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看透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文章来源于:笔记侠
作者:玉茹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父》里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高手到底是如何思考的?
麦肯锡思维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理,叫做金字塔原理。
著名作家冯唐,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金字塔原理是他人生诸多训练中最宝贵的东西。
一、结构化思维,职场必备的能力
1.金字塔结构满足大脑的需求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大脑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并且大脑会自动将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在一起。
这种秩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能够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一个是大脑一次能够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数量上限是7;另一个,是大脑会自觉地想要找出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由此可见,大脑的特性使得它将所接受的信息理清,使得思维清晰可见。
因此,金字塔结构具有巨大价值,因为金字塔结构符合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2.结构化思维,是构成领导力的必要素质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和怎么说”,是人们希望达到的境界!
与人交流想做到清晰表达,就要明确三件事:谁是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
这三件事就是金字塔体系中的一部分。
不管是在政界、商界、学界,还是企事业单位,所有职场人士都需要思考和沟通,那就必须掌握金字塔结构。
掌握了金字塔结构,就掌握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思考方式。
二、 构建金字塔结构的两种方式
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结构化思考方式。
(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所谓塔尖,就是中心思想,是你想表达的所有核心要点;塔中,是由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论构成;塔底,是由支撑方法论的案例组成,也就是论据。
由此,一个清晰的金字塔结构就呈现了!
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将金字塔原理概括为十六个字: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具体的说就是,
先重要,后次要;
先总结,后具体;
先框架,后细节;
先结论,后原因;
先结果,后过程;
先论点,后论据。
一个人要表达的观点,必定是呈金字塔结构分布(一个大观点下统领多个小观点),因为大部分的读者或听众会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观点,然后再了解次要的观点。
2.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构建金字塔结构,有两种方式:
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地表达
通常,自上而下地构建金字塔结构更容易一些。
因为大脑最先思考的,往往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也就是最上层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中心思想领下的金字塔结构)
举个例子,期末给老板汇报期一年的业绩时,肯定是先汇报一年的总业绩,再分别论述各个总数据下面的具体完成情况。
老板听汇报时间只有15分钟,不可能一上来就展开具体的详细数据,讲个没完没了。
年末汇报业绩的过程(先汇报总体-再展开论述),实际上就是金字塔思维的构建与实现过程:先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抽象概括,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表达出来。
事实上研究发现,最有效的表达方法就是:先提出核心思想,再依次列出支撑核心思想的具体观点。
总结概括,自下而上地思考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纷繁复杂的事物。
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归纳,将复杂世界里诸多的表象,归纳为各种认知模型的过程,这些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自下而上的思考过程。
再举个例子,面对以下9种食物:葡萄、橘子、牛奶、咸鸭蛋、土豆、苹果、鸡蛋、酸奶、胡萝卜,如何快速记忆?
想快速记忆,仅仅将9种食物分组是不够的,最好能找出这9种食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比如:
(9种食物的潜在逻辑关系)
分类之后,9种食物就变成了3简单的三组:水果、蔬菜和蛋奶产品。记忆三组有特征的食物,要比记忆9种散乱的食物用时更短、更快速。
这其中,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
即:把某一类现象或事实或行为归纳起来,然后按照不同现象归纳出来的结论,再找到其中的关系(比如是并列或递进),最后在并列的归纳之中,再找到根本的共性,这是从形而下的现象层逐步抽象成形而上的事物的过程。
想记忆9种水果不难,难的是快速记忆,更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快速记忆更多、更复杂的事物。复杂的事物之间产生逻辑联系,是大脑能记住庞大知识量的原因。
而自下而上的思考,会让我们提炼出事物最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帮助我们更高效、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而在自下而上思考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4大原则:
a.原则一:结论唯一
在金字塔结构下,“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意味着:金字塔结构中,结论有且只能有一个。
为什么结论有且只能有一个?因为总结归纳问题是为了简化思维,找出复杂问题背后的方法论。
如果不能找出不同问题背后共同的方法论,那就不属于同一个中心思想下的金字塔结构(要构建另外一个核心观点唯一的金字塔)。
笔记侠创始人兼CEO柯洲常说的一句话是:“完整的学习才有效,结构化的知识最有力量”。
学海无涯,而生命有限。
有限的时间内想要掌握无限的知识,就意味着知识必须是结构化、模块化、有条理的。
模块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就只能有一个结论,结论太多意味着散乱。
b.原则二:MECE法则
MECE法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第一,互相独立:意味着分类是在同一标准或者同一维度上来进行的,并且有明确的区分,不可出现重叠的现象。
第二,完全穷尽:意味着划分上没有遗漏,横向结构的各个部分完全穷尽了上一层次的概念。
在MECE法则下,人类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两类,男人和女人,既互相独立又完全穷尽。男人和女人的分类方法,使得对人类这一概念既完全概括,没有遗漏;又没有重复、冗余。
这就是MECE法则的巨大优势。
通过MECE法则划分之后,混乱的观点会变得清晰。
MECE法则的本质就是简化思维,降低复杂度。掌握MECE法则是学会构建金字塔式思考方式必不可少的一步。
c.原则三:演绎法(纵向逻辑)
什么是演绎法呢?
举个例子:a.所有的人都会死;b.苏格拉底是一个人;c.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最后概括为: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句子b是对句子a做的表述,而句子c是从句子a、句子b中演绎出来的推论。
用演绎法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必须进行三段式的论述。这就需要符合以下规则:第一,大提前正确,第二,小前提正确。
遵循以上两个规则,才能演绎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演绎法,是一种能帮我们理清两个纵向金字塔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
d.原则四:归纳法(横向逻辑)
什么是归纳法呢?
举个例子:a.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b.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c.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最后归纳为: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
通过归纳法可以很快地理清思路和逻辑顺序,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推论。
对于归纳法来说,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时间顺序或步骤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数目最好不要超过7个以上。
第二种,是结构顺序。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以确保完整性和合理性;
第三种,是重要性顺序。每个论点的重要程度不一样,比如最重要、次重要、一般重要等等,将最重要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思考的本质是把事物抽象化,再进行排序。
而金字塔结构是先理清思考的顺序和逻辑,从主体发出枝干,形成完整的思路。让思考变得更加流畅。
自此,我们可以得出来“自下而上法”构建金字塔的三个步骤:
第一,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核心要点;
第二,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得出结论。
三、关于结构化思考,
不得不知道的3个思考模型
1.“道、法、术”金字塔结构
笔记侠在内容创作中,就是坚守“道、法、术”金字塔结构。
这源于笔记侠创始人柯洲,个人完成超1万小时笔记实战的心得总结,也恰好和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的精髓相互呼应。
金字塔原理的顶端是“SCQA表达法”,即为:
背景(Situation):由交代某一个情境和环境代入;
冲突(Complication):在该情境和环境中遇到的矛盾、混乱、障碍;
疑问(Question):这个矛盾、混乱和障碍体现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解决方案(Answer):面对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内容的中心思想。
▲ SCQA表达法
在笔记侠看来,最能交付知识价值的部分,就是“解决方案(Answer)”。
为了让“解决方案”更加实战落地,笔记侠做内容时要契合“道、法、术”的内容原则。
任何一篇笔记,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皆可归纳为一个中心思想,也就是道理的“道”。
为了支撑这个中心思想和道理,下面有3-7个分论点(最好是3个),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方法论,也就是“法”。
然后每个方法论下面还有详细案例作为论据,也就是“术”。
如此从上往下延伸,就像一座金字塔,所以叫“道法术金字塔结构”。
因为从大脑思考逻辑的角度看,人们思考的方式,倾向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动关联分类,而对于没有逻辑关联的信息,大脑很容易忽略。
所以,采用金字塔结构表达,加强逻辑关联,能让自己对知识的整理和管理更高效,也让读者对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
笔记侠之前做过一篇曾鸣教授在湖畔大学的课程笔记,阅读量10万 ,被大量传诵。其中,曾鸣教授重点讲述了一家企业在探索期的战略打法:
背景(Situation):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改造传统行业,进行价值的创新。
冲突(Complication):价值创新的路上,如何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成绩。
问题(Question):创新最难的是第一步,0-0.1是很难通过的一关,至少需要两三年孕育期。最关键的挑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找到切入点?
解决方案(Answer):“卓越企业的孕育期:企业发展0-0.1的这一阶段”,这个时候的战略和打法要和过去不一样。
因为曾鸣教授很好地把道、法、术结合在一起,也就是道理清晰、方法论清晰、案例清晰。
笔记侠的笔记达人,在整理演讲笔记中也遵循“道法术金字塔结构”,大大降低了读者的理解成本,让人一眼就看明白。
2.“道、法、术”黄金圈法则
美国作家Simon Sinek(西蒙·斯涅克),在2011年提出了黄金圈法则。
他认为世界上成功的领导者和品牌,都有一套相同的思考方式,并把这套思考方式称为“黄金圈法则”。
黄金圈法则,同时也契合笔记侠“道、法、术”金字塔结构的方法论。
Why(“道”):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理念、价值观、道理、意义是什么?
How(“法”) :为了实践这个价值观,可以用什么方法论去完成?
What (“术”):有了“Why”和“How”的基础,实际的产品、想法、操作、风格是什么?
乔布斯在苹果发布会上说: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与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通过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和界面友好。
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
乔布斯这句话的表达(背后体现出了讲者的思考和行动)完全契合黄金圈法则:
Why(道:核心价值观/意义):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与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How(法:实现的方法):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通过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和界面友好。
What:(术:最终的产品):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
所以,使用黄金圈法则,从Why(核心价值观)出发的表达,更能够打动人。
Simon Sinek 在 TED 演讲中强调,这是生物学证实的理论。
因为人的大脑分为三个层次:
最内层的大脑为爬虫类脑,也叫本能脑。
这一层大脑的进化已经超过1亿年了,它毫无情感,只是为了生命最原始的意义——生存。
这个大脑让我们看到危险的时候就撒腿就跑,感到烫的时候抽回双手。除了人类以外,地球上其他动物大多也都有这样一个大脑。
最中间的大脑为“哺乳类脑”,也叫“情感脑”。
人类的爱、恨、情、仇都在这,是行为和决策中心。人类的这一层大脑负责感知情感、意义和价值。
“本能脑”和“情感脑”负责“道”,对应黄金圈的 Why 层次。
最外层的大脑皮层,又叫“新皮质”,俗称理性脑。
这一层脑具有高阶认知功能,是神经元细胞最密集的地方,更多控制着我们的逻辑能力,以及理性思考能力。理性、图形、语言、逻辑思考,全是它负责。
“理性脑”负责“法”和“术”,对应黄金圈的How 和What层次。
由外而内沟通,也就是从What 开始沟通,较容易让读者理解数据、事实,但无法刺激读者产生行动。
相反地,由内而外沟通,即从why到what进行沟通,则能直接对掌管情感、控制行为的情感脑和本能脑对话,进而刺激行动。
正如 Simon 在 TED 演讲的尾声所提到的:
马丁·路德·金的人权演讲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而不会是“我有一个计划”(I have a plan)。由此可见,黄金圈法则很重要。
3.把握“第一性原理”,透过事物的底层逻辑抓取问题本质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类比得出推论的思考方式,指导我们的生活。
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家的角度和思维看待世界。
即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出发,一层层往外推导。
也就是马斯克认为的:推论应该从基本原理,也就是本质出发,而不是从类比中得出。
正如毛主席说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抓主要矛盾”,也正是论述的第一性原理。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有底层逻辑,万事万物都有相同、相通之处。
掌握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力,积累下来,就会拥有别人眼中“一秒中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总结
结构化思考,是一种快速搭建个人认知框架的能力,是一种用最短时间,组织语句顺序、讲清观点、让受众记得住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一切都在快速迭代。快,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赢。而结构化思考力的背后,同时包含着两大成功要素:高效和准确。
所以结构化思考力的训练,越来越成为高手必不可少的底层基础能力。
结构化思考力,将会是高手和普通人能力的分界线。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慧翔天地PMP”公号
(0)

相关推荐