫骨底板的活动类似通常气导引起的振动。当频率低于800赫的声波振动颅骨时,移动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2).压缩式骨导当声波振动颅骨并在其疏密时的相对作用下,颅骨包括骨迷路呈周期性的压缩与弹回。在声波密部作用下,迷路骨壁被压缩,但内耳淋巴液的可压缩性很小,故只能向蜗窗或前庭窗移动。前庭阶与鼓阶的容量之比为5:3,即前庭阶的外淋巴比鼓阶的多,而蜗窗的活动度较前庭宙大5倍。故当迷路骨壁被压缩(密相)时,则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淋巴被压入容量较大的前庭阶,再向鼓阶流动,使蜗窗膜外凸,因而基底膜向下移位。迷路骨壁弹回(疏相)时,淋巴恢复原位,基底膜亦随之向上移位。由于声波疏密相的交替作用致使基底膜反复振动,因而有效地刺激毛细胞而感音,当频率高于800赫的声波振动颅骨时,压缩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声波振动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的上述二种方式,一般是协同进行的。但因频率高低不同,二者所起作用的主次有异。此外,声波尚可经次要的骨鼓径路传入内耳,即颅骨振动经中耳传声机构传内耳,与空气传导作用相似。
内耳深居颧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又称迷路,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官,由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外层致密骨质形成的骨管,称骨迷路,长约20毫米,组织学上分为三层:骨外膜层(外层);内生软骨层(中层);骨内膜层(内层)。内生软骨层是耳硬化症的始发部位。在骨迷路内有与其形相应的膜性管,称膜迷路。在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着外淋巴液,在膜迷路内充满着内淋巴液,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
(一)骨迷路由骨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图14)。骨半规管和前庭是维持身体平衡的,耳蜗则直接和听觉有关。当头部运动时,由于惯性,会引起骨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流动。
(二)膜迷路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借纤维固定于骨迷路内,二者的间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各部相互沟通。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构造相同,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细胞的纤毛较壶腹嵴的短,上方覆有一层胶体膜,名耳石膜,此膜系有多层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即耳石和蛋白质凝合而成。
球囊和椭圆囊构造相同,都有耳石膜,二者又合称耳石器官。球囊和椭圆囊都属于人体平衡的保护器官,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的刺激,其中包括重力加速度和切线加速度。通过感受这些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反射来维持人体的平衡。
球囊有一个卵圆形囊斑,与地面呈近似垂直位置,上有神经感觉上皮细胞,其上有位觉砂,它的比重为2.71,内淋巴液的比重为1.o03,主要感受头在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内收和外展的肌张力。囊斑毛细胞的纤毛埋在耳石膜中,位觉砂的比重明显高于内淋巴。当头部进行直线加速度运动时,位觉砂反作用的方向移位,使毛细胞的纤毛弯曲而引起刺激。毛细胞具有换能装置,通过化学介质把物理性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入到前庭各极中枢,以感知各种头位变化,并引起相应的反应。
椭圆囊有一长圆形囊斑,与外半规管平行,前1/3向上延伸与球囊斑之间,二者之间形成70-110度的夹角,大致组成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以感受空间各个方面的加速度。主要感受头在矢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的屈伸肌的张力。目前动物实验证明囊斑还有感知低频声和次声波的刺激。
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还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后三者合称为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当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包括正、负加速度)会刺激三个半规圆或椭圆囊中的感受细胞;当头的位置和地球引力的作用方向出现相对关系的改变时,就会刺激球囊中的感受细胞。这些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沿第八脑神经的前庭支传向中枢,引起相应的感受和其他效应。
来源:ANDs
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